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普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齐国、晋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 战国时期的铁犁铧 |
·考古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南省就发现汉代冶铁和铸铁遗址18处。
·汉武帝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
·汉代的铁官作坊共有冶铁高炉80余炉,日产达到24——48吨液态铁。
时间 | 英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 |
1558-1603年 | 28.83 |
1625-1640年 | 12.24 |
1661-1685年 | 5.41 |
1689-1714年 | 1.98 |
某校通过楚国文物考古,研究如何跨学科与考古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证据一:武王墩一号墓
武王墩一号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距楚国晚期都城寿春15千米。武王墩一号墓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为楚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下列为部分出土文物及简介。
墓中出土的鼎是目前发现最大的楚国大鼎,口径超过88厘米,通高111.5厘米。此墓还出土许多青铜礼器,如两组九鼎八簋的国王级别的礼器组合。
墓中出土的铜簠(读fǔ,盛放稻粟的食器)及铜簠口沿上的铭文:楚王酓(读yǎn)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古文字研究者认为“酓前”是楚考烈王的名字)
证据二: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公元前263年—前238年在位),名完(或元),楚国君主。战国后期随着秦国对江汉地区的咄咄进逼,楚国政治中心逐渐东移。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都城迁至寿春(今安徽淮南市寿县一带)。
研究结论一:此墓为楚考烈王之墓。
(1)依据证据列举支持结论一观点的相关史实。
研究结论二: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崛起。
(2)设计一项跨学科研究方案验证研究结论二。(方案包括:主题、目标、具体学科、流程、结论、资料等)
研究方案示例
主题:此墓为楚考烈王之墓。目标:解析铭文等史料证明史实。
具体学科;历史与语文、历史学十社会学、历史与数学。
流程:①查询史料,解读铭文。
②分析:测绘鼎的尺寸。
③统计:陪葬品类别及数量。
结论:通过文字解读及陪葬品数量证明此墓为楚考烈王之墓。
【任务一 探寻古物】
材料一
史料一 |
|
史料二 | 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李肇《唐国史补》 |
【任务二 鉴赏珍品】
材料二 宋砚以端砚、歙砚为贵,其石质细腻,发墨如油,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砚台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案头必备之物,其造型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仿古砚,随形砚等新样式。
——摘编自《文房四宝》
【任务三 传承技艺】
材料三
砚台名称 | 制作创意 |
水之韵 (肇庆市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程振良以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创作的砚台) | “水之韵”砚台采用了奥运会标志性建筑——水立方为题材,其外方内圆,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还加入了篆刻、诗句、名言和寓意五环的五朵浪花图案等文化元素。该砚取材于端砚中的名石——绿端,翠绿的色泽呼应了绿色奥运的主题。 |
材料一
史料一 | 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工厂取代了手工作坊,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工人阶级的贫困化问题。 ——摘编自《全球通史》 |
史料二 | 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
材料二 2024年,中国科技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人工智能助手DeepSeek-V3,它能够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任务,并应用于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DeepSeek-V3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变革的思考。
——摘编自《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