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离乙醇和乙酸 | B.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用于检验醛基 |
C.检验1-氯丁烷中氯元素 | D.验证丙烯醛(CH2=CHCHO)中有碳碳双键 |
选项 | 性质 | 解释 |
A | 沸点:NH3>PH3 | NH3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
B | Ka:三氟乙酸>三氯乙酸 | 电负性:氟元素>氯元素 |
C | 熔点:MgO>NaCl | 晶格能:MgO>NaCl |
D | 稳定性:聚四氟乙烯>聚乙烯 | 相对分子质量:四氟乙烯>乙烯 |
[Co(Ⅱ)Salen]是科学家常用来模拟研究金属蛋白质载氧机理的一种配合物。
已知:①Co2+在溶液中易被氧化为Co3+;
②双水杨醛缩乙二胺与[Co(Ⅱ)Salen]的结构简式分别如下:
I.按如图装置进行制备[Co(Ⅱ)Salen]
i.先通氮气,再向含有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的乙醇溶液中缓慢滴加醋酸钴溶液,加热、搅拌、回流1h,直至反应完全。
ⅱ.回流结束后,进行一系列操作。
ⅲ.充分冷却后将溶液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配合物[Co(Ⅱ)Salen]。
(1)仪器c的名称为___。
(2)使用恒压分液漏斗b的作用是___。
(3)若不先通氮气会导致实验失败,其原因为___。
(4)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凝管高度的。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操作有___。
(5)上述操作ⅱ回流结束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为___(填序号)。
①关闭冷凝水 ②停止加热 ③停止通氮气。
(6)双水杨醛缩乙二胺与醋酸钴反应生成[Co(Ⅱ)Salen]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Ⅱ.按如图装置进行载氧量测定
(7)为尽可能减小测定误差,须先排尽量气管中的气泡,其具体操作是:往量气管内装水至略低于“0”刻度的位置,___.
(8)已知:M[Co(Ⅱ)Salen]=325g·mol-1 , [Co(Ⅱ)Salen]在DMF中可吸氧。
载氧量测定结果
序号 | [Co(Ⅱ)Salen]样品质量/g | 吸氧体积/mL(标况下) |
1 | m | 3.422 |
2 | m | 3.383 |
3 | m | 3.40 |
根据上表数据,配合物载氧量n(吸收的O2):n([Co(Ⅱ)Salen])的计算式为___。
路线I:
路线Ⅱ:
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