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1)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12-29 类型:化学中考模拟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7
选择题
  •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 丝线织锦 B. 滴水穿石 C. 腌制鸭蛋 D. 精制食盐
  •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金属材料:玻璃钢、黄铜、金刚石 B. 酸:盐酸、硫酸、硫酸氢钠 C. 碱:火碱、熟石灰、氨水 D. 氧化物:冰水共存物、氯酸钾、液氧
  • 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

    B.推理分析

    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③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原子、分子不显电性,可推断构成它们的粒子都不显电性

    ③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C.化学成分排序

    D.下列做法中,对人体无害

    ①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钙

    ②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

    ③人体中元素含量:氧>碳>氢>氮>钙>钠

    ①肉类制品添加过量亚硝酸钠

    ②煲汤时放入适量加碘食盐以调味

    ③储运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以保鲜

    A. A B. B C. C D. D
  •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相应方程式书写正确、反应基本类型标注的也正确的一组是
    A. 用灼热的CuO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O+CuOCO2+Cu     置换反应 B. 用Cu(OH)2和Na2SO4反应制备NaOH   Cu(OH)2+Na2SO4CuSO4+2NaOH 复分解反应 C. 用金属Fe和稀盐酸反应制取FeCl3   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D. 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 2NaHCO3Na2CO3+CO2↑+H2O   分解反应
  •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 如图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 在40℃时可以配制100g25%的Y溶液 B. 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将Z的不饱和溶液降低一定温度变为饱和溶液 C. 将80℃时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40℃,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Y>X=Z D. 将80℃时X、Y、Z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40℃,溶液质量:X>Y>Z
  • 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   将固体充分加热 B. 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   加入过量铁粉 C. 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   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 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 下列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一定量石灰石高温煅烧 B.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D.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 室温下,向含有 Zn 、Fe 的混合粉末中加入a克的 AgNO3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 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将滤渣洗涤、晾干后称量,质量为 a克。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一定是蓝色的 B. 滤液中一定含有 Zn2+ 、Fe2+ C. 滤渣中一定含有 Fe 和 Ag D. 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 a克
  • 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Na+、H+、Mg2+、Cu2+、Cl为确定其成分,小芳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③取②的部分滤液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实验,下列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H+、Mg2+ , 可能含有 B. 一定含有H+、Mg2+、Cl , 可能含有Na+ C. 一定含有H+、Mg2+ , 可能含有Cu2+ D. 一定含有H+、Mg2+ , 可能含有Cu2+、Cl
填空与简答
  • 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用语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 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 ,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 , 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碳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至282℃开始分解为CO2和FeO。Fe+Fe2(SO43═3FeSO4 , 回答下列问题:

  •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分析图像。

  • 硫酸氢钠(NaHSO4)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水溶液显无色。

    【提出疑问】NaHSO4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微观探析】图1是NaOH与NaHSO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根据上图所示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NaHSO4溶液中含有
    B. NaHSO4溶液可以鉴别Fe、Cu的金属活动性
    C. NaHSO4溶液可以导电
    D. NaHSO4是一种酸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探究】化学兴趣小组依据所学知识,向NaHSO4溶液中加入不同试剂(如图2所示)

    (3)上述实验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实验②若加入过量Fe2O3 , 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

    【拓展应用】

    (5)该兴趣小组将图2中实验③、④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观察到同时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小伟同学对实验④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经分析,他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Na2SO4和________(写化学式);关于此过程的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③反应后溶液一定显酸性

    B.可用BaCl2溶液确定实验④反应后的溶质成分

    C.③、④混合后产生的沉淀中一定有BaSO4 , 可能含BaCO3

    (6)某同学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

    ②c点时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与放入锌粉前溶液的质量相等。

实验与探究
  • I.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他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________(填“1”“2”或“3”)处。

    (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氨气的制取并收集的装置应选择 ________。

    (3)装置G可以用来收集气体,还可以防倒吸。请你推测该气体的密度 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空气的密度。

    (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除去CO中的CO2并收集一瓶CO的装置图(瓶内为NaOH浓溶液),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        (填序号)。

    A. B. C. D. 

    II.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且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只知道原溶液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

    【提出问题】原瓶中是何种溶液,是否变质?

    【进行猜想】

    猜想Ⅰ:原瓶中是NaCl溶液;             

    猜想Ⅱ:原瓶中是NaOH溶液;

    猜想Ⅲ:原瓶中是Na2CO3溶液;            

    猜想Ⅳ:原瓶中是NaHCO3溶液。

    【查阅资料】

    (5)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上表可知,猜想Ⅳ一定错误,因为________。

    【进行实验】

    (6)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说明猜想Ⅰ错误,理由是________。

    (7)小组同学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________。

    【获得结论】

    (8)猜想________正确。

    【拓展延伸】

    (9)实验(6)中检验无色溶液B时,能代替硫酸铜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镁          b.pH试纸        c.氧化铜        d.酚酞试液        e.氯化铁溶液

计算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为淀粉工业制造和二氧化碳利用打开了一扇窗,部分人工合成淀粉路线如下:

  • 向 100g 含有 HCl 和 MgCl2 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 NaOH 溶液并振荡,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 194.2g 不饱和溶液 M 和沉淀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