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一中,提前

浙江省金华一中提前招生考试科学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2-24 类型:科学水平会考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6
选择题
  •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   
    A. 离弦之箭 B. 一日千里 C. 风驰电掣 D. 姗姗来迟
  • 在如图中,能够合理地表示小麦种子萌发时胚乳(实线)与胚(虚线)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萌发时间,纵坐标为有机物含量)是(  )
    A. B. C. D.
  • 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   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象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③④正确 B. 只有①②④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 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 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而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能继续消化淀粉 B. 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都将最终在小肠内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 C. 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D. 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继续催化分解蛋白质
  • 学校天文馆里陈列的一张珍贵图片(如图),这是学校“蓝天”科技小组的同学们拍摄到的太阳系某行星凌日天文奇观照片,此图可能是下列哪组情况(  )

    A. 水星凌日或金星凌日 B. 水星凌日或火星凌日 C. 金星凌日或火星凌日 D. 木星凌日或土星凌日
  •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个电表的示数均变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R可能短路,灯L变亮 B. 灯L断路 C. 电阻R一定断路,灯L变暗 D. 灯L短路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并维持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质量分数增大 B. 溶液中质量分数减小 C. 溶液中的总数减少 D. 溶液中的总数增加
  •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人类.下列对传染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染给健康人,这表明传染病具有流行性

    ②人类发现了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这种措施实际上是控制传染源

    ③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得过天花病愈后不会再得天花,这两者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④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天花病毒已得到了彻底控制,所以对现在出生的孩子已不再接种牛痘,但现在出生的孩子仍然不具有抵抗天花的免疫力.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 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 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C. 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 D.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 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电源电压和元件B的电功率分别是(  )

    A. 2.0V、0.8W B. 2.5V、1.0W C. 4.5V、1.0W D. 4.5V、1.8W
  •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像鸟巢。硼烷的结构也像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五硼烷为传统火箭燃料,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小。下图是三种巢式硼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M的名称为九硼烷 B. 八硼烷的化学式为 C. 硼烷有可能是未来的清洁能源 D. , 则X中B的化合价为
  • 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④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 ①③④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⑤⑥
  • 小张把绘制好的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图册中的浙江省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做了比较,他发现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比其他三幅图的图幅面积略大,据此可以认定:①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最大;②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最小;③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范围最大;④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范围最小。上述四种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一般情况下,用电器的实际工作电压并不等于它的额定电压,家庭里通常不备有电压表,但借助电能表和秒表可以近似测出用电器的实际工作电压。现在电路中只接入一个电热水壶,壶的铭牌和电能表的铭牌如图所示,测得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00转的时间是121秒。(设电热水壶的电热丝电阻不变)则电热水壶的实际工作电压是(  )

     

    三星牌电热水壶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1200W
    容积4.8L
              
    A. 200V B. 210V C. 190V D. 220V
  • mol是表示物质的量的一种单位,1mol的Na、Mg、Al三种金属的质量分别为23克、24克、27克。室温时,向1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两种金属M、N,先加入0.1mol的金属M,反应完毕后再加入0.2mol的金属N,则下列四组所加入的两种金属,放出气体总量最多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M

    Na

    Al

    Na

    Mg

    N

    Al

    Na

    Mg

    Na

    A. A B. B C. C D. D
  •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知识后,讨论归纳时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说法: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___ )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 人的体温是由“下丘脑”中特殊神经细胞控制的,它对人体体温的变化很敏感。脑温度高于37℃时,人体散热机制(如血管舒张、出汗等)就会活跃起来。已知37℃时蒸发18克汗水所需要的能量为4320J。某同学步行时,每秒钟体内产生的热量为35J,而此时该同学通过对流、辐射等方式(不包括出汗)产生的散热功率只有33W。因此还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才能保持37℃的体温不变。那么该同学步行1h出汗约(  )
    A. 20g B. 30g C. 40g D. 50g
  • 将10%的氨水与2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  )
    A. 15% B. >15% C. <15% D. 上述情况均可能
  • 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X是 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 是有机物 D. 与X反应生成属于置换反应
简答题
  • 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小研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感兴趣,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和用具: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不完善,缺少的是___,你的具体改进是___。

  • 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

    请回答:

  • 如图所示,体积为 , 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甲图装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9N,乙图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弹力为81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___(g取)。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___(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填“不变”“减小一半”或“增加两倍”)。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约31°N、103°E)境内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震区房屋建筑几乎全部夷为平地,桥梁坍塌,山体滑坡使交通、通信中断。据此并结合图回答:

  • 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千米/时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___风,风速是___米/秒。
  • 下图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W和皮带B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远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中1是___。从能量的角度看,它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分离,是因为___。

  • 如图,将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在内有一杯NaOH溶液而用塞子塞紧的瓶中,此瓶与一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相连接,由此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消耗量。假设正在萌发的种子用完了瓶中所有的气体,则水银柱会升高到76cm处(等于大气压)。

  • 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右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 如图里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种溶液和单质铁。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题
  •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路进行实验,主要步骤有:

    A.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C.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D.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 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将该装置放在20 ℃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毫升,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毫升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取化学式为MZ的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 小商品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皮碗,某科学实验小组买回后,利用塑料皮碗测教室中的大气压。具体做法:

    (1)将皮碗挤压在竖直的厚玻璃上,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皮碗直径为d,则皮碗面积

    (2)将测力计挂在皮碗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玻璃的方向向外拉皮碗,当皮碗恰好掉下时记下测力计读数为F,则大气压强___,你认为此小组利用___原理测教室中的大气压的;

    (3)小组测出教室中的大气压 , 向老师请教结果,老师用气压计测得的值为 , 请你找出此实验不妥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不妥之处___,改进方法___。

分析计算题
  • 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某同学在家中做测植物油密度的实验时,测得一个平底瓶子质量为0.3kg,瓶内装满水时质量是0.8kg,瓶内装满植物油时质量为0.75kg,问:

    (1)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这种植物油的密度是多少?

    (3)若该瓶子的底面积为35cm2 , 当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并置于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由某物质R和Na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11.65 g,经试验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滤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中和滤液,当加入146 g 5%的盐酸时溶液恰好成中性。求混合物中R的质量。
  • 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通常称之为微波。微波能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发生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时可以穿透;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内能。

    人们熟悉的手机就是利用微波进行通信的。GSM手机的工作频率一般为900~1800MHz波段。使用手机通话时,微波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加热效应”,微波频率越高,人对其能量吸收率就越高,危害也就越大。下表提供了某型号GSM手机的技术参数。

    某型号GSM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表

    工作电压

    标准配置电池

    最长通话时间

    最大发射功率

    工作频率

    4V

    680mAh

    300min

    2W

    900~1800MHz

    请根据这些技术参数和微波的上述特性解决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