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城区,2024年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5-24 类型:语文中考模拟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10
  • 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常言道,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他的心灵。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②一个心胸(狭隘/狭窄)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一个心境犷达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如和煦的阳光,让人听了精神震奋言为心声, 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独善其身)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谪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宣言, 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革命家陈毅频临绝境,赋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这是他对革命理想的忠贞不渝;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百姓挨饿”的宏愿, 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也)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只要一个人摆脱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和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就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甲】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乙】心中的繁花盛放, 言语的芬芳自来。

  •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学校组织开展以“弘扬中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诗文笔记,请根据提示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主题

    诗文

    出处

    批注

    豁达胸襟

    “古仁人”做到“进亦忧,退亦忧”原因是①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无论面对失败或成功,都保持恒定淡然的心态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②___。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克己修身

    ③___④___,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章

    人性中最高尚、最纯洁、最美好的三个特质,是真正的大丈夫应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⑤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我们应坚守道义,践行正确义利观。

    志存高远

    ⑥___,⑦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尽管前路困难重重,只要坚定信念,扬帆远航,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⑧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看到绝美风景。

    爱国奉献

    ⑨人生自古谁无死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以死明志,表现诗人的民族气节。

    落红不是无情物,⑩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诗人虽远离朝堂,也要为国为民尽最后一丝心力。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甲】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被免去了隆兴通判的官职,退居在镜湖三山时所作。②玉瀣: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④造物:指上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②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③镇州乱,杀田弘正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之。愈至,廷凑严兵迂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 , 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①田弘正:成德节度使。御下不严,生活奢侈,将士不满。长庆元年七月,成德兵马使王廷凑集兵作乱,杀了田弘正。②迓:迎接。③甲士陈廷:士兵手执兵器排列在厅堂上。④刻:刻薄。⑤变:叛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温馨的风

    韩少华

    ①我从青岛乘船去上海。人们挤到甲板上,享受着大海所款待的清爽的风浴。我却双腿痛得难耐,只得回舱,倒在铺位上;刚拿出本《收获》来,没看几行,竟睡着了。等晚餐铃响了,我醒来正要下铺——“对不起,同志,”一声带着胶东乡音的招呼,从上铺传下来;随后,一只肤色黝黑却还稚嫩的手臂,把我那本杂志还下来,“你睡着了,杂志滑到地板上了;我拾起来,也没经你允许,就……”几乎同时,探出一张微黑的娃娃脸儿来;那两颊,歉然地漾出一对浅浅的笑涡儿……

    ②我,愣了。瞬间,心头涌来一种奇异的感觉:生疏而又熟稔,凄切而又温存……这感觉,又分明只来自陌生少年的那两句真挚而彬彬有礼的话语;可这,为什么竟使我如此动情呢?一时间,真还说不清楚……

    ③几天之后,我到了烟水空蒙的西子湖滨。拾级进入灵隐寺大雄宝殿,见那尊金漆如来佛像,竟幸免于浩劫,我惊喜极了。盘桓良久,才觉双膝又隐隐作痛。出了寺门,微风挟来了细雨。赶到车站,正想着忘记带伞的事——嗯?这雨,怎么停了?……一抬眼,只见头上撑着把青布伞,给我让出了半面,正替我遮着越来越密的雨丝。啊,那为我撑着伞的,是个瘦小的女孩子。我正要道声谢,她却侧过脸,张望着车站调度台那边,微皱着眉头。这时候,我才见她那天蓝色上衣后领窝下面,印着一块该是红领巾留下的痕迹。我正要道谢,车来了。她对我笑笑,示意我上车;我上来了,她微笑着目送我……

    ④唔,一个风湿病患者,免遭一场淋漓之苦,这意味着什么,我清楚。望着那隐入雨幕中的瘦小身影,如同一种极堪珍爱的东西,失落许久,竟又得之于意外,一种惊喜、宽慰,又渗着些辛酸的感觉,顷刻充满了心窝;而这令我如此动情的,又是什么?一时也还说不清楚……

    ⑤告别西湖,到了黄山。这座名山,是我必欲“朝”之而后快的“圣境”。我采取“蜗牛”战术,一步一步地,居然蹭到了以奇险闻名的“小心坡”。正得意呢,忽地一阵山风横闯过来,手中提包也在狂风中猛晃起来。进退两难之际,“给!”随着一声有点儿命令味道的招呼,凭空里伸过一根山藤手杖来。刹那间,我一把攥住藤杖,恢复了平衡。定了定神,——哦,旁边站着个二十五六年纪的小伙子。他操着浓重的关中口音,笑笑说:“咱来它个‘两个和尚抬水吃’,咋样?”我也笑着就势领情了。得,不仅负担轻了多半儿,还遇见个出色的向导。小伙子说,因工作关系,他这是四访黄山了。临别,他把那藤杖塞给我,又笑着说:“你腿脚不济,先拄着吧。本该送给你,可这是我捎给西安我老娘的。你下了山,就把它寄存在汽车站服务台,那里人跟我恁熟的。放心好哩……”

