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静地____,tián jìng的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阳春三月,这里处处是浓浓的春意:春风轻棉、绿草茵茵;春花盛开,花香弥漫;春水chán chán,诗意盎然。那个寒冷的季节已经销声匿迹;无论是中山公园,还是滨河公园,到处都是____、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勃勃的____。漫步其中,每一处的美景都令人tàn wéi guān zhǐ。如是,早春的味道装饰着萌动的大地,向全国各地的游客发出邀请。本着游客至上、安全有序,景区工作人员为大家提出了多种人性化服务。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某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动。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的“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于6月29日下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举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协、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19家中央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骨干编辑记者共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人民日报、新华社负责同志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分别发言。启动仪式后,各媒体进行了集中采访活动。
【甲】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静日长
罗大经
午睡初足,旋①汲山泉,煮苦茗啜之。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廢犊②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 , 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 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仗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
【注释】①旋:随即,不久。②震犊(mí dú):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辞。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
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
王仁湘
①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让我们了解到古蜀文明的特质所在。大量金、铜、玉、石骨牙类文物遗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考古发现大量形体高大、威严神圣、地域特色浓郁的精美青铜文物,再现了四川先民独特的生存意象与奇幻瑰丽的心灵世界,也体现出古蜀族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
②出土自三星堆二号坑中的青铜立人像经过精心修复,整体形象基本完整,成为三星堆出土青铜造像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③青铜高台立人像光华熠熠、气势磅礴,以1:1的比例仿真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立人像,在商周考古中闻所未闻。远观立人铜像体态修长,端正直立,双臂平抬,双手对握为环形,手握之物已失。近观立人铜像,着纹样华丽的冠服,裸露十趾,两足正立。足下是两层高台,装饰4个连接为一体的兽首,兽首作细目翘鼻独角状。这尊铜像巍巍立定在恰以容足的高台上,双手握物,极目远眺,好似在奉献,又好似在默祷,气度庄重肃穆,神情祥和虔诚。
④青铜立人头著筒形高冠,刺簪束发,冠分上下两层。下层饰回纹一周,纹作两排平行。上层为大眼兽面之形,仅为一对带眉毛的大眼睛,耳鼻均无。兽面双目中的两睛略为圆形,处在冠面两侧位置,眼形球体很大,大到涨出眼眶之外。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有一圆形装饰,或以为是太阳象征。太阳是为天眼,兽面的双目与太阳图像同在,立人冠可称为“天目冠”。
⑤立人像方面宽颐,鼻梁高隆;双唇紧闭,两耳外张;重眉舒展,清目极远。坚毅中显露出一种虔诚,和善中透射出一种肃穆,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表情。外角明显翘起的杏仁双目,让人感受到目光炯炯。
⑥立人像冠服所饰纹样繁缛,衮衣绣裳的飘逸华美透过斑驳锈色畅达地放射出来。那些细腻的刻画,将立人本体的高贵表露无遗。立人像身躯挺拔,身穿紧袖内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下裳。内衣无领窄缘,长袖短摆,袖长及腕,摆平及胯,向右开衫,腋下系扣。外套为半臂短袖,袖口宽缘,衣摆稍长于内衣,向右开襟。下裳实为裙装,开为前后两片,前高后低,前片平齐过膝,后片叉分及足。在立人像衣外还有一条大带,大带作编织之形,沿外衣缘口左斜跨肩,两端于背后肩胛处结扎。
