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唐太宗时期 | 武则天时期 | 唐玄宗时期 |
措施 | 完善三省六部制 | 创立殿试制度 | 改革税制 |
|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 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
序号 | 史实 | 结论 |
A |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 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B |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 完全替代了金属货币 |
C | 宋朝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 | 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
D | 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撰写《农书》 | 发明了铜活字印刷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外交流史事列表(部分)
国家或地区 | 史事 |
日本 | 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最多时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
朝鲜半岛 |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并广泛流行于民间。 |
天竺 |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 玄奘西行前往, 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大食 |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 先后有40多次。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唐朝中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本草纲目》是由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而成。全书190万字, 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更上占有重要地位。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又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研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全书内容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相同点。
材料三 据报道: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背诗文免票的景区队伍不断扩大、蔚然壮观。如江西滕王阁,背诵《滕王阁序》可免门票;四川剑门关,背《蜀道难》可免门票;安徽琅琊山,5分钟内背完《醉翁亭记》可免门票……
——摘编自人民网、央视新闻网等(2024年5月)
(3)结合材料三的新闻报道,谈谈你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 太宗励精辉理。至(贞观)八年、九年, 频至丰榴, 米斗四五钱, 马牛布野, 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 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卷七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 商业日益繁盛,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 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叫做草市;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到了清代,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影响明清经济发展的新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蕃人旧日不耕犁, 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以上绘画和文学作品反映出的唐朝社会情况。
材料二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金朝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文化措施,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1330年) | 元朝交通路线图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元朝时期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历史条件。
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4)根据材料四,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