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海区,西樵镇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3-14 类型:历史月考试卷 学期:八年级下学期 查看:7
单选题
  •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
    A. 绘画能力较强 B. 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 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 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  宋庆龄曾感叹:“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表明(  )
    A. 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 B. 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 新中国已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 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 出现的背景 B. 主要的经过 C. 胜利的原因 D. 产生的影响
  •  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
    A. 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 是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
    C. 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表现 D. 是特殊国情之下的必然选择
  •  如图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

    A. 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 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实行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  有学者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从少数人的衷心拥护,到更多人的功利性参与、观望与反对,再到全民狂热的过程。此变化反映了(  )
    A.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 B. 农民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C. 农业互助组的合理性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经建立 B.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 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确立 D. 民主政治建设非常完善
  •  如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 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 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 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为,公共食堂、公共浴室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这表明人民公社(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公有化程度高 C. 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D. 增强国防实力
  •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工业生产严重过剩
    C. “左”倾思潮影响巨大 D. 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  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五十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材料反映了(  )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B.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 “文革”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D. 国家发展未受到影响
  •  河南兰考县曾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调查研究,亲自带头植树造林,广栽的泡桐树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这体现了焦裕禄(  )
    A. 精益求精的品格 B. 国际主义的视野 C. 执政为民的情怀 D. 乐于助人的美德
  •  到1982年底,全国共纠正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家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他们放下包袱,精神振奋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这反映了(  )
    A.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 B. 以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C.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
  •  1977年,教育部提出:“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反映了国家(  )
    A. 实施“双百”方针 B. 平反冤假错案 C. 准备恢复高考制度 D. 普及义务教育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年份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 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B. 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 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 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如表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表中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  ) 

    时间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非公有制

    1978

    54.6%

    43.3%

    2.1%

    1987

    38.7%

    35.7%

    25.6%

    A. 所有制结构调整目标实现 B.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C. 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 国家发展公有制经济
  •  1981年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在广州兴建第二家装瓶厂;1983年,厦门厂动工兴建;1985年,首家合资装瓶厂在海珠投产。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 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 城市见证国家经济发展。1984年,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上海的发展表明(    )
    A. 科技创新增强地区实力 B. 国家战略引领地区发展 C. 地理位置决定地区职能 D. 经济实力推动地区转型
  •  中国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  )
    A. 谋求民族独立 B. 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C. 实现祖国统一 D. 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  如题图可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  )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0年)

    A. 彻底消灭了农村贫困 B. 扶贫开发战略成效显著
    C. 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D. 完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7.5%,让世界各国更多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这展现了中国( ___ )
    A. 独立自主原则 B. 恪守科学精神 C. 大国担当意识 D. 和而不同观念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都有广为流传的口号。2008年较为流传的口号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工业学大庆 C.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D. 北京欢迎你
  •  据统计,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8%,并且建立了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8万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数2015个。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C. 推动西部地区大开发 D. 保留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  它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外媒称:“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该铁路是(  )
    A. 青藏铁路 B. 宝成铁路 C. 鹰厦铁路 D. 京沪高铁
  •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大多数外媒使用 handover“移交”,主体强调英国:内地英文媒体用return“恢复行使……权力”,主体倾向中国香港。这反映了中英双方(  )
    A. 不同的政治立场 B. 深厚的文化底蕴 C. 趋同的价值观念 D. 雄厚的经济实力
  •  邮票是凝结的历史。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在实行“一国两制”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 都有较大行政自主权和经济特权
  •  自蔡英文上台后,巴拿马、多米尼加等8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所谓的“邦交国”仅剩14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 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 “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 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 D. “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___ )
    A. 体制改革 B. 钢铁长城 C. 国家统一 D. 民族团结
材料解析题
  •  照片真实地呈现历史场景,图画反映了历史现象,各种史料都会记录历史情况。请仔细阅读和观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科书

    请回答:

  •  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探索中的必由之路,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1956年7月13日上午,在万余名工人的欢呼声中,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徐徐开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车间,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也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解放牌汽车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解放牌汽车的大批生产,促进了我国钢铁、橡胶合成、石油冶炼等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摘自百度•百科《解放牌汽车》

    材料三: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四: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重视科技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世界共同发展。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请回答: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 20世纪80年代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