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七星区,第一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桂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7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查看:3
故宫博物院以中国书房为主题举办了“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回望古代,关怀当下,涵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在中国古代,书房不仅是读书、立言和藏书的地方更是延续传统文脉,体现文化昌盛的象征。
  • (一)

    委怀琴书

    陶渊明曾有诗云“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说的是书中有韵,琴音有思,是文人借此荡dí(     )心尘的悠然自得。书斋之中,图书插架,古琴悬壁,诚然乐事也。书房中的文房四宝与文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其是文人________所必不可缺者。观文房四宝,可以体会到它与文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生态依赖关系,让人想到它们融为一体时所创造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二)

    正谊明道

    汉代董仲舒提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让义正于天下,是最大的利;让道明于天下,是最大的功。②正谊明道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性格和情怀。明代陈淳行书《岳阳楼记》,体现出士大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读书人不仅仅只待在书房,也要走出书房,去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与天地融为一体。宋代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清代石涛《搜尽奇峰图》等,它们既是读书人走出书斋、拥抱自然的生动写照,又蕴含着深意。对中国人而言,绘画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对“畅神卧游”“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三)

    结契霜雪

    书斋之中,与友人彼此论道,相互砥砺气节,则浩然之气自盈其间,而雅集是书房的一个延伸。古代文人常于书房、花园、山林之间相聚,俯仰天地,抒发感怀,诗文唱和,这种聚会称为“雅集”。米芾《行书兰亭序跋赞卷》、沈时《兰亭修禊图卷》等以雅集为主题的书画作品,令人遥想古代读书人曲水流觞、诗词唱和的盛景。文人雅集,不仅是文人相聚抒发雅兴,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交往,寻求志同道合的知音。

  • 书房里的灯火点燃了生生不息的文化之脉,墨香犹染青灯,让这一束文明之炬引领我们,穿越经久不衰的古诗文长廊。请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将其补充完整。

    访先秦

    漫步河边,孔子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想到消逝的时光和生命,感慨道:“___,___(《论语>十二章》)

    经汉晋

    “___,___。”在曹操的眼中,波澜壮阔的沧海和肃穆耸立的山岛动静相衬,苍茫浑然,境界壮阔。(《观沧海》)

    入唐朝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刘禹锡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悼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探宋代

    寄情山水,范仲淹面对人生悲喜得失有“___,___。”的豁达胸襟。(《岳阳楼记》)

    阅元时

    漫游潼关,秦宫汉殿昔日的辉煌已寻不到踪迹,余下的只有在历史不断冲刷下散落的斑驳黄土,张养浩悲从中来,慨叹道““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

    看今朝

    正当青春的我们,面对前路荆棘,要有谭嗣同“河流大野犹嫌束,___”的少年意气。(《潼关》)

现代文阅读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桂剧剧目数量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打金枝》《烤火下山》《断桥会》《抢伞》《穆桂英》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并重,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著称。其声腔音乐属板腔体,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弹腔分南路和北路两大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也都自成体系。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

    桂剧的脚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又分生、末、外、小、武几种,旦行又分旦、占、贴、夫四种,净行则分净、副净、末净三种,丑行只分丑和小丑两种。另有一些跑龙套的脚色统称为“杂”。

    扎根于民间的桂剧融会了广西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逐步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刚柔并济、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和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桂剧已陷入濒危境地,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民间演出举步维艰,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正日渐淡化,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掘抢救保护桂剧,使这一濒临消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

    【材料二】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曾娜提出加强珍贵文物保护、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大力扩内需促消费等建议。

    曾娜认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非遗”项目数量众多,项目所在地分布较广,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保护机制欠缺、资金不足,“非遗”项目“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传承和发扬遇到困难。为此,她建议,在企业层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资源优势,对“非遗”项目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包装,使其重新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在网络世界,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非遗”,大力推广“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音乐节、国风直播音乐会、“指尖上的非遗”等主题和模式,全方位展示非遗的魅力;在校园层面,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与当地大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合作,让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非遗”走进校园,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非遗”,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渠道。

    (刊载于2023年3月7日,有删改)

    【材料三】

    非遗项目跨领域融合形式分布表

现代文阅读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泥墙小院记

    梁 衡

    ①在大城市里住了50年的高楼,忽然怀念起当年在县城里住过的那个平房小院了。

    ②当年住的农村通常是没有院子的,平地起房,门前堆放些生产、生活用品,就是一个家。后来到县城工作,有了机关宿舍。但也不过是在城边空地上修几排平房,其善后的细节还得靠住户自己去完成,而我分到的房子又是最西边的一间,紧靠大路,总得有个短墙来遮挡一下吧。

