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南市,2022-2023,学年

吉林省洮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2-27 类型:历史期末考试 学期:高二上学期 查看:8
单选题
  • 据古史记载,黄帝族战胜了居于中部地区的炎帝族进入中原;炎帝族与黄帝族联合,战胜了南方的九黎族,结果北方部族与南方部族融合。周人战胜殷商,分封殷人,形成了周朝。由此可知( )
    A. 国家是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 B. 不同部族在国家扩大过程中逐渐灭绝 C. 早期国家形成主要依靠战争 D. 早期国家通过控制部族间接控制地方
  •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宗教改革加强对宗教的信仰 B. 天主教会的管控力较弱 C. 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D. 独立而强大的世俗王权还未形成
  • 英美两国在文官任职上实行“职务常任”,这就决定了文官不再是由总统或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根据文官自己的业绩及意愿。这一制度原则( )
    A. 促进了行政管理专业化 B. 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 避免了政党分肥制的干扰 D. 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
  • 如表是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概况,据此可知( ) 

    途径

    章京考选

    驻外使馆

    同文馆与译学馆

    留学生

    举贡考试

    其他

    合计

    人数

    68

    15

    45

    79

    22

    4

    233

    比例

    29.18%

    6.44%

    19.31%

    33.91%

    9.44%

    1.72%

    100%

    A. 中国外交人才选拔重务实 B. 清末“新政”的效果显著 C. 传统科举选士制度已瓦解 D. 外务部逐渐居六部之首
  • 在中国,“礼”对于“法”具有重要的影响,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在西方,法律规定财产决定身份和等级,进而再影响权利的分配和享受。这说明( )
    A. 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不同 B.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C. 自然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融入法律 D.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 “昔日无关紧要的城镇如巴黎、伦敦和科隆等在1100至1200年间规模大致增加了一倍,1200至1300年间又增加了一倍。”这表明当时( )
    A.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已改变 B. 欧洲城镇数量迅速发展壮大 C. 欧洲一些城镇规模持续增大 D.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 秦汉时期,我国对外往来对象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一些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的直接往来。而在唐朝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据此可知,唐朝时期我国( )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与世界各地进行友好交往 C. 对外贸易占据优势 D. 对外交往的范围有所扩大
  • 14世纪时,英国的神学教授威克里夫不承认神甫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也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体说。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是信仰的源泉,并且提倡教士结婚。据此推断,他的主张( )
    A. 受路德思想的影响 B.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C. 维护了天主教权威 D. 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 2018年,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将按月计算应纳税调整为按年计算,并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量划分等级的起点和止点的区间),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这一改革( )
    A. 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扩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C.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 D. 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却出现了无家可归者数量激增、老旧住房年久失修以及房价和租金居高不下等现象,以至于纽约市政府在2013年声称:“当前我们的保障性住房短缺已进入危机状态”。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 B. 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C. 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 D. 自由主义的再次兴起
  • 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其留下的冲积沃土,适于播种;古埃及历法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按照季节安排生活;国王经常征调人力兴修水利,并派专人长年观测管理。这主要反映了( )
    A. 古埃及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 B. 农耕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C. 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农业影响深远 D. 古埃及的农业生产领先世界
  •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小麦、水稻、苹果、葡萄、黄瓜、豌豆、甘蔗等。这一状况反映了(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物种交流 B. 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根本改变 C.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 D. 物种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 )
    A. 分田到户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 分田到户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 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D. 走合作之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 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劳动者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同时,庄园中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工具。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 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 B.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经营 C. 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D. 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 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98年的《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这些举措反映出当时 (   )
    A. 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B. 人文主义对个人技能的强烈关注 C.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激烈
  • 2022年,中国北斗系统为国内110万辆共享单车、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千米。这说明我国( )
    A. 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B. 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D. 航空技术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材料解析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走上追寻现代化之路。但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因应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现代化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年)作为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第一次阐述了国际法的概念,认为“人人都要尊重誓约的神圣”,“因为誓约是以上帝的名义而立的,也因为上帝拥有强制履行义务的权威”。至于和约,根据“誓约保证的信义之神圣性”,“无论和约订立了何种条款,务当绝对遵守。” 

    ——据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勤华等译)

    材料二:在19世纪60年代,面对各国修改条约的要求,李鸿章等少数人认为,修约“系条约而非议和”,彼此双方均有同等权利,任何一方若要重修条约,须先行知照,“有一勉强,即难更改”;我方可坚持自己的意见,“于其可许者许之,其不可许者拒之”,并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交涉中,鉴于“惟彼有所求于我,而我一无所责于彼,虽足以示中国宽大,特恐彼视中国太易,更生非分之思”,奕䜣“亦拟数条向彼商办”。其后中英签订的《新定条约》在形式上亦与以往大不一样,每一款均以“中国允”或“英国允”之类的语句,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据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金本位的确立,加上当时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英镑很快也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的那样:“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等优势,英国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摘编自凤凰网《英镑: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使命终结。……现行汇率制度呈现弹性化趋势。在牙买加体系建立初期,大约有 85%的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本币与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下降到45%,1997年进一步降至40%。固定汇率制度占比大幅减少,意味着汇率制度的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欧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元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的局面,从而推动国际货币储备的多元化。但是截至2012年,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国际外汇交易的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美元的影子无处不在,美元的影响范围在扩大,流通领域在扩展,影响力度在增加。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欧元还无法取代美元。 

    ——摘编自朱丰根、朱延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