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 AI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话题成为热点。请你结合相关新闻报道与学术论文,围绕“人类的文学创作是否会被AI取代”这一问题,梳理信息,参与研讨。
【材料一】
——“AI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接受”座谈会在京举行
①9月23日,“AI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接受”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中国科协主办。
②与会专家表示,芥川奖获奖小说《东京同情塔》约有5%的内容由AI创作,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大赛二等奖作品《机忆之地》由人工智能创作……这些事件都让文学界思考,作家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文学的未来在哪里?引发冲击的同时,AI文学写作也带来新的机遇。AI技术有利于提升文艺创作效能,帮助创作者开辟想象空间,实现科学与文学的双向互动。不过,也有专家对作品权属如何划分、如何解决隐私和保密等问题表示忧虑,认为只有当AI真正具备情感时,才可能独立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选自《文艺报》,2024-09-24,有删改)
【材料二】
AI时代语境下文学的未来走向与价值归依
①在文学领域内,AI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模仿人类创作。只要在程序中输入关键词,AI就能根据指令生成文学作品。在AI时代的语境下,人类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文学与它的关系?
②就AI的发展趋势看,它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首先,AI可以丰富创作形式与风格。根据人设定 的关键词,快速生成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文学作品。它还能够利用大数据资源轻松地为文学创作增添不同的学科元素,促使更多跨学科、融合多种风格的新作品出现,拓展文学的边界。其次,AI有助于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文学创作或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它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大量文学文本进行整理与研究,帮助研究者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潜在规律、主题演变及风格、结构、语言的特点等,进而更好地服务人类。再次,AI有助于扩大文学传播,吸引更多受众。文学作品借助AI的技术优势,能够以更加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吸引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文学的关注,扩大影响力,提升传播效果。
③就目前情况来看,AI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文学作为人类独特的精神活动,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未来人与AI合体协作技术一旦取得重大突破,文学的审美形态与内涵也会不断更新换代,继而引发先锋性的艺术革命和审美革命。
④不过,虽然AI有种种优势,但是人类也应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马克思曾提出过“人的异化”的观点,同样,在文学领域,若任由AI主导,当人类过度依赖AI进行文学创作时,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不进则退”的观点,虽然人类的传统文学仍然会存在,但是人类的创作能力有可能会退化, 甚至掉入 AI 技术陷阱里无法自拔。比外,AI生成的文学作品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生成的作品是一种模式化、类型化的人工程序设计。因此,这些作品往往显得机械化、模式化,缺乏灵魂和深度,难以 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文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反映人类思想、情感、经验和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个人经历、感悟、思考和创造力的综合体现。人类在创作中经历的复杂思考和反复酝酿,是塑造个人独特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它承载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梦想与追求,以及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洞察。这些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和思考,是AI难以模拟和复制的。
(选自《西部文艺研究》,2024-04,有删改)
定西笔记
贾平凹
①哎哗啦啦,祥——云起呃,呼雷儿——电——闪。———宴时呃,我——过——了呃——万水——千山。
②这是我在唱秦腔。秦腔是陕西人的戏,却广泛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同车的小吴是甘肃定西的,他竟然唱得比我还好。
③亏了有小吴当向导,我们已经在定西地区的县镇上行走十多天了。
④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淳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却同样的命运是它们都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甚至遗忘,现代的经济发展遮蔽了它们曾经的光荣,当人们无限向往若东南沿海地区的繁华,追逐那些新兴的旅游胜地的奇异,很少有人再肯光顾这三块地方,去了解别一样的地理环境,和别一样人的生存状态。