    ③怎么修院墙,这倒难不住我们。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圈子里有一位叫杜逵,比我大八岁,早分配来几年,人地两熟,是我们这几个城市学生娃“荒野求生”的主心骨,大家都叫他老杜。老杜很热心,新房善后这样的事自然是不请自到。我们从河边拉回了一车土,七手八脚浇水和泥,自制了一批土坯,晒干后垒了墙,还留出一个缺口,用废木条钉了一个篱笆门。靠南墙根又盖了“凉房”(土冰箱),北窗下垒了“炭仓”(当地烧大块煤,不说“煤”而曰“炭”)。晨昏出入,鸟鸣雀噪,居然也有了家的味道。

    ④转眼冬去春来,院子里残雪渐存无几,柳梢也染上了一抹新绿。一天我正隔着玻璃窗伏案写稿,突然院子里传来一声呼叫:“小梁,不好了,你的院墙要倒!”我赶忙掷笔出门,说话的正是老杜。只见他沿着墙来回走动,一边还用手摩挲着墙面。在两墙相接的直角处,西墙向外倾斜,裂开一条上宽下窄的大缝,犬牙交错,足可探进一个拳头。我头皮发麻,惊出一身冷汗,这要是倒塌了,不但前功尽弃,还可能砸着行人。老杜直摸着脑袋说:“咋就出了这档子事?”满脸的遗憾。一会儿又安慰我:“不咋,大不了到秋天推倒重来。”我说:“先看几天,实在不行,又得辛苦你。”

    ⑤这样大约有一周时间,我每天一起床就抬头看窗外,外出回来也先摸摸这墙。就这样日出日落,就像朱自清说的,看着日光每天“伶伶俐俐”地跨过短墙,像做错了什么事慌慌地逃去。裂缝却还在加大。终于我有了一个大发现,罪魁就是这“伶伶俐俐”的日光。我房子的前面还有一排房,挡着短墙的东面,晒不上太阳,而西边是一条空阔的大道,西晒的阳光可以照到短墙西面的墙根,冻土渐渐变软,墙就向西倾斜了。我立即跑去找老杜他们,报告这个重大发现。大家即刻来到现场会诊, 多数人认为应立即拆掉,以绝隐患。我却认为既然是受热不匀惹的祸,何不吃点偏饭,沿东面的墙基开一道沟挖去冻土,让热气直接软化墙根。众人哄笑:“快不要瞎想了,这是一堵上千斤重的墙,又不是一根随风摆的墙头草。”我说:“试试看,也许它还能自己摆回来。你们先留着力气,试验失败,秋天干活不迟。”我找来一把铁镐,沿东面的墙根小心地开了一条一尺宽的浅沟,又在墙头立了一根垂直的木棍,好作参照观测墙倾角的变化。

    ⑥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五天后那墙竟开始向东一丝一丝地扳回,而且随着天气一天天变暖,那墙回心转意的速度也日渐加快,眼看就要破镜重圆。我每天用铁铲小心清除沟内已软化的冻土,好让温暖的空气能直接亲吻冰凉的墙脚。大约过了半个月,那斜墙不但回归正位,连直角处龇咧着的土坷垃,竟也一块一块严丝合缝地重新咬合在一起。我大奇,谁道命运不由己?门口斜墙尚能直!今天晚上一定要用我的风火灶炖一锅酸菜猪肉粉条,和朋友来一场庆功宴。墙歪自正,一时成了我们这个小区的新闻,常有人驻足或专门跑来观看。直到半个世纪后,当时住在我前排的朋友,如今我们在京城又同住一个院子,他一见面就谈起这件往事。

    人的命运就像飞鸟嘴里的一粒种子,不知会跌落何处,又怎样生根发芽。教育学上说,童年的游戏就是学习,而游戏是无所谓目的的。多年后,我这个文科生真的写了一本畅销书《数理化通俗演义》。难道这本书的胚芽早已埋在那堵斜墙里?

    ⑧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

    (刊载于2023年1月6日,有删改)

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西湖香市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 , 尽于端午。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 , 市于岳王坟,市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凑集于昭庆寺。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节选自《陶庵梦忆》,有删减)

    【注】①花朝:花朝节。②市:做买卖。③三天竺:杭州天竺山有上、中、下天竺寺,合称三天竺。④撩扑:拨动,冲击。

综合
  • 作为中华文化的集中诠释,戏剧艺术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绝佳载体。为传承经典艺术,提振文化自信,学校开展了“戏剧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