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

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3-14 类型:历史月考试卷 学期:九年级上学期 查看:4
单项选择题
  • 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 )
    A. 列强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 B. 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 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 “一曰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 提倡民主共和 B. 提倡新文学 C. 提倡新道德 D. 提倡科学
  • 1919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二十一条” B.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D. 巴黎和会促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觉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 光明前途 良好开端 C.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D. 科学发展 高举旗帜
  • 1937 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据此推断,这次“胜利”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枣宜会战
  • 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 广州 B. 重庆 C. 西安 D. 北平
  • 《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借贷、交易的公平公正;《查士丁尼法典》注重维护拜占庭帝国的各地商人在租赁、借贷、契约等关系,据此可知,二者都( ___ )
    A. 鼓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压榨奴隶的劳动价值 C. 体现维护刑罚的严酷性 D. 维护经贸活动的秩序
  • “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唐朝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拜占庭帝国,南临印度洋。它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帝国是(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 十五世纪时西方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却“背道而驰”认为向西方航行也能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个信念最主要的是( )
    A. 地圆说 B. 西班牙王皇的支持 C. 对东方财富的渴望 D. 前人的航海经验
  • 在欧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是对哪种罪恶的揭露( )
    A. 奴隶制度 B. 封建制度 C. 资本主义 D. 殖民主义
  • 《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是指( )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A. 农民受到领主的残酷剥削 B.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___ )
    A. 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D. 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此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 君主专制 B. 分权制衡 C. 君主立宪 D. 国会至上
  • 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 华盛顿 B. 拿破仑 C. 克伦威尔 D. 罗伯斯庇尔
  •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其所著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指出:“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该学者旨在强调这场革命( )
    A. 是一次民族解放革命 B.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 C. 改变了议会和国王在国家统治中的地位 D. 使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巴黎公社成立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晤
  • “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种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被下面哪一位著名科学家创立的伟大理论打破(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托尔斯泰 D. 爱因斯坦
  • 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规模上遍及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在成分上包含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以及原属于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们。这反映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
    A. 殖民统治的终结 B. 统一国家的形成 C. 民族意识的觉醒 D. 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

    A. 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 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 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 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 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一战性质的内容是( )
    A. 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B.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C. 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 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 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   )
    A.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 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 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 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 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可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 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于是,苏联( ___ )
    A. 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B. 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C.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 下面是1929年-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表。导致1933年-1939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干预经济 B.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C. 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 D. 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 下侧示意图所示局面出现于(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时 B. 纳粹德国对外扩张时 C. 一战前 D. 战后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时
  •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上讨论的波兰重建问题、外蒙古的独立问题、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等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由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___ )
    A. 损害了美、英等国家的利益 B. 体现了同情弱小国家的倾向 C. 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D. 充满了美苏互不妥协的气氛
  • 1870年到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 )
    A.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 英国忙于扩军备战忽视了经济发展 C. 英国的殖民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发展更为迅速
  • 下面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的相关科技成果是( )

    A. 内燃机 B. 蒸汽机 C. 发电机 D. 电动机
  • 50年代,美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同时认为欧洲决不能成为美苏以外的“第三势力”而应被永远纳入“更广泛的大西洋合作的框架之中”。这说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意在( )
    A. 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范围 B. 消除北约内部对美国的不满情绪 C. 保持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 D. 使西欧成为足以对抗苏联的力量
综合题
  • 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去。

    ——《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牛奶价格暴跌奶农们倒掉了数万加仑的牛奶

  • 1936年德国、意大利、日本勾结起来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大战拉开了序幕,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全世界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联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材料二:盟军三个空降师分别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着陆,随后在猛烈的突袭和炮击的掩护下,抢滩登陆成功。……盟军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迅速解放了法国及临近国家。

    材料三:会议制订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 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世界史专著《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目录(部分):

    第二章走出中世纪: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第三章山摆脱专制:英国、美国与法国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

    第四章 摆脱专制:德国、日本和俄国

    第五章 工业化的准备阶段。

    ——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