⑤在定西,说得最多的就是太阳和水。太阳高挂在天上,水在地上流动,这里的人想着办法要把它们捉到家来,这就是太阳灶和水窖。
⑥地处高原,冬天里酷冷,怎样能把太阳留在自家呢,太阳灶就在家家的院子里安装了。太阳灶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个大铁盘,里面嵌满了玻璃镜片,它就热烘烘起来,如果想要热水,只须在盘上伸出一个铁棍,棍头上绕出一个圈儿,放上一壶水,不大一会水就咕咕嘟嘟滚开了。夏日里,定西高原上多种有向日葵,向日葵一整天都是仰脸扭脖跟着太阳转,冬季里的太阳灶边,差不多都坐着人,男人们或是喝茶说话,女人们或是做针钱,孩子们在小木桌上做作业。脚下就是卧者眼睛成了一条线的小猫小狗。
⑦而水窖呢?这里极度缺水,年降水量仅在四十毫米,而且集中在六月至九月。于是,定西人就创造了水窖。在地头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水窖,那是在下雨天将沟沟岔岔流下来的水引导储入的,这些水可以用来灌溉。定西的土地其实很老实,也乖,只要给灌溉一点水,包谷棒子也就长得像牛犄角。而每户人家的吃呀喝呀洗呀涮呀的生活用水,则是在房前屋后建有水窖。水窖的大小和多少,是家庭富裕日子滋润的象征。我打开过一户人家的水窖帮着汲水,那像打开了一个金银库,阳光从水房的窗子射进来,正好射在水面上,水呈放着光亮,光亮又反照在水房墙上,竟有了七彩的晕辉。
⑧定西的房子,讲究“两檐水”。两檐水用的是五檩四椽,有的还出檐,在堂屋外形成一条走廊。 屋顶一律坐脊覆瓦,但很少雕饰。跨墙与背墙多用土坯砌起,而前墙和隔墙则以木板装成。堂屋正门一般是四扇的“股子门”,也有两扇“一片玉”的。窗户有“大方窗”“虎张口”“三挂镜”“子母窗” 等。定西的房子谈不上豪华和阔气,但也绝不简陋,受条件所限,用料都很难贵重,做工一定细致,光瞧眼屋后墙砖缝里的灰浆的严实和山墙根炕洞口砖棱的工整,就能体会到他们造屋的认真和用心。
⑨农民的一生,最要紧的工作就是盖房子。如果某一家已经有一院房子,它就给子孙留下了一份光荣,作为子孙在长大成人后仍要再盖一院房子,显示自己活着的意义,再传给他们的后代。土木结构的房子,当然只能使用四十年,而也提供了一辈一辈人锲而不舍盖房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过程也就是光前裕后。
⑩在定西行走,我不禁想,定西为什么就叫定西呢?它是在中国西北,历来称作边关,是历代历朝 都希望它安定吧,它安定了,中国也就安定了。现在,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上,定西可以说是安定的,安定得似乎让人忘记了它,忘记了它曾经不安定。虽然,它也是国内没有充分开发的地区之一,这可以说还是好事,使它保持了它固有的东西,包括地理环境,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包括没有在过度开发中拉大的贫富差距。但是,当我们需要定西安静平稳,而定西的富裕远远还滞后于全国水平的时候,我们仍需思考,我们还应该为定西做些什么呢?
(选自《贾平凹散文》,有删改)
【甲】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①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家,惟有幽人夜来去。
【乙】游襄阳怀孟浩然
(唐)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②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注】①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曾隐居鹿门山。②霭:形容树木茂盛。
徐孟昭传
(明)梁潜
①公讳旭,字孟昭,姓徐氏。公幼颖悟,稍长从其乡先生蔡仲渊授《春秋》,为文辞已超诣拔出,见者皆奇之。
②公在高帝时,素以笃学见称,数言事,切中当时,高帝嘉纳之。及在考功,拒请托,抑侥幸,是是非非,毫发无所遁其情。而尤以谓天下之治与教,在守令与教官,守令、教官弗称其任者,尤精劾之无少贷。众望风宣腾, 公持之益坚。及在大学,亦如在考功时。然公纯谨君子也,虽盛威严,而中情简质,好恶出乎其至诚。至于卓卓自守,激之而不动,挫之而不挠,人未有过之者也。
③居大学仅一年,诸生凛凛①谨自修饰,而其僚属之不便者已哗然议之❏。惮之者方侧目于下,忌之者又背沮之于其私,至相与挪揄其所为。公以此竟罢,改云南参议,君子莫不惜之。及陛见,上察其无他,特命除翰林修撰,俾预修《永乐大典》,为副总裁,方向用之,而公卒矣,时年五十二。上闻之悼惜,敕赐棺以敛,遣礼部主事端礼谕祭焉。
④公盖终身坦夷不事表曝而其嫉恶刚劲人有所不堪者世以此高之而亦以此与之龃龉者众也。其为学明于义利之辩,为文约而明。喜荐士,所荐最多且贤。屡考试科举,其得士最盛。
⑤予素知公,恐其久而失之也,因取其行事而论次之。
【注】①凛凛: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
【甲】
①近日有命,未足达旨。何者?昔伊挚背商而归周,百里去虞而入秦,乐毅感鸱夷以蝉蜕,王遵识逆顺以去就,皆审兴废之符效①”,知成败之必然,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闻卿姿度纯茂,器量优绝,当骋能明时,收名传记。今者翻然濯鳞清流,甚相嘉乐。虚心西望,依依若旧。下笔属词,欢心从之。昔虞卿入赵,再见取相;陈平就汉,一觐参乘。孤今与卿,情过于往,故致所御马物以昭忠爱。
②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以是弛网阔禁,与世无疑。保官空虚,初无资任。卿来相就,当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缤纷道路,以亲骇疏也。若卿欲来相见,当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后徐徐轻骑来东。
([三国]曹丕《与孟达书》)
【乙】
①往年南征,岁末乃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乖离②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③ , 以伤先主待士之义。
②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三国]诸葛亮《与孟达书》)
【注】①符效:效验,应验。②乖离:背离。③刘封侵陵足下:指刘备义子刘封夺走孟达仪仗乐队,导致孟达叛降。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断舍离”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