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名校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3-21 类型:语文期末考试 学期:高一上学期 查看:0
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但其文字赋予诗歌的“音乐性”却是独一无二的。“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徐志摩的诗歌的确还残留着古典诗歌中平仄的痕迹。徐志摩是从“旧”文学过渡来的文人,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或许是康桥的柔波给予了他创作的性灵,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

    ②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学的憧憬与尝试的兴奋之情并未冲昏新月派的头脑,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闻一多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①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

    ③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这种像构建建筑物一样的作诗方式,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止于平仄以及音韵,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徐志摩诗歌的形式多样,其中不顶格的写作方式便是产生视觉冲击和音乐美感的秘诀之一,同时,它也影响着音乐的强弱程度。另外,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传统在非顶格诗歌中也有全新形式的体现。相对于工整的古典格律诗,空格的出现使现代诗歌产生了顿挫感,也赋予了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了灵动飘逸之美。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山中》

    ④在汉语的文白转化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语言的长度,用几个字便能代替冗长的文言文。现代诗歌适应了这种改变,产生了行与标点符号之间的不同形式。偶数行前空一格的写法使这首诗参差错落,如同明洁晓畅的口语一般。奇数行均为6个字,偶数行均为5个字,从字数上体现出节奏的“慢—快—慢”的律动,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

    ⑤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即为节奏,节奏是有变化的。在这首诗中,长串的字符传达绵绵细雨般的慢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如莱茵河畔的涟漪般轻柔。精简的字符传达欢快活泼的快板节奏,夹杂着紧凑又明朗的情绪,如刚断奶的小马驹般活泼。此外,徐志摩善于在顺畅的旋律中添加不和谐的停顿,以至于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积塞,如此诗奇偶数行之间的字数错落以及行前空格。《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空格的存在不仅代表诗人情绪的转折,还无限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空格如同不被定义的文字,传达着不被定义的情感,这情感源于作品的意境以及意蕴烘托,也源于读者内心深处偶然产生的共鸣、想象或是回忆,“一方空格、万丈情愫”,也正是这错落的排布方式,使这一段本来平庸的陈述文本变得诗意纵横。

    ⑥从宏观上看,徐志摩还是一个善于把握情绪节奏的诗人。《山中》中的四个诗节,第一节,闹市中凸显宁静的庭院给人带来的片刻宁静,此刻这份宁静带给徐志摩的感受是愉悦欢快的。第二节则进入诗人的联想世界:明月松间照的山林是否存在“更深的静”。诗人的思绪总是纷飞缭乱的。此刻徐志摩的思绪早已带有思索时特有的惆怅与沉默。第三节,诗人似乎从片刻的思索中找到了结果,思绪开始纷飞,笔下展现出动态的描写,似清风攀附月光在山间流荡。这一节较之上一节,在情绪上又多了些许积极活泼的成分。然而情绪刚有起色,到了第四节又急速回落,最后一节,诗人想到自己爱人窗前的落叶,流露出对心上人的爱恋心绪,此刻全诗的情绪回归平缓。诗中情感的跌宕起伏与节奏的高低转换呈“起—落—起—落”之势,时而昂扬欢快,时而低沉凄婉,扣人心弦,起承转结间给予读者深刻的审美体验。

    ⑦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着诗行形式结构以及情绪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诗歌中的这种音乐化诉求,一部分的确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诗经》这种乐经中……另一部分则要在其所阅读、模仿或翻译的英语诗歌中寻找。”古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音律,在作诗之余也偶尔谱写乐谱,或是为他人而作,或是为自己而作。在今天看来,古典诗歌流传下来的音乐性则应该是至臻的创作资源。徐志摩扎根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土壤,奋力吸取西方现代诗歌的养分,创造那个时代“具有中国古典主义特色的现代新诗范式”。

    (摘编自周天逸《“旧”与“新”的完美融合——论徐志摩新诗文本结构》)

    【注】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马蹄敲击着地面,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从二十八岁进京应试起,这十几年,他都是在又干又燥的天穹下晨起暮眠,可是去年秋天他突然卷起行囊一步步离开自己熟悉的皇城,蹚过黄河,涉着长江,来到此,竟一下子满眼是水了——北面是长江,南面是鄱阳湖,江与湖以及纵横的支流此一条彼一条划开大地,波光粼粼,涛声起伏。江州,原来是一个到处水光潋滟的地方啊。

