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一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9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八年级下学期 查看:7
积累与运用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 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 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境过清            全石为底 B. 洲              忘路远近 C. 两膝相比者          欲穷 D.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计其长曾不盈寸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B.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上看分为“风”“雅”“颂”三类。 D. 《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散文家魏学洢,本文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对这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雎》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式微》描述的劳役者忙于劳作,强烈反抗暴政的决心。
    C.《关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间和进行婚礼的快乐场面。
    D.《式微》诗歌运用反问手法,还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把劳作者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悲愤心情表达的更加彻底。

  •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____,诸葛亮以____,司马迁以____,文天祥以____……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

    ①“铮铮忠骨”的姿态流芳千古                ②“宁死不屈”的姿态彪炳史册

    ③“民族脊梁”的姿态长驻人间                ④“忍辱负重”的姿态激励后人

    A. ①③④② B. C. ①④②C.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著作中十分“畅销”且“长销”的一部,时至今日,该书也仍是此类著作中口碑甚佳、流传甚广的一部。 B. 《经典常谈》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本书能够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C.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书中梳理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经典内容。 D. 《经典常谈》这本小书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  请参考《经典常谈》目录,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写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小语同学提出可以用《经典常谈》中的章节寻找关于“和”的知识。请补全以下对话。

    小爱:我想阅读____(篇目名),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

    小语: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那我可以读(篇目名)____。

    小文:“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我可以看____(篇目名)尝试寻找儒家礼教中的“和”。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1

    《周易》第二……10

    《尚书》第三……13

    《诗经》第四⋯⋯28

    三礼第五……36

    《春秋》三传第六……42

    四书第七……49

    《战国策》第八⋯⋯56

    《史记》《汉书》第九……61

    诸子第十……77

    辞赋第十一……90

    诗第十二……99

    文第十三……113

    A. 《〈战国策〉第八》:《三礼第五》:《诗经〈第四〉》 B. 《诸子第十》:《〈说文解字〉第一》:《三礼第五》 C. 《〈尚书〉第三》;《诸子第十》:《文第十三》 D. 《〈春秋〉三传第六》;《说文解字》第一;《诸子第十》
  •  下面是801班学习小组围绕“诗文创意制作”话题进行的讨论,请你参与。 

    小语:我们可以为教室布置“对话经典”贴贴墙,如:“___,___。(《蒹葭》)”河边芦苇郁郁葱葱,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结成霜。这是诗,这是远方,这是经典。“___,___。(《小石潭记》)”无一笔写水,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机灵动,都各尽其妙,意境深远。经典是有生命的。

    小文:这个创意不错,我们还可以制作小书灯。比如,可以将“___,悠悠我心”,“___,君子好逑”“坐观垂钓者,___”“___,并怡然自乐”等古诗文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暮色四合时点亮灯,给人雅致又温情的感觉。

    小诗:我赞同将古诗文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起来,这些创意很好。受你们的启发,我想到制作一枚书签,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___,___”题在书签上,送给我即将搬家的好伙伴,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小意:真是生活处处有诗意!你们精彩的创意让我学到了很多。

  •  响应“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班级开展“文化面面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与理解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莺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蝉白黑,丽于宝玉,针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街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蟒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围,水光愈浮,石色愈面。予每歪溪上,毂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填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由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蟒(xià):石缝。④毂(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芜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写作与表达
  •  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幸福的声音,你听到了吗?父母的轻声呼唤,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欢声笑语等等。请侧耳倾听,用心感受这幸福的声音,体会它带来的美好。

    请以“听见幸福的声音”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不少于8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