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启正,中学

浙江省杭州启正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9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查看:9
知识积累系列学习活动
  •  关于“雪”义,小语与小文展开了讨论,请你填补完整。

    小语:“雪”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雪,凝雨,说(悦)物者。从雨彗声。”我发现甲骨文(图1、2)中它的上部都是 , 表明这个字与①___字有关,意为空气中降落的结晶。

    小文:小篆(图3)中的“雪”,下部演变为“彗”字,由两个扫帚形和一只手(彐)构成,像手拿扫帚在扫雪,“雪”也引申义为②___,如“雪耻”“报仇雪恨”等,词性是③___。

  •  小语与小文展开了以下对话,请你填补完整。

    小语:雪落在文人前进的路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①___”(《沁园春·雪》),雪飘落在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前行的苍茫大地上;雪堆积在宋濂求学的路上,“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②___”(《送东阳马生序》),雪冻裂了他的双足,却没有封冻他的学习劲头。

    小文:雪更多的是落在文人的心间。“③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几百年前西湖的那场雪,净化了天地,慰藉了张岱对故国的思恋;“④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雪堵塞在韩愈贬谪的路途中,冷却了老臣的一颗忠君之心;“⑤___,___”(《行路难》),满目美食为何无心品尝?原是心间飘雪,阻遏了李白的梦想之履。

    小语:在卷中已出现的除外,我还发现古诗文中其他有关雪的诗句:⑥___,___。

  •  请根据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走进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茫茫的宇宙。阅读小说,不仅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更能让我们陶冶性情。我们同情jié(____)据不堪的于勒,哀叹①的闰土,bǐ(____)夷②的杨二嫂,佩服足智多谋的吴用,喜爱③的刘姥姥。通过遨游小说的世界,让我们仿佛遍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

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
  • 小启读《儒林外史》的故事后整理了以下表格,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帮助她完善笔记。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

    回目

    人物

    第1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正面人物:王冕

    第2-54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

    ①____:

    周进、严监生、匡超人……

  •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春日雪花    王俊

    批注

    不知不觉间,春天的迹象在屋后的树林,愈来愈明朗。每次晤面,林中的草木不断地更换形象。俗话有言:草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令到了,草木都急于表达自己。山上的桃花、清风藤和杜鹃,按捺不住春心,次第绽放。

    一天早上,我们徒步去树林。慢慢走着,似乎到了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之所。春色一层一层地递进,深的,浅的,相宜。或许是山上的鸟雀与我们熟悉了,它们一点都不怕生,就在我们身旁的松树枝头上,鸣啭春天的腔调。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流淌着,莫名的喜悦把我们的内心塞得满满。松树底下,一丛杜鹃连着另一丛杜鹃,仿佛是跃动的火焰。拐过一片树木,蓦然,一蓬蓬洁白的花和我们撞了个满怀。花朵开得那么繁密,压根看不见叶子的面目。浓郁而悠长的香气阵阵袭来,盖住了其他草木的气息。阳光穿过树梢,花瓣闪烁出玉一般的光晕。我们看着看着,就听见一串串轻盈的音符从枝头飘洒,犹如枝枝蔓蔓的雪花扑簌簌地落下,惊喜了看花的心。不远处,杜鹃开得酣畅,映衬得这寂寂的白更加清扬。我知道那花被称作春日雪花。

    记得有一年到山里拜访朋友,朋友端给我一杯茶水。一股绝尘的清香,若有若无,扑鼻而来。端详杯中,是菊花,还有一些细小的花朵浮在水面。我苦思冥想,感觉那细小的花分明是故人,却一时半会叫不出它的名字。朋友指点迷津:“茶和花都是自家采的。这是春日雪花茶。”我轻轻抿一口,有些微苦。茶水入脾胃,甜香在舌根上盘旋。春日雪花是一味良药,功效化痰解郁,生津止咳,可以治疗胸闷、咳嗽、黄疸等毛病。在乡下,孩子患消渴症,家里的母亲上山采一枝春日雪花,配以甘蔗,水煎给孩子当茶饮。

