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___(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黄发生反应。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3)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 , 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___剩余。
(1)刘向的《说苑》中提到的“园”,可以看成是一个___(选填“种群”或“群落”或“生态系统”),文中提到的蝉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___。
(2)文中提到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___。
A.园→树→蝉→螳螂→黄雀
B.树→蝉→黄雀→螳螂
C.树→蝉→螳螂→黄雀
D.蝉→螳螂→黄雀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 | |||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 结构完整 |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
指标二 |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和动、静脉血的转换,效果明显 |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效果较明显 | 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
某同学利用塑料管、小水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需外接电源)、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偏离竖直方向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 表二(乙小组) | 表三(丙小组) | ||||||
实验序号 | 物体的重力(牛)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 实验序号 | 物体的重力(牛)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 实验序号 | 物体的重力(牛)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
1 | 1.0 | 0.6 | 4 | 1.0 | 0.7 | 7 | 1.0 | 0.8 |
2 | 2.0 | 1.1 | 5 | 2.0 | 1.3 | 8 | 2.0 | 1.6 |
3 | 3.0 | 1.6 | 6 | 3.0 | 1.8 | 9 | 3.0 | 2.3 |
【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
②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
③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如图1所示,装置B、C、D中试剂均足量。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熄灭酒精灯。
(1)装置A中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___。
甲同学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铵。
(2)乙同学提出:通过以上现象不能确定该膨松剂中只含有碳酸氢铵。经过小组讨论,他们继续加热装置 , 充分反应后,当观察到___的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中还含有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Ⅱ.测定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如图2所示,小组同学称量10.0g该膨松剂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其他各装置中的试剂均足量。关闭止水夹3,点燃酒精灯。
(3)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打开止水夹3,从硬质玻璃管a端缓缓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实验后称量装置G的质量,比实验前增重1.7g,则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
(4)若没有装置H,会造成测定结果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猜想一: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
猜想二:可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猜想三:可能是酚酞溶液在滴入过程中被氧化……
【资料二】1897年,毕希纳研磨酵母细胞,从死亡的酵母细胞中提取出酵母汁,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毕希纳实验的变量是___。
(2)毕希纳实验的结果支持资料一中哪位科学家的观点___。
(3)根据资料,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
B.斯帕兰扎尼分离出的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蔗糖汁的分解
C.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D.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牌饮水机 | ||
额定电压 | 220V | |
额定功率 | 加热档 | 1100W |
保温档 | 44W | |
电源频率 | 50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