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版,历史,八年级,16课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前、课中、课后练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2-08 类型:历史同步测试 学期:八年级下学期 查看:10
课前预学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___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方针。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和平共处·求同存异】1955年4月,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___。之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___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 年,___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___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课中导学
  • 新中国外交在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勇毅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派出留学生学习。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新华网 

     材料三: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新中国成立后,熊猫的去处更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向苏联一边倒的20世纪50年代,熊猫突然在西方走红。 

     材料四: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多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摘编自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请回答: 

课后助学
  • 针对当前乌克兰局势,中国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国立场……中国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这说明中国在对外活动中(    )
    A. 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与其他国家互相尊重 D. 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外交活动
  •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
    A. 出席上海APEC会议 B. 出席万隆会议
    C. 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23年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伊朗总统举行会谈,双方表示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23 山东烟台中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这些“改善”   ( )
    A.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一《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T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莫国等,

拓展作业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