    春日雪花,很容易让我浮想联翩。在某个春风沉醉的日子,我们的先人经过林子,看见那花胜过冬日的雪,沉沉地压着枝头。他久久地凝视,惊异于花的绝美姿态。自然而然,“春日雪花”四个字脱口而出。后来,人们在花香中穿行,喊着花的名字,窥探到花的身世和来历。

    春日雪花又唤作郑花。群芳之中,论名字,我委实想不出有什么植物比叫郑花更俗气。郑花,多么像村里女孩的名字。我想象着另一个场景。赐予花这个名字的山民,定是和村里的郑花两情相悦。只是,山民家境困窘,无法迎娶郑花。之后,郑花听从父母之命,远嫁。山民在花下,痴傻地等啊等,等啊等,等来的却是无袂可执的寂寞。于是,他假借花之命,抒发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故事俗套,但至少令我想入非非。如此一来,居然觉得郑花这个俗名格外生动,好听。郑花不是一种花的名字,它属于长风浩荡中,欲说还休的美好情意。

    但郑花之名,到底是平庸了,难登大雅之堂。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也鲜少以它言志或是抒怀。我翻阅了大量的诗词,仅从我的乡贤黄庭坚的文字里觅到春日雪花的芳踪:“江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欲尝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敢情黄庭坚嫌恶郑花之名,有意帮其正名。矾,可供染料用。黄庭坚道出山矾的功用。原来,旧时的人们以山矾给织物染色。人们亲近草木,与植物为邻,从大自然里撷取天然染料去装扮生活。春天里,少女采得山矾,临水簪花。花的香气,到处弥漫。山矾浸在木盆里,汁液晕开自然的心情。少女伸出柔美而纤细的十指,静静地把春天的气息一点一点染进织物。岁月有序,从此清宁的时光里多了几分温暖和幸福。

    一株山矾,隐于山野。它知道,应着花期开落,是身为植物的本分。在漫长的时光里,山矾都是孤独地等候花开。它默默地倾听野草虫豸的呢喃,在寂静的时光里呼吸。山矾从不和百花争艳——上天自有它的美意,无尽的芬芳都是在路上。

         (选自《美文》2020年07期,有删改)






    运用短句,在表达效果上增强了文章的, 表达出作者的喜悦。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日雪花的,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作者由“春日雪花”这一名字,想象出它的来历。





    此处作者态度之所以改变,是因为

  •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班级开展非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你是不是也曾遭遇血脉觉醒?

    游识猷

    ①传说一旦过了特定岁数,人就会发生神秘的“血脉觉醒”。

    ②一开始发现这件事的,是爱拍花爱拍云的那一拨年轻人。看到盛放的月季,忍不住拉近镜头来几张大特写。走在湖边看到荷花,立刻咔咔咔拍上几张。打开相册,红月季粉荷花,年轻人忽然脸色一变——怎么随便一张都适合做头像,绝配“云淡风轻”“静水流深”这样老一辈的昵称?

    ③然后是爱穿彩色的另一拨年轻人。年少时他们永远穿着黑白灰,觉得自己酷得不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胭脂虫红、多巴胺粉、牛油果绿、长春花蓝,他们带着调色盘一般的气势走在路上,无法理解自己前几年为什么错过了全世界99%的色彩,觉得只有大妈才喜欢穿彩色!

    ④还有爱买黄金、爱钓鱼、爱园艺的年轻人,从前觉得这些事儿太无聊了,不知怎么自己就入了坑,发出“真香”的声音。难道世上真有血脉觉醒这种事吗?

