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学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3-06 类型:生物月考试卷 学期:高一上学期 查看:3
 选择题
  • 蓝细菌和黑藻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 )
    A. 它们都有细胞壁, 细胞壁的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B. 在它们的生命系统层次中, 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 它们的细胞中都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都是自养型生物 D. 它们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均属于真核生物
  •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需氧菌,其分泌的TafE 蛋白可以进入酵母菌细胞并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__ )
    A. 鲍曼不动杆菌与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不相同 B. 鲍曼不动杆菌与酵母菌的细胞壁成分相同 C. 分泌  TafE 蛋白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D. 鲍曼不动杆菌细胞与酵母菌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 奶茶, 比如“茶颜悦色 ”, 近年来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饮料, 奶茶中既含有糖分如葡萄糖、 麦芽糖和蔗糖, 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质等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___ )
    A. 奶茶中的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能源物质 B. 在对奶茶提取物之一 的脂肪进行检测时可以不使用显微镜 C. 可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区分葡萄糖和麦芽糖 D. 脂肪在人体细胞中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糖类多
  •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 )
    A. 水是极性分子, 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B. 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C. 干种子萌发时需要浸泡, 主要是为了增加结合水, 增强代谢 D. 结合水不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失去结合水会导致细胞死亡
  • 下列关于科学思路和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___ )
    A. 分离大小不同细胞器可采取差速离心法 B. 科学家通过提出假说对细胞膜结构进行探索 C. 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建立细胞学说 D. 追踪分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
  • 有人总结了养花秘诀: 无氧不生根, 无氮不长叶, 无磷不开花, 无镁下叶黄。 下列分析错 误的是( ___ )
    A. N,P,Mg 均是花卉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 B. N,P,Mg 在花卉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 N,Mg 均为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缺乏会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 D. N,P,Mg 在细胞中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中的基本相同
  • 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等工作中有重要用途,下图是一幅DNA指纹技术应用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指纹能获得嫌疑人信息的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 B. DNA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而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C. 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即1种磷酸、2种五碳糖、5种含氮碱基 D. 结合上图罪犯和怀疑对象的DNA指纹技术图,怀疑对象1具有最大的犯罪嫌疑
  • 下图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部分转化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___ )

    A. 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B. 组成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 糖类和脂肪之间是可以相互大量转化的
  •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 角蛋白是一种由16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含有两条肽链, 两个二硫键(-S-S-)。 人工进行卷发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 )

    A. 角蛋白合成过程中共脱掉164个水分子 B. 卷发剂处理不会使角蛋白肽键的数目发生改变 C. 角蛋白中二硫键的位置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D. 卷发剂处理前后角蛋白的空间结构未发生改变
  • 下列有关“骨架 ”的叙述, 错误的是( ___ )
    A. 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 蛋白质、 糖类、 核酸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D. 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 细胞活性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 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 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活性的是( ___ )
    A. 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呈蓝色的口腔上皮细胞 B.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叶肉细胞 C. 在适宜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 D.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 红绿荧光分布均匀的细胞
  • 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 它能使其他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 细胞分泌蓖麻毒素过程中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形式运输至液泡, 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蓖麻毒素, 再分泌至细胞外。 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 )
    A. 蓖麻毒素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会阻碍细胞合成蛋白质 B. 蓖麻毒素的加工需要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的参与 C. 成熟的蓖麻毒素可独立穿出液泡膜进而分泌至胞外 D. 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
  • 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 错误的是( ___ )

    A. ②与③的膜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B. ④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⑤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⑥的存在有利于各种物质自由出入细胞核
  • 科学家以动物受精卵为材料进行下图实验。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___ )

    A. 实验①中细胞核因缺乏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而死亡 B. 实验②中无核部分因失去细胞核的控制作用而死亡 C. 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D. 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
  • 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 制成装片,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如图甲; 再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在低倍显微镜下再观察, 结果如图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___ )

    A. 图甲到图乙, 水分子流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B. 图乙所示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b处充满蔗糖溶液 C. 发生质壁分离, 说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D. 生理状态不同的洋葱外表皮, 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 被动运输有通过通道蛋白介导和载体蛋白介导两种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能量 B. 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C. 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D. 载体蛋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通道蛋白不具特异性
  • 下图为某种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___ )

    A. 通过图中方式进行转运的都是大分子物质 B. 该过程表明细胞对物质的摄入具有选择性 C. 囊泡的形成及其运输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 图中物质的运输过程与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 研究人员对取自四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 乙、 丙、 丁) 进行了分析、 观察等实验, 获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甲、 乙、 丙、 丁四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 最可能是( ___ )
    项目细胞核叶绿素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无变化
    +---++无变化
    ++++-+外层结构破坏
    ++++++外层结构破坏

    注: 表中“+ ”表示“有 ”, “- ”表示“无 ”。

    ①衣藻    ②乳酸菌    ③蓝细菌    ④蛔虫    ⑤水稻

    A. ③①⑤② B. ①④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①
  • 下图为溶酶体的发生过程和“消化 ”功能的示意图, 其中b是刚形成的溶酶 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___ )

    A. 与c相比, b的生物膜成分与a更相似 B. b与e结合成f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 e的生物膜来自内质网, e中含有大量水解酶 D. 溶酶体能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 如下图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 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 , 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 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 从而使Ca2+以 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 )

    A. H+从液泡转运到细胞质基质, 需要无机焦磷酸水解所释放的能量, 属于主动运输 B. Ca2+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 需要依靠H+浓度梯度驱动,属于主动运输 C. 若细胞中无机焦磷酸含量减少, 释放的能量减少, 液泡中Ca2+含量可能减少 D. 液泡中Ca2+含量保持一定的浓度, 有利于植物细胞吸水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4 小题, 共 40 分。
  • 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图2表示细胞中两种结构的组成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其中 A、 B 代表元素,   Ⅰ、  Ⅱ、 Ⅲ、 Ⅳ、  Ⅴ是生物大分子, X、 Y、 Z、 P 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图1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2是四类细胞(Ⅰ、 Ⅱ、 Ⅲ、 Ⅳ) 的部分结构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

  • 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 图中 A, B,C 代表细胞膜上的分子或结构, a~e  代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配制了一定初始浓度的含Mg2+、 Ca2+和 SiO44- 培养液并均分为两组, 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两组培养液中 ,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培养液中3种离子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