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化学试题(二模)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5-09 类型:化学中考模拟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2
选择题
  • 深圳“鲲鹏径”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步道。以下建议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废旧电池埋进土壤 B. 大量施用化肥 C. 集中焚烧废弃塑料 D. 垃圾分类回收
  •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3个氣原子:O3 B. 硫酸铝:AlSO4 C. 2个甲烷分子:2CH4 D. 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铁属于金属元素 B. 铁原子中子数为26 C.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 D. Fe和Fe3+质子数相同
  • 酒精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酒精的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将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酒精分子体积很小

    B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做燃料

    酒精具有可燃性

    C

    使用酒精灯后要及时盖上灯帽

    酒精具有挥发性

    D

    酒精汽化后点燃产生高温火焰

    汽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

    A. A B. B C. C D. D
  • 第9届亚冬会期间,醇氢汽车亮相哈尔滨,为亚冬会提供了安全、低碳的“醇净”出行。醇氢技术原理包括甲醇重整制氢等。回答问题。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的是甲物质 B.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 t2℃时,将 5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100g溶液
  •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方法

    A

    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通过NaOH固体

    B

    鉴别纯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灼烧,看颜色

    C

    鉴别 CaO 和 Ca(OH)2

    加水,测温度

    D

    鉴别羊毛和涤纶

    点燃,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实验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测得相应容器内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2(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开始前烧杯中的液体有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B. 曲线甲表示的是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过程 C. t1时,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说明CO2具有酸性 D. 实验结束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甲:水通电产生H2和O2 , 可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B. 实验乙: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混合,反应后天平示数仍为150.0g C. 实验丙:对比①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 D. 实验丁:对比②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红磷燃烧的条件之一
非选择题
  • 【科普阅读】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能源可按不同方法分类(如下表),随着人们开发能源的种类越来越多,能源消费结构(如图1)也不断优化。

    分类标准

    消耗后是否造成污染

    短周期内能否再生

    能源分类

    污染型能源

    清洁型能源

    再生能源

    不再生能源

    举例

    煤炭

    风能

    潮汐能

    石油

    海洋温差能是一种稳定且储量巨大的能源,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能。广东省某基地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并采用膜法(利用淡化膜分离,如图2)和热法(加热蒸发分离)进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浓海水还可综合应用于盐类提取、金属提取等。

  • 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某兴趣小组不小心将点燃的酒精灯移至试管中部,发现“试管内有火星,并出现大量黑烟”这一异常现象。为此,该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

    【问题】黑烟是什么?

    【资料】I.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显紫色;二氧化锰、炭粉难溶于水。

    Ⅱ.棉花的着火点为210℃,高锰酸钾分解温度为220°℃以上。

  • 某化工厂以铜渣(含Cu、Fe、O、S等多种元素)为原料,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通过控制条件可使炉渣中的铁精矿不与稀硫酸反应。

  • 兴趣小组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