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州市,高三

2025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市三模)生物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3-29 类型:生物学高考模拟 学期:高考阶段 查看:7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亨廷顿病(HD)是由基因中的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引起的,CAG重复序列所编码的聚谷氨酰胺(R基中含有氨基)链会在蛋白质中形成异常的结构,逐渐引发细胞功能紊乱。研究发现,CAG重复数目为36至40之间的个体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而当CAG重复数目达到40次以上时,症状的出现年龄会提前,且病程更为迅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谷氨酰胺是一种人体可以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 B. 聚谷氨酰胺链的氮元素只存在于氨基中 C. 检测基因中的CAG重复数目,可作为有效的HD早期预警标志 D. 开发药物抑制CAG重复序列的扩展,可能延缓HD的病程进展
  • 生态位分化的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位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的物种,在资源短缺时的竞争压力小 B. 群落中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 物种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可使双方生态位发生有利于协同进化的改变 D. 生态系统中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能长期共存
  • 在许多植物中,花的开放对于成功授粉至关重要。龙胆花处于低温(16℃)下会发生闭合,而在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22℃)、光照条件下30min内会重新开放,这与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水分跨膜运输的变化有关,其相关机理如图所示。(水通道蛋白磷酸化后运输水的活性增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通道蛋白磷酸化会引起该蛋白构象的改变,水通过它的运输方式是一种协助扩散 B. GsCPK16基因沉默促进花冠的展开,利于花的开放 C. 当低温下外用CaCl2溶液,闭合后的花可能会提前重新开放 D. 这种花能够反复开合的机制有利于在低温或阴雨天气下对花粉和胚珠的保护
  • 生态足迹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占用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 若某地区出现生态赤字,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C. 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减小生态足迹 D. 提倡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限制燃油汽车的使用等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缩小生态足迹
  • 研究发现,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cAMP参与了相关酶的活化,相关过程如图所示,用α、β、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ATP脱下磷酸基团后环化可转化为cAM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AMP含有核糖和腺嘌呤,PPi中含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 B. 用32P标记ATP的α位上的磷酸基团,可得到32P标记的cAMP C. 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活化状态的酶P都能催化糖原的水解 D.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由血液进入肝细胞内转变为葡萄糖
  • DRP1-MFF信号通路在细胞线粒体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当细胞受到轻度氧化应激时,MFF蛋白会招募DRP1蛋白到线粒体表面,促进线粒体的适度分裂,维持线粒体功能;当细胞遭受严重氧化应激时,过量激活的DRP1-MFF信号通路会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使线粒体功能受损,进而引发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适度分裂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稳定 B. 抑制DRP1蛋白被招募到线粒体表面可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 C. DRP1-MFF信号通路受损会影响细胞内的能量供应 D. 细胞凋亡是由过量激活的DRP1-MFF信号通路直接导致的
  • 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且只存在一种基因型的雄配子部分致死。现对一批杂合红花植株分别进行如下表所示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

    F1

    单独种植,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

    红花∶白花=5∶3

    常规种植,植株间能相互传粉

    ?

    A. 由甲组结果推测,含a的雄配子致死 B. 致死的雄配子成活率为1/4 C. 乙组处理方式下,F1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与甲组不同 D. 两组处理方式下,随种植代数增加,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 下表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设计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大肠杆菌材料

    T2噬菌体材料

    检测结果

    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

    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T2噬菌体的放射性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A. 该实验设计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 甲组的子代T2噬菌体部分含放射性,乙组的全部含放射性 C. 若甲组实验保温时间过长,子代T2噬菌体中含放射性比例不变 D. 乙组含放射性的子代T2噬菌体个数与亲代T2噬菌体个数无关
  • 某人从30℃环境进入0℃环境中一段时间,测定其散热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曲线也可以用于表示产热量的变化 B. 环境温度由30℃到0℃过程中,人体细胞酶活性增强,加快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C. 在t1~t2时段,骨骼肌的不自主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 D. 在t2~t3时段,散热量降低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有关
  • 醛固酮(ALD)是重要的盐皮质激素,会引起心肌纤维化(MF)。为探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某研究小组选取40只生理状态一致的健康雄鼠并将其均分为4组,每天进行相关处理,连续4周,相关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对照组

