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5年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8 类型:历史中考模拟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6
选择题
  • 中国远古先民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充满了无穷的创造力与生存的智慧。下图两种房屋建筑体现的原始居民的智慧理念是(     )

    A. 保护环境 B. 团结协作 C. 刀耕火种 D. 因地制宜
  • 两汉时期传统医学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以下属于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作的是(     )
    A. 《资治通鉴》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天工开物》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以下体现清朝皇权得以强化的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设立锦衣卫 C. 废除丞相制度 D. 设置军机处
  • 有学者评论道:“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该评论中的“它”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
  •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中写道“中国共产党通过艰难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材料中的“道路”开始于(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国共第一次合作 D. 中共一大的召开
  • 对下表所列史实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影响

    A

    抗美援朝

    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

    中共八大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消灭了地主阶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中共十七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A B. B C. C D. D
  • 下图反映了我国1978-2002年企业所有制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下面年代尺梳理的是古代某文明地区(国家)的发展历程。其代表性文明成果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金字塔 C. 帕特农神庙 D. 种姓制度
  • 但丁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作家,他的著作《神曲》中的人物,都是活的,是有血肉的,他们已与中古文学中的刻板人物完全不同了。但丁的作品《神曲》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 理性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神权至上 D. 马克思主义
  • “自1948年以来,联合国共采取了71项维和行动。当前共有12项现行的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维和人员的任务除继续承担传统的监督、停火等职责外,还包括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安置难民、医疗救助、重建国家等”。材料反映了(     )
    A.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 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 D. 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解析题
  •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确立在中原的统治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据史书记载,文成帝时,就已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孝文帝即位前后,这一情况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坚持走汉化的道路,一方面是要改变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另一方面也是要缓解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吐蕃首次遣使朝贡,至吐蕃王朝崩溃,212年间双方使者往来共191次。来往使团多者上百人,少者也有十余人。有些使臣长期居留对方,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这些使团的任务包括报丧、吊祭、朝贺、进贡、报聘、请求、迎送、市易等等,然而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和亲与会盟。710年,唐朝以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731年,唐朝应公主之请,赐予《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书。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元朝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原有的地域观念在减弱。除此之外,迁到中国的阿拉伯、波斯等各国人与其他各族人民杂居、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渗透。这足以证明我国民族调整、交融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下)》

  • 弱国无外交,外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期间的

    周恩来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1982年,党的十二大作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论断,实现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江泽民指出:“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摘编自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

  • 交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年,葡萄牙占领摩洛哥休达地区,建立殖民据点。此后,葡萄牙致力于开辟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受命西班牙国王,横渡大西洋,在西印度群岛登陆,掀开了殖民主义扩张的序幕。早期殖民扩张时常引起国际纠纷,它们借助教会力量,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1494年西葡签订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为分界线,以东属葡萄牙,以西属西班牙,这便是“教皇子午线”,世界第一次被西方殖民者瓜分。

    ——摘编自《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材料二   到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长达15500英里,铁路网布满英国。1842-1870年,英国铁路客运量由0.25亿人次增加到3.37亿人次,货运量由0.05亿吨增加到1.69亿吨。铁路建设带动了建筑业、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铁路降低了个人出行的费用,1841年出现了第一个乘坐火车的旅游观光团。

    ——摘编自欧阳萍《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三   直到1835年,德意志才拥有了第一条6公里长的现代化铁路。不过,随着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各邦国开始着手推动铁路建设。1839年,德国境内铺设好了一条自莱比锡至德累斯顿的115公里的长途铁路。因运营良好,效益喜,各邦国便逐渐开始放宽铁路政策,通过特许授权的方式,鼓励私营企业建设铁路。到了第二年,德国境内铁路里程达到了549公里;到了1870年更是达到了19575公里。自1873年设立“帝国铁路局”起,德国铁路正式进入到统一化的轨道之中。

    ——摘编自阿廖沙《铁十字大动脉——战争中的德国铁路运输》

探究题
  •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万万”是近代中国十分流行的国民话语……九一八事变后,出现了“合四万万头颅铁血与倭奴共没于沙场,以于亡中求存,相信以我十人百人之身首换彼倭奴一人”的诸多类似宣传口号。1941年《东方杂志》写道:“看今日的全面抗战,从极北到极南,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一心一德,步骤一致,对侵略者作最光辉英勇的搏斗,这是何等令人感动的景象!”

    ——摘编自李金飞《近代中国“四万万”话语的建构与多重运用》

    结合材料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两例,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