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版,2024年,春季,高中

部编版2024年春季期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同步练习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4-01 类型:思想政治同步测试 学期:高二下学期 查看:10
单选题
  • 战争实践是影响军事战略形成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中国历史上谋求中华民族统一、农民起义、抗击外敌入侵等战争,次数频繁、规模巨大,斗争激烈、形式多样。中国古代兵家将这些经验教训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国传统战略思想。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形成表明(    )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包饺子、烤鸡翅,学习烹饪争当小厨师;下田地种植农作物,体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新学期,劳动课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依托劳动课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带到课堂,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该校重视劳动教育是基于( ___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及目的

    ②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可靠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中国人的探月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2023年5月,我国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起与月球的新联系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嫦娥奔月源于人类的主观想象,探月工程发现了真实的月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965年,毛泽东会见斯诺时,斯诺说他相信毛泽东著作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毛泽东则回答:“这要看后人,几十年后怎么看。”“现在我的这些东西,还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东西,在一千年以后看来可能是可笑的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忌简单照搬

    ③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也可能会变成谬误

    ④认识有待实践检验,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实践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银道面脉冲星快照(GPPS)”系统,新发现了76颗偶发脉冲星,包括目前人类已知脉冲星中最暗弱的一批天体,国际上称为“旋转射电暂现源(RRAT)”。科研团队表示,这个发现对于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的致密残骸及其辐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 下边漫画《问答》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

    ②利益立足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③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主体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

    ④任何形式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952年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宏伟构想。1958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先后经历初步研究阶段、超前期研究阶段、规划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四个阶段,经过不断论证完善,仍存在一些现代科技水平无法克服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由此可见(    )

    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扩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只有反复研究才能获得真理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④人们的认识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制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人们通过超级计算机及卫星云图模拟,准确给出各区域的降水预测,为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作支撑,为暴雨区域中的地方政府及时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周边和临坡临岸临沟临水群众赢得时间。材料说明(    )

    ①新的实践工具推动认识发展  

    ②自然界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

    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机器在特定领域有超越人的思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天眼”FAST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是目前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对脉冲星的观测研究,有助于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一发现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④航天实验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如果有朋友告诉你,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请别着急笑话他的中学物理没学好。事实上,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声音的确可以在极短距离的真空内传播。2023年7月14日,来自芬兰的两位物理学家ZhuoranGeng和IlariJ.Maasilta在《通讯-物理》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两块相距极近(大约100纳米)的氧化锌(ZnO)晶体材料之间,首次实现了声音在晶体之间极短的真空传播。也就是说,原来声音真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可见( ___ )

    ①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④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023年10月11日,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项目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启动,该望远镜建成后将承担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的测定轨等任务,并促进我国射电天文科学观测研究发展。由此可见(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改造规律的前提
  • 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发表了题为《玻色子体系中的奇异金属态》的研究论文,此研究由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言荣院士团队为主完成,该团队首次在高温超导体中发现并证实了玻色子奇异金属,突破了现有对奇异金属态与无序超导体的认知框架,将推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向前迈出一大步。材料表明( ___ )

    ①剔除真理中的谬误,才能推动认识发展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023年7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这项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宇宙黎明时期21厘米森林信号的一维功率谱测量,未来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将能够同时揭秘宇宙第一代星系和暗物质的性质。该项研究为揭开暗物质和宇宙第一代星系之谜提供了一种极有前景的新途径。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任何科学理论都要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伪

    ②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023 年7月26 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位于楚科奇海的首个作业站点,开始了大洋科考作业。本次科考共安排10个站位的观测作业,主要任务是利用专业科考设备,探测在海洋不同深度的太阳辐照度,用于衡量太阳辐射能在海洋中的吸收、衰减过程等。材料说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新的认识工具能克服意识的局限性

    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认识工具可以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英国皇家社会档案馆公布的手稿详细记录了牛顿是如何受掉落的苹果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和朋友在苹果树下喝茶,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想:为什么那个苹果要垂直向下落到地面上? 为什么它不斜着下落或飞到天上,而是始终朝着地心的方向? 毫无疑问,原因就是地球在吸引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获取理性认识需要借助人的抽象思维    

    ②看到苹果的掉落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礼记·学记》记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滋味美)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认识是实践的深化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④发挥意识的直接现实性才能够认识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为人类提供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电子世界新工具的阿秒脉冲激光技术。阿秒激光技术使人类能够在前所未有的时间尺度上研究和控制物质的微观过程,在多个研究领域展现出它的价值。可见(   )

    ①真理性认识更具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人可以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创造新规律

    ③人类实践活动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近日,新疆“海鲜”迅速火出了圈,三文鱼、大螃蟹、澳洲大龙虾……新疆的“海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鲜产品,而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当地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较接近的“人造海水”,模拟海洋环境。比如南美白对虾,可先进行淡化,让其适应淡水环境后养殖。盐碱地里养海鲜表明(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科学实验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内容之一
  • “逆向考研”是指学生从较高级别高校考研到较低级别高校深造的一种现象。在世俗观念里,“向下”考研被视为没出息甚至失败行为,但有的人认为冲着较低级别高校的特色专业去无可厚非,还有人认为这是尊重个性发展的明智之选⋯⋯人们对“逆向考研”看法不一的原因可能是(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限于具体实践水平

    ②认识和发展真理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③立场观点的不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结果

    ④不同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我国公布的嫦娥五号科学成果显示: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由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这也是人类在月球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精确测定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年龄是20.3亿年,过去认为30亿年最晚到28亿年就结束了,刷新了人类对月球岩浆活动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可见(    )

    ①嫦娥五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着真理具有反复性

    ③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都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主观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指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做到“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

  •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一带一路”科学认识,坚定信念,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十年实践进一步廓清了国内国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模糊认识,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十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从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变局中把握正确的航向、在世界大潮流中破浪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我们对共建“一带一路”认识是如何深化的?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13年,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回望过去,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局部动荡频繁发生,能源、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发展遭受严重冲击、面临新的挑战。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提到,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放眼未来,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的必要性。

  •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神舟”的飞天航迹追溯于1999年的神舟一号,“神舟”的22年经历着无人飞船、模拟载人、一人一天、两人多天、太空漫步、出舱工作等一系列探索。“神舟”十二凝结着110多家研究单位、3000多个参与单位、数十万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神舟”人多年深入调研,夜以继日科研攻关,面对新问题,提出新想法,一点点向前推进,“神舟”十二的胜利返航验证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等一系列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阐释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批主题教育告一段落,“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永远在路上。以学促干,基础在学,关键要干。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科学理论指引下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中明确要“重实践、建新功”,具体目标中有“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工作计划安排中有“推动发展”,指向是一致的,就是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在“干”处发力,首要的是匡正干的导向,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其次要激发干的动力。前进道路上困难与风险有之,机遇与挑战亦存,必须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取得历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