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3-14 类型:历史期末考试 学期:七年级上学期 查看:10
单项选择题
  • 北京人遗址发掘出土10万余件石器,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已学会( )
    A. 用火和保存火种 B. 驯化和饲养家畜 C. 磨光和钻孔技术 D. 制作和使用工具
  • 据记载,周天子视察诸侯国时,如果“土地辟,养老尊贤”,则奖赏诸侯,遗老失贤”,则责备诸侯。周天子旨在( )
    A. 宣传儒家思想 B. 巩固王朝统治 C. 促进文化交流 D. 削弱诸侯势力
  • 如图是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刻有铭文:“珷(武王)征商(早上)⋯⋯”该青铜器铭文记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西周分封 D. 国人暴动
  • 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一脉相承。应填入如图空格处的是( )

    A. 甲骨文 B. 钟鼎文 C. 草书 D. 行书
  • 西周规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只可用七鼎六簋( )
    A. 中央权力扩大 B. 青铜器种类丰富 C. 地主阶级产生 D. 旧制度走向瓦解
  • 商鞅变法后,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 )
    A. 背景 B. 内容 C. 性质 D. 影响
  • 如图为七年级某同学制作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思维导图。空格处应填写的是(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思想:

    A. 为政以德 B. 民贵君轻 C. 兼爱非攻 D. 百家争鸣
  • 《吕氏春秋》记载,“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反映了当时( )
    A. 战国七雄左右政局 B. 各诸侯国竞相变法 C. 兼并战争连绵不绝 D. 统一趋势日渐明朗
  • 如图是秦朝“八斤铜权”,上有秦始皇颁布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法度量( )

    A. 统一文字 B. 统一货币 C. 统一车轨 D. 统一度量衡
  •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发动起义。按照公元纪年法( )
    A. 公元前3世纪 B. 公元前2世纪 C. 公元2世纪 D. 公元3世纪
  • 如图为“汉并天下”瓦当,出土于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是西汉的建筑材料。西汉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 )

    A. 汉高祖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B. 汉文帝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C. 汉景帝实行削藩,平定叛乱 D. 汉武帝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 据《汉书》记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劝以官禄……百有余年,大师众至千余人”。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因为( )

    A. 推恩令的实施 B. 盐铁专卖的推行 C.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D.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实行
  • 七年级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以下历史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序号

    史料

    出处

    1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后汉书•光武帝纪》

    2

    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后汉书•光武帝纪》

    3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

    《后汉书•五行志》

    4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A. 东汉兴衰 B. 光武中兴 C. 外戚专权 D. 黄巾起义
  • 下列食物能够传入中原,主要得益于( )

    A.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上层统治阶级的喜好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 西汉时期的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东汉的纸质量大大提高,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为造纸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贾思勰 B. 张衡 C. 蔡伦 D. 顾恺之
  • 历史文献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源。通过阅读《史记》,我们可以了解( )
    A. 三家分晋 B. 班超出使西域 C. 甘英出使大秦 D. “王与马,共天下”
  • 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今天的广州在当时隶属于( )

    A. 曹魏 B. 蜀汉 C. 孙吴 D. 东晋
  • 下列古代战役与成语典故匹配正确的是( )
    A. 巨鹿之战——风声鹤唳 B. 官渡之战——三顾茅庐 C.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 D. 淝水之战——破釜沉舟
  • 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展开了中央政权的争夺( )
    A. 造成了豪华奢侈的社会风气 B. 带来了人口大规模迁徙 C. 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D. 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 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即位以来,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又接受了中原传统礼仪,仿效汉族统治者( )
    A. 前秦统治者认同中原文化 B. 胡汉差异已经完全消除 C. 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 前秦强大实现全国统一
  • 南朝时,南方的一些湖区、山地成为耕地,还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江南的粮食交易达到以千斛为量的规模。这反映了( )
    A. 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B. 北方政权忽视经济发展 C. 南方粮食产量超过北方 D. 北方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 “魏主⋯⋯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 )
    A. 躲避北方民族侵扰 B. 平城气候炎热潮湿 C. 利于推行汉化措施 D. 中原地区交通发达
  • 如图是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这反映出(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C.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6,魏晋时期的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6,南朝时,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体现了( )
    A. 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 政权的分裂与统一 C.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 制度的变革与进步
  • 如表中类别与项目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类别

    项目

    A

    建筑工程

    长城、都江堰、五铢钱

    B

    艺术作品

    《兰亭集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C

    科学著作

    《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孟子》

    D

    农业工具

    耧车、翻车、地动仪

    A. A B. B C. C D. D
非选择题
  • 牛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典籍有许多关于牛的记载:肇牵牛车,远服贾……

    ——《尚书》

    秦(国)以牛田之。

    ——《史记》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牛曰“一元大武”。

    ——《礼记》

    材料二 牛耕的普及,受制于犁的技术。新石器晚期和商代的石犁前后面平行,没有入土角,中间凸起的“脊”使犁成了真正的斜面体,增加了入土角

    项目

    耕犁的A—A横截面剖视图

                    

                    

                    

    ——摘编自钱晓康《关于我国牛耕的一点看法》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迅速代替石制与铜制工具,犁的强度与耐磨性得到提高,有众多古代简单机械的应用,如在《墨子》中论及了对斜面的利用。

    ——摘编自钱晓康《关于我国牛耕的一点看法》

  • 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对我国社会具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这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朝规定诸侯在宗庙祭祀时应奉献一定量黄金,称为“酎金”。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因“酎金”不纯,削夺106名列侯爵位,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酎金案”。这次“酎金案”的发生不仅是因为财政困难

    ——摘编自郭献功《汉代的“耐金”与“酎金案”》

    材料三 中央集权制度组织严密,机构层次分明,行政效率高,主要体现在劝农、水利建设、赈灾、管制物价、统一发行货币等方面……中央集权制度对维护历史上的统一起到积极作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中国学者从中国的实际材料出发,概括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准: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之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随后贫富分化;三是出现王权、国家。其中

    ——摘编自王巍《探源工程所见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

    材料二 中国早期文明的考古发现(部分)

    序号

    文化遗存

    考古发现

    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

                    

    红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马家窑文化

                    

    材料三 2019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代神话”特种邮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