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氮 | 固态氧 | 固态酒精 | 固态水银 | |
熔点/℃ | -210 | -218 | -117 | -39 |
液态氮 | 液态氧 | 液态酒精 | 液态水银 | |
沸点/℃ | -196 | -183 | 78 | 357 |
AB | AC | |
路程s/cm | 40 | 80 |
时间 | 3.6 | 5.1 |
①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水的表面积相同,水的温度相同。
②打开吹风机加热挡对其中一滴水吹风,比较两滴水变干的快慢。
(1)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一束光沿玻璃砖方向射向镜面,光线沿
方向射出,
是入射角,
是反射角,测量
和
, 并记录到表格中;
②改变入射光线方向五次,测量和
, 并记录到表格中。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实验结论:光发生反射时,___;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3)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
刻漏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从古至今,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变化,周而复始,而时间计量却是片刻不离地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刻漏,又称水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它是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到了汉武帝时期则发明了浮箭漏,图甲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为提高计时精度,人们把单级刻漏发展成多级刻漏,多级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壶”,如图乙所示,从上往下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箭壶,上面的三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箭壶的结构图如图丙所示,里面有一个由箭杆和木块组成的箭舟,随着箭壶内的水逐渐增多,箭舟也慢慢上浮,在箭杆上面刻有精确的刻度,根据箭杆露出的刻度,就可以准确的读出时间。每隔一天,向日壶中装满水,将箭壶里的水倒空。东汉以后,我国刻漏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刻漏作为古代计时装置,在类型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精度到高精度的演变。而在现代,其原理仍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文化展示和创意设计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