    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

    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大唐离李渊在晋阳起兵后一统中原称帝,已经过去近两百年。天下还是李家的,只是在经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王朝已不可遏止地由盛转衰。一年多前,他还在宫中,悠哉地当着太子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没想到他被扣上一个“伤名教”的罪名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

    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嫉恨。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捅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四十四岁,正是男人最好的年纪,他却已两鬓白发。读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都知道他姓白,名居易,这个名字源于《礼记·中庸》中的词句:“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微幸。”祖父替他取此名,大约只是希望他一生都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放平常心,素位而行以待天命。另外他字“乐天”,就是乐天知命的意思。他做到了吗?显然没有,否则宰相被杀这么大的事,哪轮得上他说什么呢?但委曲求全地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在世,说该说的话,做应做的事,才不枉痛快走一遭。此处不留爷,爷去千里外,他立即孤身离京。“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

    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

    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恨歌》吗?

    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悼念妻子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词慰藉,唱和不断。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

    所以他连夜赶到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

    突然想起两个人: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和曾任江州刺史、前些年已在苏州去世的韦应物。都是旷世奇才,诗情蓬勃。“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还有李白,是的,李太白!李前辈多么偏爱庐山啊,甚至不吝把香炉峰瀑布,夸张成“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他们仍活着,仍长衣宽衫行走在江州,那么,一起在山水间饮酒把欢,诗来歌去,将会怎样地宽慰被冷落于江湖中的惶恐与疼痛啊。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出发,他急步上前,一腔愁绪,把盏话别。

    接下来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之后他又去北门外的浔阳楼,看到的是“……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万千感慨涌起,于是提笔挥就一首《题浔阳楼》。

    2022年9月我登上浔阳楼时,是个阴天,江水依旧执着东流。一场大旱之下,江面瘦了许多,但众多货运巨轮仍匆忙来去,几只白鹭或上下翻飞或泊在岸边,远处,红墙乌瓦檐角依稀可见,很恍惚,时空在忽远忽近间跳动。迎着风,倚栏眺望,今夕何夕?犹抱琵琶的歌女一闪而过,大弦小弦的乐音似隐似现。

    年轻时我背诵过《琵琶行》,在岁月的磨损下,许多句子都已模糊残缺了。那时曾怀疑只是为赋新诗,江州司马才强说愁,泪无论如何都不至于那么滂沱而打湿了青衫。从九江市回来后,我买了两本《白居易传》来读,竟在某个瞬间也蓦然为之伤感了。

    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忿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乐曲,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驻。

    (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桂林诸山记

    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许,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则游者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薰亭,堤柳阴翳,山淡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自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岁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邱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 古代诗歌阅读。

    木兰花①

    [宋]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②,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①宋仁宗庆历三年,仁宗听信反对派攻击之言,中止范仲淹改革弊政的“庆历新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相继外放,晏殊被罢相。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汉皋神女,曾解玉佩赠给郑交甫。

  •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随着2024年甲辰龙年春晚的临近,一个不太常见的汉字——“龘”成了热议的焦点。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龘”由三个龙字的繁体字形构成,“龘龘”就有六条龙,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六条巨龙一同凌空,多么霸气威武。“龙行龘(dá)龘(dá)”就是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可以说是相当形象了。

    公众对于“龘”字的热议,凸显出我们的文化自觉。这个字虽为生僻字,但在公众的求知热情面前,却成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大家开始重新仔细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和思想内涵,思考如何通过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可以说,这种全民参与的文化探索过程,⑴____。

    甲辰龙年春晚以“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为主题,这一选择充分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灵动之美和雅正之气。同时,“龘”字热议也提醒我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娱乐和消遣上,⑵____。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树。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 整本书阅读。

    阅读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的文字,完成第下题。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一个①____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

    或曰:“②____,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次,孔子是绝不放松的。孔子并不像杨朱一般以小己来应付一切情境,他把这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缩小。他不像耶稣或中国的③____,一放不能收。

    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离开大陆多年的台湾诗人纪弦,有一天翻开一本诗集,发现其中夹有一片故土的槐树叶。他睹物生情,以“一片槐树叶”为核心意象,创作出他的乡愁主题的名作——《一片槐树叶》。

    一片槐树叶

    [台湾]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一片槐树叶》,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意境营造及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均有鲜明的特征,请从这三方面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聚焦于一个评论点,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