    模型组

    低剂量(25mg/kg)OMT组

    高剂量(50mg/kg)OMT组

    处理方案

    不作处理

    皮下注射含适量ALD的生理盐水,高钠盐饮水

    a

    b

    实验结果

    心肌纤维正常

    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溶解坏死

    症状减轻

    症状略微减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有醛固酮的特异性受体 B. 严重脱水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C. a处理为皮下注射含适量ALD和25mg/kgOMT的生理盐水 D. OMT可改善ALD联合高钠盐饮水造成的心肌纤维化
  • 《礼记·月令篇》里记载有古遗六法: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剂必得。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酿酒工艺的记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是酵母菌利用“秫稻”在无氧条件下的初生代谢物 B. “曲蘖必时”,酒曲中酵母菌的大量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时节) C. “湛炽必洁”,严格杀菌消毒,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D. “陶器必良”,选用质地优良、无渗漏的陶器,为酵母菌的发酵隔绝空气形成厌氧的环境
  • 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相同,可用于基因定位。为确定水稻长粒基因是否在Ⅱ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以水稻长粒单基因突变体与正常粒杂交得到F1 , F1全为正常粒,F1自交得到F2 , 共有正常粒320株、长粒106株。科研人员进一步特异性标记、扩增亲本和F2部分个体Ⅱ号染色体上的SSR序列,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粒性状为隐性性状 B. 图中F2的1~8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长粒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C. 理论上F2正常粒植株中电泳结果与4号个体相同的占比为2/3 D. 若F1产生配子时不发生互换,F2长粒植株中电泳结果可能会有与2号个体相同的
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如图甲),叠氮化物可抑制电子传递给氧;DNP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放在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在不同的时间加入丙酮酸、ADP+Pi、叠氮化物或DNP,测定消耗的O2量和合成的ATP量,结果如图乙。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原剂NADH是一种电子受体 B. ①②生理过程均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C. 物质X是叠氮化物,水和ATP的合成都受到影响 D. DNP能使耗氧速率增大,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中以热能散失的比例增加
  • 蛋白A是动物细胞分泌的一种优质蛋白,为使得大肠杆菌具备合成蛋白A的能力,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操作,图2表示3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在特定条件下受外来移植器官的刺激,却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的现象。器官移植后不经药物处理也能存活的个体可视为自发免疫耐受。为研究自发免疫耐受机理,研究人员用B、L两种不同品系的多只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每组大鼠的生存率,结果如图1(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检测各组受体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在人群中该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该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60分。
  • 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量时,引起光能转化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为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光合系统PSⅡ,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能将水光解释放出电子e- , 若e-积累过多会产生活性氧破坏PSⅡ,使光合速率下降。研究发现,某种真核微藻在低氧环境中,其叶绿体内氢化酶活性提高;部分e-流向参与生成氢气的代谢过程,如图甲。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出“非基因方式电子引流”的策略,利用能接收电子的人工电子梭(铁氰化钾)有效解除微藻的光抑制现象,实验结果如下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子的胚乳由外向内分别为糊粉层和淀粉胚乳,通常糊粉层为单层活细胞,主要累积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淀粉胚乳为死细胞,主要储存淀粉。选育糊粉层加厚的品种可显著提高水稻的营养。

  • 植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协调自身生长和逆境响应(应对不良环境的系列反应)的关系,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分别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 海草是沿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其固定的碳部分被运输到根及根状茎,并固存于沉积物中。海草等的凋落物会释放溶解性有机碳,并通过水流输出生态系统或被浮游细菌分解,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2019年我国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体细胞BMAL1基因(产生昼夜节律必需的基因)敲除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为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型动物模型,其基本构建流程如图所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能在DNA特定位置进行切割,被切割的DNA修复时会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靶基因失活,第一代BMAL1基因敲除猴的5只个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节律紊乱症状。为进一步获得理想动物模型,研究团队采集A6个体的成纤维细胞,经SCNT后最终获得多只第二代BMAL1基因敲除猕猴模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