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情,1章,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断七年级科学试题卷(第1章)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1 类型:科学月考试卷 学期:七年级下学期 查看:7
选择题
  • 细胞分裂、分化是当今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时进行分化 C. 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染色体 D. 细胞分化形成器官
  • 人的一生大致要经历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时期。如图是人的生长曲线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婴幼儿期的生长相对平缓 B. 少年期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时期 C. 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 D. 成年期人体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 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下列有关生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B. 自然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 C. 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自己的器官进行呼吸 D. 试管婴儿技术进行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 人造子宫(如图)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大塑料袋,其中充满了盐和其它电解质溶液,另外在生物袋外部配置了一个外置机器与早产小羊的脐带连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羊通过外置机器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B. 大塑料袋模拟的是羊的子宫 C. 在发育过程中,小羊通过自己的肺进行呼吸 D. 电解质溶液模拟的是胎儿生活环境中的羊水
  • 在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上,在翻整土地、播种育苗的过程中,同学们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被验证。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及包含和并列关系,则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玉米种子

    子叶

    B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孢子繁殖

    C

    细菌

    真菌

    酵母菌

    D

    雌蕊

    花药

    花丝

    A. A B. B C. C D. D
  • 松材线虫病会使松树迅速枯萎坏死,农林工作者通过将药物甲氨基阿维菌素注射入松树体内,依靠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将药液输送到树的各个部位,从而环保、高效地防治线虫的侵染。甲氨基阿维菌素应注入植物的(    )
    A. 输导组织 B. 营养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 《齐民要术》记载了桑树的繁殖方法: “以钩弋压下枝,令著地。条叶生高数寸,仍以燥土壅之。土湿则烂。明年正月中,截取而种之。”将桑树枝条埋进土壤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叫作(   )
    A. 扦插 B. 压条 C. 嫁接 D. 组织培养
  • 将颗粒完整饱满的大豆种子分成甲、乙、丙三组,在25℃左右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丙组种子煮熟后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 B. 甲组萌发,乙丙两组不萌发 C. 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 D. 此探究实验可以在5℃条件下进行
  • 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 B. 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土壤 C.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 D. 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
  • 微生物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图为某些微生物的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单细胞真菌,可以用于发面、酿酒等 B. 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 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 D. ④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 下列关于动、植物生殖发育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花利用自花传粉的方式进行生殖,棉花利用异花传粉的方式进行生殖 B. 卵胎生是指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的营养物质供给的生殖方式,卵胎生的动物骨鸭嘴兽、蝮蛇等 C. 桃花、月季等虫媒花利用昆虫传粉,虫媒花花瓣颜色鲜艳,有香味,易于吸引昆虫 D. 植物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雄蕊和花瓣等结构先后枯萎或凋落
  • 如果给桃花授梨花花粉,能否结出果实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在果园里选择20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平分成A、B两组.

    ②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

    ③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④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雌蕊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

    ⑤观察两组能否结出果实.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B. 步骤③和④完成的是受精过程 C. ④过程完成后应该给两组花套袋 D. 最可能的结果是A组结桃,B组不结桃
  •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都发现了“超级细菌”。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细菌都不起作用。下列有关这种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超级细菌”也有遗传物质 B. “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 “超级细菌”不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 如图①-⑤表示的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整个人体发育的起点,则①为受精卵 B. ①→②过程中最明显的现象是细胞核内出现了染色体 C. ②→③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D. 植物体没有④这一结构层次
  •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先进行甲组实验,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进行乙组实验,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放在空气中数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组实验中仍保鲜的是B瓶 B. 甲、乙两组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空气 C. 数日后,乙组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 D. 该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
填空题
  • 图甲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 如图甲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图乙是比较归纳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据图回答:

  • 如图所示是部分植物的生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 如图为某些真菌、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 如图所示,人体的胃壁由内到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材料:黏膜层是胃壁的最内层,由一层柱状上 皮细胞组成,能分泌胃液,具有保护作用。黏膜下层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以及神经区,

    胃壁的肌性层,由三层平滑肌组成,能收缩和舒张,负责消化针物。

  • 如图是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 图中1是公鸡外形,2是母鸡外形,3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4是摘除了卵巢的母鸡。据图回答问题。   (提示:鸟类、哺乳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一样)

  • 为了加强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方法Ⅰ:

探究题
  •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3个罐头瓶编号1-3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3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放置环境

    萌发情况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 某兴趣小组用菊花扦插来探究“影响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0根/组,培养时间3周。请你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分组

    扦插土壤

    插条切口

    相对湿度 (%)

    插条选择

    成活率 (%)

    第一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 - 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不处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 科学家曾经使用烟草花叶病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 针对“手机屏幕的细菌比马桶按钮的多”的传言,某兴趣小组分别用无菌棉棒从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的相同面积上取样后分别制成两份10mL菌悬液,各取0.1mL 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相同的培养基上,放入同一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和统计,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 小乐被太子湾公园里的月季所吸引,于是网购了月季的种子打算在家里的阳台上种植。但是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