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高中生物学试卷广场
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县区,2023
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7-23
类型:生物学期末考试
学期:高一下学期
查看:6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豌豆常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下列关于豌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花是两性花,能够自花传粉
B. 豌豆生长周期短,不利于杂交实验
C. 豌豆的种子较多,有利于统计和分析
D. 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
2
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属于实验现象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实验假说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演绎推理
D. “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数量统计比约为1:1”,属于实验结果
用纯合红花金鱼草(AA)与纯合白花金鱼草(aa)作亲本进行杂交,F
1
均为粉红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
1
粉红花金鱼草的基因型为 Aa
B. 金鱼草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C. F
1
形成配子时,A 和a可以自由组合
D. F
1
自交后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接近1:1
下图①、②、③、④为某果蝇(2N=8)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分裂后能产生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示意图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海蛞蝓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海洋动物,在体内能同时产生精子和卵细胞。海蛞蝓在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主要的区别是( )
A. 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B. 染色体数量是否减半
C. 同源染色体是否分离
D. 非同源染色体是否自由组合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更具多样性。下列叙述与有性生殖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B.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C.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异
D. 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进化
母山羊(2N=60)体内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数目为( )
A. 15个
B. 30个
C. 60个
D. 120个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C.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D. 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下列有关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通常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非等位基因只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均为等位基因
D. 等位基因的分离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某同学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子代的性别,可选用的亲本组合为( )
A. 长翅雄性×长翅雌性
B. 残翅雄性×残翅雌性
C. 长翅雄性×残翅雌性
D. 残翅雄性×长翅雌性
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一只斑纹雌蚕与一只斑纹雄蚕杂交,后代中的斑纹蚕:非斑纹蚕 =3:1,斑纹与非斑纹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
D. 无法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减法原理”。下列实验同样使用了“减法原理”的是( )
A. 比较H
2
O
2
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对H
2
O
2
溶液加热
B. 希尔在离体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除去悬浮液中的CO
2
C.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低温处理植物
D. 利用航天育种方法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中,将种子带入太空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整体侵染进入大肠杆菌细胞
B. 搅拌的目的是让细菌与噬菌体混合
C. 可用放射性
3
5
S标记噬菌体的DNA
D. 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
烟草花叶病毒由蛋白质与RNA 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 该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C. 该病毒可在培养液中繁殖
D. 该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患病
在氮源分别为
14
N 和
15
N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其DNA 分子分别为
14
N/
14
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
15
N/
15
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含
15
N/
15
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
14
N的培养液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离心法分离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14
N 和
15
N标记的是 DNA上的含氮碱基
B.
14
N 和
15
N是同位素但是没有放射性
C. 实验结果证明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 Ⅱ中DN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a+b)/2
下图是 DNA 复制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 Ⅰ、Ⅳ为母链, Ⅱ、Ⅲ为新合成的子链
C. 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参与
D. ①处碱基之间可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某 DNA 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有n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含有(m-n)个鸟嘌呤
B. 该DNA复制三次形成6个DNA 分子
C. 该DNA第三次复制需要4n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该DNA复制三次需要7(m-n)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下图是 DNA 双螺旋结构模式图,其中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
B.
C.
D.
下列有关RNA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RNA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
B. RNA可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C. 真核细胞中RNA只在细胞核内合成
D. mRNA、tRNA 和rRNA均参与翻译过程
下列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种类数相等
B. 一种氨基酸必然对应多种密码子
C.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在翻译过程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密码子发生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一定会发生改变
如图所示,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不包括④、⑤过程
B. 人的胚胎干细胞中可以进行①、②、③过程
C. ①、②、③、④、⑤过程均需要酶的参与
D. ②、⑤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如图为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编码CFTR 蛋白的基因仅存在于肺部细胞
B. 编码CFTR 的基因突变后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
C. 囊性纤维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该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体内的 Lcyc 基因被高度甲基化后不表达,花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Lcyc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
B. Lcyc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影响基因的转录
C. 基因型相同且处于相同环境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
D. Lcyc基因的甲基化使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改变
鸡的输卵管细胞、红细胞和胰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三种细胞中核基因的种类不同
B. 三种细胞中mRNA的种类不同
C. 三种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D. 三种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B. 紫外线、X射线能损伤细胞内的DNA而导致基因突变
C. 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D. 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下列关于癌症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B. 细胞中的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C. 癌细胞具有形态结构明显变化和无限增殖等特征
D.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和扩散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缠绕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B. 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不同基因重新组合
D.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B. 只有生殖细胞中才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可改变其基因的数目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会患遗传病
B. 一个家族中几代人都出现过的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C.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调查
D.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检测和治疗遗传病
紫花苜蓿(4N=32)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一种植物,被称为“牧草之王”,它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依次是( )
A. 2、 8
B. 1、 8
C. 4、 32
D. 2、 16
如图是无子西瓜培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育得到的无子西瓜比二倍体西瓜个体大、含糖量高
B. 过程①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 三倍体植株不育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
D.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下列能作为“人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这一理论的最直接证据的是( )
A. 古人类“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
B. 人与黑猩猩上肢骨骼存在一致性
C. 人与黑猩猩基因组的差异只有 3%
D. 人与黑猩猩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
长颈鹿在进化的过程中,颈长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颈短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少,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自然选择
D. 用进废退
关于“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直径变大
B. 不断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C. 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耐药菌进行连续培养
D. 实验结束后,应将用过的培养基直接丢入垃圾桶内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种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逐渐形成了13种地雀。13种新地雀形成的标志是出现( )
A. 地理隔离
B. 突变和基因重组
C. 生殖隔离
D. 基因库差异
捕食者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关系实现的
B. 捕食者吃掉的主要是老弱病残个体,能促进种群的发展
C.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军备竞赛”能促进两者协同进化
D.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
B. 甲、乙两个小桶内分别只放一种颜色的彩球
C. 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
D. 每次抓取组合后,彩球需放回原桶充分摇匀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几组比值能直接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是( )
A. F
1
(YyRr)产生的配子中Y:y=1:1、R:r=1:1
B. F
1
(YyRr)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YR:Yr:yR:yr=1:1:1:1
C. F
2
中的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D. F
1
(YyRr)测交后代中的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某植物的基因型与花瓣颜色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该植物群体中紫花:浅紫花:白花=1:2:1,除去白花植株后,紫花和浅紫花随机传粉,后代白花的比例为( )
基因型
MM
Mm
mm
颜色
紫花
浅紫花
白花
A. 1/9
B. 1/8
C. 1/6
D. 1/5
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
1
都是黄色圆粒,F
1
自交得到的F
2
中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让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 )
A. 5:3:3:1
B. 4:3:3:1
C. 9:4:4:1
D. 4:2:2:1
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2N=30)的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中仅显示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细胞中两种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水稻的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易感稻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甲和抗稻瘟病高秆(易倒伏)品种乙两种野生水稻,育种工作者利用甲、乙两品种进行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种病为伴X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
报春花的花色有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两种颜色,控制色素合成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色素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前去下载试卷Word版
高中生物学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4-2-23)
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生物试题
(2024-2-23)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24-2-23)
生物学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20讲 人类遗传病
(2024-2-23)
生物学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第19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202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