    ⑤我们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各继承一半的基因,同时获得大概70个基因突变。

    ⑥这些DNA决定的东西,不止我们的身高是1米6还是1米7,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有更多微妙复杂的特质,同样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比如爱好。

    ⑦英国家族史网站曾做过一项针对2234个英国人的调查,结果发现,差不多1/4的英国人和他们的先祖有着同样的兴趣,许多人对航海、钓鱼、集邮、跳舞的热爱可能真是“一脉相承”。

    ⑧你喜欢香菜吗?2012年的一个研究发现,人们对香菜的喜爱度,光是一个嗅觉基因OR6A2的微小变异就能影响8.7%。

    ⑨你喜欢咖啡还是茶?2018年《科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基因变异造成了人对不同苦味的敏感度不同,这会影响到你的饮料偏好。喝咖啡多的人,大多是对咖啡因苦味敏感,对奎宁苦味不敏感。喝茶多的人反之,对奎宁苦味敏感。

    ⑩你喜欢锻炼吗?2020年《行为遗传学》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50690人,发现运动的“遗传度”大概在34%~41%。比起慢跑这种单人运动,足球这种团队运动的“遗传力”还额外高出13%。2022年《运动锻炼医学科学》上的一篇论文,从超过15.7万人的基因数据里,找到了19个与爱不爱运动有关的变异位点。如果基因注定你喜欢挥洒汗水的感觉,你就更可能喜欢锻炼。如果你爸妈爱打球、爱游泳,你也在球场泳池来回切换,那你对健身的热爱很可能不仅是耳濡目染,更有血脉相传。

    ⑪但为什么到了一定年纪,才会血脉觉醒呢?

    ⑫因为年轻时,我们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年轻人通常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在“同伴压力”下追赶潮流——穿潮牌,去网红打卡地,追最火的综艺。年轻人自己独特的部分,反而容易被流行掩盖。但随着年纪增大,我们会越来越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于是继承自先祖的基因开始活跃表达,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让丝巾、钓鱼、粉色、荷花都来得更猛烈些吧!

    ⑬另外,年轻人通常经济实力较弱,更无法决定自己身处的环境。基因就像种子,环境就像土壤,当土壤不合适时,种子难以长大开花。就算天才如爱因斯坦,要是生在中世纪也只能违心地认同地心说,不太可能单枪匹马搞出相对论。而年纪大了,钱包鼓了,年轻时想玩玩不到的东西,现在都可以买回来玩了。这几年流行的“大人的玩具”,“小朋友玩太幼稚,大人玩刚刚好”,都是年幼时被压抑的基因,在长大后报复性反弹的表达。

    ⑭环境压力越大,基因能发挥的余地就越小。比如,关于锻炼遗传度的研究同样显示,同住的伴侣往往会影响彼此的锻炼习惯。如果你的伴侣热爱散步,你可能就会苦着脸跟着日行万步。但倘若环境对我们“宽容自由”,基因能发挥的余地就越大,基因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⑮当然,一个爱好并不能准确地定位到某一条基因。爱好属于复杂特质,通常会受到多基因的共同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基因不是“命运”。基因更像一双轻轻推了我们一下的手,我们未必会走向基因推动的方向。

    (选自《今日文摘》2023年第24期)

    小启给本文整理了一份自主学习单,准备和同学分享,请你帮忙一起完成。

    方法策略

    任务探究

    【思路清晰】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移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⑴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方法多样】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⑵小启对文中⑬段画线的句子印象深刻,请你从论证方法上帮她进行分析。

    【论据合理】使用的材料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⑶⑦⑧⑨⑩段的材料与作者所论述的观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阐述。

    【关联生活】阅读此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⑷请举出生活中你经历的或你身边的人经历的类似的“血脉觉醒”的两种表现。

  •  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 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材料二】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王曰“夫赵王之狠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且以赵王为可亲邪?赵兴兵而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乃却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则易水、长城非王之有也。今大王事秦,秦王必喜,而赵不敢妄动矣。是西有强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破从连横: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张仪游说六国联合亲秦称连横。②虎贲(bēn)之士:勇士。③渑池、河间:均为地名。

  •  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乙】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左拉: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人类探索深海,探索宇宙,同时也探索未来,探索自身。这些话语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探索”为话题,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⒈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⒉不得抄袭、套作;⒊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