    ⑥我,又愣住了。只得站在阵阵山风里,一直目送着他的背影,想道个不足挂齿的“谢”字,也早已来不及了。我默立在“迎客松”下,看手中这藤杖,简直是一件取自天然、成于工巧的艺术品!这是远游赤子准备的敬老的礼物啊!而他,竟慨然交付给一个陌路人,做缓痛应急之需……我捧着藤杖,遥望他的去路,已是“空山不见人”了。此刻,我的心反倒平静下来。虽然,心头那异样的、温暖的感觉,仍然难以名状。

    山中的夜,静得很。可我,却失眠了……

    ⑧记得浩劫之初,我就被一群嘴巴上刚冒出一抹绒毛儿的大孩子,关进了“牛棚”。阴暗、潮湿、寒冷,又给我的骨髓里留了点纪念。以后,我目睹耳闻了许多类似的事件。可这次江南之行呢?苏堤柳色,玄武波光,固然怡神悦目;而更让我动情的,则是从不少年轻人身上反映出的心灵的美。啊,那船舱内胶东少年的片言之礼,(1)________,还有,这(2)________,究竟该如何估量?我心头的感受,又该怎样描摹呢?

    ⑨近午时分,我经蒲团松下,绕莲花峰脚,到了有名的散花坞。哦,好一片花涛香海。丽日当空,迎面缓缓送来一阵温煦而芳馨的风,那风,直扑到我怀里,一路疾苦,简直爽然若失了。猛地,心头一动:途中那几次难以名状的感觉,似乎只有这温馨的风,才略可比拟。记得唐人有“暖风医病草”的句子。莫非我这受了病的草木之心,在人们心灵间交汇着的这一阵阵暖风中,也有些疗救的希望……

    一九八零年初秋,于黄山宾馆。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①我记忆中最漂亮的城市是德国的海德堡,有一座优美的石桥架在内卡河上。英国的剑桥设在五六百年前的石头楼房里,包围在常春藤的绿荫里——这种校舍不是任何现代建筑可比。英国的牛津城里,所有旧房子外观一律不准动,所以那座城市保持着优美的旧貌。所有的人文景观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假如你把它扒掉了,再重建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②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处,在于它历经沧桑直至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才会觉得历史至今还活着。我以为,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活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这一部分会保存在那里,让后世的人看到。在海德堡,在剑桥,你看到的不仅是现世的人,还有他们的先人,因为世世代代的维护,那地方才会像现在这样漂亮。

    (选自《我的精神家园》,有删改)

    【材料二】

    ①在这个时代,仿古建筑一直就是箭垛子。

    ②但是对于所谓“新古迹”,我们真的不可一概而论。“新古迹”至少应该分成三类,修复,重建(原地或易地),完全新建。“修旧如旧”已是共识,不再赘言;重建则常常引来众口汹汹;而完全新建的,因为少有模板,是当代人的设计,几乎必定招来滔滔口水。但这些声音一定是持正理性的吗?对一些所谓“假古迹”“新古迹”,我们怕是缺少了一点包容之心,欣赏之情。

    ③故宫的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称奉天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假如永乐帝不建,此后烧毁了也不重建,故宫还是今天这个辉煌完整的皇家宫殿吗?

    ④“新古迹”并不一定就是大逆不道的。功能显著,就是说确有使用或观赏需要,且财政可敷,就应该建;要成为未来的古迹,它要经得起时光和风雨的冲刷淘洗,它的质量必须是过硬的。可见,功能,美感和质量,才应该是我们建言立议监督的焦点。

    (选自《东方剑》,有删改)

    【材料三】

    ①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无论是敦煌莫高窟、良渚古城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剪纸蜀绣、年画社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虽源于民间民俗,但受众面却有限,只有告别小众、走向大众,激活历史、融入时代,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在中华大地焕发无限生机。

    ②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守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就是守护城市的生命。唯有坚持以创新“提神”,以保护“铸魂”、以传承“塑形”,方能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选自《求是》,有删改》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善于运用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冷峻的白描手法、对比手法增强讽刺效果,据此塑造的反面典型人物有胡屠户、范进、严监生、虞育德等。 B. 《艾青诗选》涵盖了诗人艾青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作品主要描写了土地、太阳、火把、黎明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 C. 《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红海追捕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D. 《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因为没有学费被迫回乡,并一直被轻视、排斥和伤害,但他为人孤傲、正直,不满黑暗社会,积极投身革命,最后和徐锡麟、秋瑾一起被杀害。
  • 下面含“山”的成语都能从教科书“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中找到注解。请选择一个成语,用名著中的相关内容阐述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不超过120字)

    A.山盟海誓       《简·爱》

    B.高山流水       《红星照耀中国》

    C.恩重如山       《创业史》

作文
  • 小语同学所在的小区因条件限制,很多电动车停放在公共楼道,请你结合下面关于电动车充电安全的宣传画,帮他写一段话给小区物业,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字数200左右。

       

  • 阅读下图,按要求写作。

    何为少年意气?

    ——等风来。

    ——追风去。

    ——逆风起。

    这幅图,唤起了你怎样的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写作记叙文要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②写作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