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学,2节,3章第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实验中学共同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到第3章第2节)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12-03 类型:科学期中考试 学期:九年级上学期 查看:1
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楠在江边捡拾的垃圾,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___ )
    A. 塑料瓶 B. 泡沫饭盒 C. 易拉罐 D. 垃圾袋
  •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化学式

    俗称

    用途

    A

    氢氧化钠

    NaOH

    纯碱

    造纸

    B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胆矾

    配制波尔多液

    C

    氢氧化钙

    CaOH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碳酸氢钠

    NaHCO3

    苏打

    焙制糕点

    A. A B. B C. C D. D
  •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牛奶

    蔗糖水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6.3~6.6

    7

    7.6~8.0

    12~13

    A. 牛奶 B. 蔗糖水 C. 鸡蛋清 D. 炉具清洁剂
  • 下列物质可用相应的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___ )。
    A. AlCl3 B. FeCl3 C. CuCl2 D. AgCl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氧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B. 氮气、高锰酸钾、食盐水 C. 硅、石灰水、二氧化碳 D. 氮气、盐酸、空气
  • 盛放下列药品的试剂瓶,如果忘了盖瓶塞一段时间,药品不会变质,质量也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氧化钙 B. 碳酸钙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___ )
    A. 称量NaOH B. 溶解NaOH C. 保存NaOH D. 测NaOH溶液的pH
  • 小金同学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只皮球表面涂黑,使其先后从h1、h2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分别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如图所示。下列关于h1、h2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 h1大于h2 B. h1小于h2 C. h1等于h2 D. 无法判断
  •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C

    点燃未知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

    D

    将某固体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试纸变蓝色

    该固体一定是碱

    A. A B. B C. C D. D
  • 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C,已知AC>BC,施加的力分别为FA、FB ,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A、PB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___ )

    A. FA>FB , PA<PB B. FA>FB , PA>PB C. FA<FB , PA<PB D. FA<FB , PA>PB
  •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B

    溶液

    Fe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溶液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D

    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 归纳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合理的是( )
    A. 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B. 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 , 所以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D. 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硝酸铵不属于盐类
  • 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粉末,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Fe、Zn B. 金属活动性:甲>乙>丙 C.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填空题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苏打、C一氧化碳、D氮气、E浓硫酸、F盐酸这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 中国古代科学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将化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对问题的认识。请你参与下列有关分类问题的讨论。
  •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氧化铜至反应完全。如图甲①和②分别表示加入氧化铜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 小金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 青海的茶卡盐湖含有大量天然食盐和纯碱,人们常利用夏天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取食盐,但因含有碳酸钠无法直接食用,小金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来除去碳酸钠提纯食盐,设计相关评价量表。

    流程图

    提纯食盐的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试剂

    种类

    能与碳酸钠反应,并生成氯化钠

    能与碳酸钠反应,但

    不能生成氯化钠

    不能与碳

    酸钠反应

    试剂

    用量

    过量试剂,也不会

    引入新杂质

    适量的试剂才不会

    引入新杂质

    \

  • 如图是皮球落地后弹起过程中,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

实验与探究题
  • 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物主要为Fe2O3·nH2O;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物为黑色的Fe3O4

    【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 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探究】

    ①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        ★        。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

    ②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③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

    ④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

    ⑤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经检验,步骤④、⑤产生的气体相同。

    【实验结论与反思】

  • 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___。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金属M___(选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min)

    2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30%

    锌粒

    61.7

    30%

    锌片

    79.9

    ⑴实验①②对比说明___。

    ⑵若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学习小组由此得出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快慢的部分因素。

  • 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质量为m的小球从图示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物体M

  •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能否“制造现象”获得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实验一】小东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 小金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红色的火柴头燃烧过后能被磁铁吸引。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小金对燃烧后火柴头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以及石蜡、炭粉等成分;一般红色火柴头所用的着色剂为氧化铁。

    资料二:氧化铁不具有磁性,不能被磁化;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在该条件下不与硫酸铜反应

    【建立假设】

    假设一: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假设二: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单质铁。

    假设三: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和单质铁。

解答题
  • 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1.5×104N.
  • 将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滴入4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pH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低钠盐”(如图)是在精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氯化钾,以降低食盐中钠元素的含量。生产厂家为改善“低钠盐”的味道会添加少量食用硫酸镁。

  • 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科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