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北京市,2024年

【高考真题】北京市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9-04 类型:生物学高考真卷 学期:高考阶段 查看:10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关于大肠杆菌和水绵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真核生物 B. 能量代谢都发生在细胞器中 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都具有核糖体
  • 科学家证明“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的近亲,依据的是DNA的( )
    A. 元素组成 B. 核苷酸种类 C. 碱基序列 D. 空间结构
  • 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 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 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 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 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 某同学用植物叶片在室温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若想提高X,可采取的做法是( )

    A. 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 B. 将叶片置于4℃的冷室中 C. 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 D. 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
  • 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B. 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C.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 D. 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

    A. 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 B. 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 C. 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 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 有性杂交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于双亲的后代,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有性杂交获得F1。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如图。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F1体细胞中有21条染色体 B. F1含有不成对的染色体 C. F1植株的育性低于亲本 D. 两个亲本有亲缘关系
  • 在北京马拉松比赛42.195km的赛程中,运动员的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在此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 血糖浓度下降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 下丘脑—垂体分级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 胰高血糖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相互识别并结合 D.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
  • 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 树突状细胞 B. 辅助性T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细胞毒性T细胞
  •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一度濒临灭绝。我国朱鹮的数量从1981年在陕西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如今的万只以上,其中北京动物园38岁的朱鹮“平平”及其27个子女对此有很大贡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京动物园所有朱鹮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种群 B. 朱鹮数量已达到原栖息地的环境容纳量 C. “平平”及其后代的成功繁育属于易地保护 D. 对朱鹮的保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 我国科学家体外诱导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形成了类似囊胚的结构(类囊胚),为研究灵长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实验体系(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证实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潜能 B.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含有糖类 C. 类囊胚的获得利用了核移植技术 D. 可借助胚胎移植技术研究类囊胚的后续发育
  • 五彩缤纷的月季装点着美丽的京城,其中变色月季“光谱”备受青睐。“光谱”月季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引起花瓣细胞液泡中花青素的变化。下列利用“光谱”月季进行的实验,难以达成目的的是( )
    A. 用花瓣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 用花瓣大量提取叶绿素 C. 探索生长素促进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 利用幼嫩茎段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 大豆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被酶解后,可获得原生质体。以下对原生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备时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 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可再生出细胞壁 D. 失去细胞全能性
  •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由取材不当引起的是( )
    A. 观察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细胞时,橘黄色颗粒大小不一 B. 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胞质流动时,只有部分细胞的叶绿体在运动 C.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有些细胞压在计数室小方格的界线上 D.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所有细胞均为长方形且处于未分裂状态
  • 1961年到2007年间全球人类的生态足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961年到2007年间人类的生态足迹从未明显下降过 B. 2005年人类的生态足迹约为地球生态容量的1.4倍 C. 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生态足迹 D.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引导人类利用科技缩小生态足迹的重要基础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 花葵的花是两性花,在大陆上观察到只有昆虫为它传粉。在某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研究者选择花葵集中分布的区域,在整个花期进行持续观察。
  • 啤酒经酵母菌发酵酿制而成。生产中,需从密闭的发酵罐中采集酵母菌用于再发酵,而直接开罐采集的传统方式会损失一些占比很低的独特菌种。研究者探究了不同氧气含量下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及相关调控,以优化采集条件。
  • 植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协调自身生长和逆境响应(应对不良环境的系列反应)的关系,研究者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 灵敏的嗅觉对多数哺乳动物的生存非常重要,能识别多种气味分子的嗅觉神经元位于哺乳动物的鼻腔上皮。科学家以大鼠为材料,对气味分子的识别机制进行了研究。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筛选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

    筛选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对研究细胞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形成机制非常重要。“增强子捕获”是筛选组织特异表达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真核生物的基本启动子位于基因5'端附近,没有组织特异性,本身不足以启动基因表达。增强子位于基因上游或下游,与基本启动子共同组成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基因工程所用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实际上包含增强子和基本启动子。

    很多增强子具有组织特异的活性,它们与特定蛋白结合后激活基本启动子,驱动相应基因在特定组织中表达(图A)。基于上述调控机理,研究者构建了由基本启动子和报告基因组成的“增强子捕获载体”(图B),并转入受精卵。捕获载体会随机插入基因组中,如果插入位点附近存在有活性的增强子,则会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图C)。

    获得了一系列分别在不同组织中特异表达报告基因的个体后,研究者提取每个个体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含有捕获载体序列的DNA片段。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后,与相应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即可确定载体的插入位点,进而鉴定出相应的基因。

    研究者利用各种遗传学手段,对筛选得到的基因进行突变、干扰或过表达,检测个体表型的改变,研究其在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中的作用,从而揭示组织和器官形成的机理。

  • 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籽粒大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籽粒的发育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