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比如,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然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
苏州的沧浪亭亦然。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北宋庆历四年新政失败后,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以四万钱买入,在北面筑亭名曰“沧浪亭”,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后以亭名为园名。
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是深远的。造园如作诗文,“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是造园之理。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第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
(摘编自闻白《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作文与造园息息相通。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和人文“景境”共同组成的,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人文景境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而文字又是人文景境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文字及其蕴含的语言文化,在古典园林中有外显和内化的功能。外显者,纯粹从视觉欣赏和信息传达上具有意义。而内化,则是园林借助文字,沟通人与物、人与境,使园林与文字的两种“意象”产生互相提示、共鸣的作用,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内外两个方面的功能往往不可分割,正因其共生,故文字艺术在古典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看,文字在园林中有着以下功能。
中国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汉字品题是园林中显性的艺术样式。名称是园林的灵魂,园林本身、山水、建筑、景点都有命名品题,一石一木也可能有其名,处处体现园主的立意。以园名来看,可知造园的旨趣,如“拙政园”的“拙”是儒家价值观,王献臣表示自己不愿意巧言令色混迹官场;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这三海象征着海上仙洲。
古代上至帝王,下至文人,游园吟赏总是风雅活动的核心。诗文酒会,留下无数名篇佳作,如《兰亭集序》人人尽知。有人将唱和吟咏的诗文墨迹刻于石上,以传后人观览。同时,优秀的诗文扩大了园林的影响,吸引人们一睹风采。
文字艺术品既属于造园工艺的装修门类,又属于文化功能的艺术品。文字在园林中不以简单的纸墨形式出现,更多地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以立体化和视觉效果强烈的形式出现,一般制成匾额、楹联、屏板、砖雕、书条石等,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是一种艺术品,是一种园林建筑构件,也是园景的一部分。匾额的样式蕴含着礼仪制度,如故宫御花园的匾额都是“华带牌”,是皇家园林身份的象征,明显区别于士大夫园林。楹联匾额又往往与景点、建筑相配合,真草篆隶各有不同,又出自名家之手,园林俨然是一座书法展示馆。
中国古代美学,首重意境,同一种意境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现。“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陈从周《说园》)诗歌的意境生发了绘画,绘画又生发了园林,从根本上说,园林就是诗境的实景呈现。园林艺术,是以实景为基本要素的空间艺术,景不足待文,文不尽待景,虚实相生,互补衬托,方能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
园林楹联匾额的措辞,随景点、建筑的不同而配置,厅堂上多儒家礼制色彩,体现着鲜明的实用功能;在书斋、藏书之处,往往以隐逸为基调,强调修身养性;在山水之间,就更为活泼,吟赏风月、离世出俗。这些名句典故中的意境有浓淡远近明暗之别,透露出造园者的意趣。游赏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方能于山水文字之间领略无限的美妙。
(摘编自潘佳《文心园象:古典园林与文字艺术》)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问道,“你怎么没有枪?”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那一天,我们进入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可是总不开口。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轻风徐来,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有删改)
项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成皋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羽,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汉王出行军,疾甚,因驰入成皋。
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项王使龙且将兵,号二十万,以救齐,与齐王合军高密。客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地,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也。”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韩信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阳城,虏齐王广。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杜甫作此诗时,唐代宗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他联想到这与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②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③《梁甫吟》:古乐府篇名,《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老家的各村镇里,都有各自的高跷表演队。从正月初一一大早开始,就可披挂上街,正式演出,说到踩街,虽然和“逛街”仅一字之差,实际上是 A 的。踩街就是腿上绑着高跷木桩行进在街道上,边走边表演。村与村之间大多路途不远,只有区区几里地的间距,地界相连,血缘相亲,尤其是节日里互相串门,关系 B 。
①高跷走村踩街,锣鼓阵阵,唢呐声声,高跷点地,花脸嬉闹……②这样的节庆活动村民争着参与,但表演队伍有人数限制,村镇里负责组织演出的是德高望重的老把头,他挑选演员的眼光犀利而独到。村民们都 C , 但大多数都入不了老把头的法眼,说破了天也不成——村镇与村镇之间演出效果的比拼,那是代表着老少脸面的,一年就这一遭,一点也马虎不得。③踩高跷这活儿,一般人见了会头晕打战,真正要玩好,没个胆量是不行的。④表演人员用绑在腿上的五六尺长的木棍行走,既要不恐高,还得走得稳当直溜,关键时候还得翻身跳跃,表演出真功夫。
在故乡众多的鸟中,给我印象最深、最令我喜爱的还是喜鹊。我自小生活在乡下,喜鹊多见,就如乡邻一样熟悉了,熟悉了便心生欢喜。这种鸟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肩部腹部是洁净的白羽,一双集灵气、喜气、仙气于一体的眼睛,镶嵌于黑白相间的头部。叫起来欢快清脆,不像麻雀,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
记忆里,喜鹊在春天和冬天最常见, ① 。这也许是夏天草木茂盛,喜鹊的行踪不易被发现的原因吧。我以为好多鸟儿的巢都不及喜鹊的巢。比如斑鸠巢,多筑在大树主干一两丈高的斜枝处,不但潦草, ② 。我就不止一次看见,村童爬上树去掏斑鸠窝,惊得斑鸠绕着树乱飞。而喜鹊就无此之虞,它们的巢多在大树的顶端,村童爬不上去;就是爬上去了,也因树梢枝干太细,孩子们怕折断树枝,跌落在地,而不敢贸然爬上顶端去掏喜鹊窝。到了秋天,喜鹊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吃饱。吃饱了的喜鹊就在田野上,或者大树上鸣叫、嬉戏。只有到了冬天, ③ , 加之天气太冷,它们才显得呆滞一些。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了老家的高跷表演队。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踩街,“踩”出浓浓年味。
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火爆全网。其歌词“字字有典故,句句好春光”,其曲调融合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元素。歌词富有诗意,旋律青春活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