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州市,大余县,2023-2024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3-04 类型:历史期末考试 学期:八年级上学期 查看:5
选择题
  • 一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等特权,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 太平天国运动起于1851年金田起义,终于1864年洪秀全病逝、洪天贵遇害,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成功与失败,常常令后人感慨唏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没有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C. 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洋务派为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 福建船政学堂 B. 京师大学堂 C. 北洋水师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 下列不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是(     )
    A.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     )
    A. 维新派创办《国文报》 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D. 强学会的成立
  • 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在义和团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和“科学”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扶清灭洋”
  • 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领袖,他以无私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智慧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创做出的巨大贡献。这里的“他”是指(     )
    A. 林则徐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左宗棠
  • 护国战争的导火索是(     )
    A.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宋教仁遇刺身亡 C. 北洋军阀割据 D.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资政新篇》 B. 《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19年12月,北大校长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当之女学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也。”并招收了9名女学生,随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沿袭多年的“大学女禁”被彻底打破。这说明(     )
    A. 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 男尊女卑格局得到改变 C. 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精神相符合的是(    )
    A. 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 B.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体现了(     )
    A.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 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 在一所学校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的这所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台儿庄战役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有学者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在1937年奋起抗战,西安事变实为契机。西安事变引起中国国内政局的一大变动就是全国军民、男女老幼、朝野上下真心诚意的投入民族解放战争。”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     )
    A.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彻底解决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D. 太平洋战场迎来了转折点
  • 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柏林危机爆发,美苏双方的数十万大军在柏林对峙,摆出了强烈的战争姿态。正当美苏陷入“柏林危机”无力顾及其它时,人民解放军迅速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窗口期”而开展的战略决战是(     )
    A. 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平型关大捷
  • 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有人主张改革变法,有人主张暴力革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其中,主张实业救国并付诸实践的是(     )
    A. 孙中山 B. 康有为 C. 毛泽东 D. 张謇
  • 电影最早产生于法国,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狼牙山五壮士》《风云儿女》《八百壮士》等一大批歌颂抗日救亡运动的电影。这主要反映了(     )
    A. 崇洋媚外思潮兴起 B. 民众关心国家命运 C. 中国享乐主义盛行 D. 已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题
  • 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自强,则莫如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材料二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中国近代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维新派兴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

    ——吴玉章

    材料二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讨袁檄文》孙中山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民国38年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他(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毛泽东)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纪录片《苦难辉煌》

    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表明了我们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从“城市中心”式革命走向了“乡村中心”式革命,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实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材料三   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在军事上主张面对敌人以阵地战的方式处处设防,这一决策造成了长征初期党和红军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困境,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总结斗争经验,集中全力纠正错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开始重新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一路声东击西,党和红军很快重新获得战斗的主动权,最终挽救了中国革命。

    ——摘编自张树军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1937年,蒋介石庐山谈话

    材料二   卅(三十)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媛,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从失败到胜利的伟大转折,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画上了句号,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开端。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人类战争史上矗立起一座战略制胜的伟大丰碑。经过战争烽火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成为领导人民救亡图存、顶天立地的伟大砥柱。

    ——《论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