⑦立人衣裳繁纹满饰,纹样构图取图案化形式,对称工整,有大块单元,也有连续小图,应为锦绣织物。半臂外衣纹样最精,纹样分为两组,以前后中线为界。前后中线构图相同,用相间的一旋一圆的眼形图案组成垂直纹饰带,将外衣中的图案分为左右两组。左侧一组为排列成方阵的4条龙纹,龙纹两两相背,龙爪紧握为拳,龙翅高展,龙鬣飞扬,迅雷疾风,威之武之。右侧一组为竖向平行排列的两排兽面纹,构图简约,稍见眉目而已,春煦秋阳,温之霭之。
⑧下裳前后摆纹样雷同,纹分两段,均为兽面图像。上段为大眼兽面,主体为圆形双目,两眼间有鼻形图案。下段前后各有4张倒置兽面,兽面一般也是只表现双目,但戴有三齿高冠。这样子是兽是人,尚不能判定。
⑨这尊青铜立人像会是谁的雕像?在小国寡民时代,王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号令平民众生的国君,又是统领大小巫师的群巫之长。立人像穿着礼服,手奉祭器,似乎正在主持一次隆重的祭典。立人像身穿衮衣,具有王者身份;又见它立于高台之上,手握神器,同时又具有巫者身份。
⑩我以为三星堆祭祀坑埋藏的是古蜀时代智慧的结晶,那都是古蜀时代独特而精彩的文创作品,是记录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思想的文化遗产。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17日,有删减)
于木匠
侯发山
①于木匠,顾名思义,是个木匠,是我们邻村的,方圆十几里就数他的手艺高。在过去那个年月,木匠有干不完的活儿。于木匠有了这手艺,日子过得从容散淡,不分农忙和农闲,背着刨子大锛之类的工具,走村串户,成为乡下的一道风景。大家当面尊称他“于师傅”,可是背后都称呼他“愚师傅”或者“榆师傅”。
②我的个子矮,中学毕业后,我还没锄把高,爹就让我跟于木匠学手艺,他说木匠虽然是个粗活儿,但好赖是个手艺,风吹不着,雨刮不到,也说不上有多累,进了雇主家,跟见到娘家人一样,高接远送。我答应了,于木匠不答应。爹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于木匠才松口。
③第一天,师父就问我:“你想学油漆还是学木工?”师父会做家具,也会给家具上漆,即油漆匠的活儿也会干,是个全把式。
④我说:“都学。”爹给我说过,学会武艺不压身。多一样手艺,多一条活路。“别蹬鼻子上脸,给你点颜色,就想开染坊啊?”师父冷着脸。我不知道师父的意思,傻乎乎地瞅着他。
⑤师父重复:“学油漆还是学木工?”我想了想,觉得油漆匠的活路简单,不就是拿起刷子涂抹一下,跟小时候用尿泥糊墙壁差不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便说:“学木工。”于木匠没再说话,算是应允了。
⑥木工的活儿看似粗活儿,实际是个细活儿。师父做家具不画图纸,都在脑子里装着。他对着雇主给的木料看一眼,开始动手了,先是打墨儿解板,接下来是拼制板和撑,再用刨子推光,熬胶合缝,紧接着是凿眼开榫……他忙活的时候,哑巴似的极少说话,只让我打下手。有时候,我手脚迟一点,他就会用身边的工具惩罚我,或用尺子打我,或用铅笔戳我。我不敢有任何反抗的行为。我有时觉得一天也干不下去,真想撂挑子。但想着爹低三下四求他的样子,我忍了,拿着“徒弟徒弟,三年奴隶”的古话来安慰自己。
⑦那天晚上,我们给一户人家做完活儿后,天已经黑得瞅不到人影了。主人再三挽留,师父拒绝了,说:“三四里路,抬脚就到家了。”走出大门没多远,师父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说好的,管吃不管住,不能让人拿了话柄。”
⑧走到半路,忽然,路旁窜出一只野狗,可能看我个子小好欺负,不声不响地扑到我的腿上咬了一口,然后转身跑了。我哇地哭出声来,既害怕又疼痛。师父挥舞着手中的铁斧,狠狠地对着逃跑的野狗叫道:“有种冲我来啊?”然后,他背上我,一路小跑来到镇卫生院,谁知道,镇里没有狂犬疫苗,他就拦了辆顺路的货车,把我送到县防疫站打了疫苗,回来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后来,我爹要给师父一笔费用作为酬谢。师父不耐烦地说:“六个指头挠痒,多一道子。跟着我出的事,咋能让你出钱?”
⑨我学徒三年期满的时候,本村的张全请师父做一个梳妆台。师父照例去看主人家备的料。张全说:“有剩余的料头,可以做个小板凳或小桌子。”“料头”指的是做完家具后剩余的边角料。
⑩“你方圈左近打听一下,老于打家具,哪有多余的料头?”师父的脸色阴沉着,一瞅就是不高兴。张全知道自己捅到了马蜂窝,赔着笑脸解释:“于师傅,我不是那个意思,真不是那个意思。”师父不再理睬他,开始选木料。
⑪果然,梳妆台做好后,没有剩余一块板一根梁撑,地上只有白花花的锯末和刨花。时间久了,我便明白,高明的木匠从不浪费木料,用料头做小家具是同行在讨好主人,在遮自己的丑。
⑫梳妆台做好后,张全拿出事先预备好的油漆,让师父给刷上颜色。师父拒绝了,说:“我只做家具,不干这活儿。”“您不是会这个吗?”张全不以为然地说。在他看来,那是放羊拾柴火,顺手捎带的事。
⑬“就算会,我也不干!”师父的话硬邦邦的,落在地上都能砸个坑。“我可以加钱。”“加钱也不干。”师父一边收拾家具一边说。张全没辙,只得讪讪地说:“好,好,我再找油漆匠。”看他的表情,好似还有“离了王屠户,不吃连毛猪”的意思。
⑭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问师父:“师父,有钱怎么不赚呢?”
⑮师父叹口气,说:“巩县有个康百万庄园,镇园之宝是留余匾,匾上讲‘遇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啰唆这么多,到底说的啥呢,就是说凡事留有余地,给别人留口饭吃,不能做尽做绝了。”
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师父好可亲,好可爱,真想跟着他再学三年。
(选自《百花园》2024年第5期,有删改)
要求: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