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___(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
(2)氧气可压缩为液氧储存于钢瓶中,说明___。
(3)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是___的结果。
(4)氧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时,没有改变的两种粒子是___。
(1)该现象说明:同名磁极相互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2)如图2所示是某一磁体周围的部分磁感线,磁感线___(选填“是”或“不是”)客观存在的。若在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___(选填“P”或“Q”)处。
图示为一种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图,当家庭电路___时,电流过大,双层金属片发热过多,双层金属片弯曲,触动簧锁装置,触电断开。已知与铁相比,铜升高相同温度热胀较明显,双金属片两层分别为铁和铜,左边应该选用___(选填“铜”或“铁”)
实验二:小敏将小磁针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附近没有其他磁体,待小磁针静止后,将连接在电路中的一段直导线放置在小磁针的正上方后不动,然后接通电路并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实验三:小敏把线圈B用一根长导线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长导线附近放一枚小磁针,待小磁针静止时,将磁铁A迅速插入线圈B中(如图丙),此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将磁铁A放在线圈B中不动时,小磁针恢复到原来指向且静止不动。
①条形强磁铁(铵铁硼强磁铁)的N极朝下放置,将条形强磁铁快速向下插入线圈中(如图乙),发现A灯发光,B灯不发光;
②再将插入线圈中的条形强磁铁快速向上拔出,发现B灯发光,A灯不发光。
(1)将两个相同的LED灯反向并联的目的是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__。
(3)在图乙中,若要想证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在做了上述步骤①后,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是___。
(4)结合上述已获得的结论,小明按图丙实验:将S极朝下放置于线圈中的条形强磁铁快速向上拔出,可以观察到灯A、B的发光情况是___。
A.A灯发光,B灯不发光 B.B灯发光,A灯不发光
C.A和B灯均不发光 D.A和B灯均发光
【相关资料】烟雾报警器内部由发射电路和接受电路组成(如图甲所示)。发射电路发射的红外光源会被外界烟尘粒子散射,烟的浓度越大,接受电路接收到的光强度越弱。接收电路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后转化为报警信号。
【项目任务】小组同学讨论后,确定烟雾报警器的要求如下:供电电源:6伏;报警电流:≥250毫安:功能:当环境中的烟雾浓度升高至一定值时,立刻报警鸣叫。
【方案设计】小组同学讨论后,利用光敏电阻对烟雾报警器的接收电路部分进行设计,如图乙所示,其中,光敏电阻的大小会随着接收到的红外光束的强弱发生变化。
(1)【器材选择】根据上述要求,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选择所需器材。其中,电源电压U1恒为6伏,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安50欧”,要想实现烟雾报警器的功能,他们选择的光敏电阻Rx的阻值大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图像应为___。
A. B.
C. D.
(2)【项目调试】该组同学组装好电路后开始测试,闭合开关S,发现当通过线圈的电流为200毫安时,报警器就开始工作,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p=15欧(线圈电阻不计)。在光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为了符合制作要求(即报警电流≥250毫安),应调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3)【项目评价与反思】为了提高该烟雾报警器的灵敏度(即在烟雾更少条件下就能报警),该组同学提出以下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
A.增大电源电压 B.增加线圈匝数 C.增大线圈和衔铁之间的距离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组别 | 水银温度/℃ | 磁针偏转情况 | ||
A | B | 方向 | 角度 | |
1 | 40 | 10 | 顺时针 | 30 |
2 | 40 | 20 | 顺时针 | 20 |
3 | 40 | 30 | 顺时针 | θ |
4 | 40 | 50 | 逆时针 | θ |
(1)实验中若要保持温差电源电压不变,则必须控制“温差电源”的___不变;
(2)实验过程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偏转的原因是___;
(3)根据以上实验推测,若控制A、B中水银温度分别为30℃和50℃,则磁针偏转方向和角度分别为___。
(1)导线___(选填“A”或“B”)连接家庭电路中的火线;
(2)小柯的设计要求是:“智能家具照明灯”在天暗时自动点亮,天亮时自动熄灭,那么他选择的光敏电阻阻值大小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___;
(3)保持光照强度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如图2所示,计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欧?___(电源电压U0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