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 双子叶植物纲 | 蔷薇目 | 蔷薇科 | 杏属 | 梅种 |
腊梅 | 双子叶植物纲 | 樟目 | 腊梅科 | 腊梅属 | 腊梅种 |
完成下列小题。
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在学校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尝试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任务一:微生物的筛选】
(1)乳酸菌可以将牛奶变为酸奶,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象乳酸菌这样的生物称为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任务二:观察酵母菌】
(2)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酵母菌是___(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②有的酵母菌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生殖。
【任务三:制作米酒】
(3)制作流程:
分析:蒸熟的糯米饭在拌入酒曲前,需要将糯米饭冷却到25-30℃左右,目的是___。
【任务四:食品的保存】
在日常生活中,浸湿的糯米没有用完容易发霉变质。为了延长糯米食品的保存时间,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A | B | C |
实验处理 | 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 将浸湿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 将浸湿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5℃环境里 |
实验结果(一周后) | 不发霉 | 发霉 | ? |
(4)预测C组的实验结果是___(选填“发霉”或“不发霉”),原因是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___。
(5)由以上实验可知,为了防止食品的腐败,应该将食品保存在___(选填“干燥”或“潮湿”)、___(选填“低温”或“高温”)条件下,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班同学在学习了昆虫的相关知识后,开展了“饲养家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一、孵化蚕卵。蚕卵的孵化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小王同学设计实验,探究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进行了分组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 温度(℃) | 孵化出幼蚕所需要的时间(天) | 孵化率(%) |
甲 | 16 | 10 | 49 |
乙 | 23 | 9 | 98 |
丙 | 30 | 8 | 68 |
(1)由表中可知,孵化蚕卵的最适温度是___℃左右。
二、饲养幼蚕。
(2)幼虫依靠腹足上的趾钩附着在桑叶上,有利于取食和运动(如图),这体现了___的生物学观点。
(3)在幼虫阶段,家蚕会经历4次蜕皮,蜕皮是指蜕去家蚕的___,因为它限制了家蚕的发育和长大。在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___。
三、观察成虫。
成虫蚕蛾与蝗虫的形态结构相似(如图),都属于节肢动物中昆虫类动物。
(4)观察两张图片,归纳昆虫的基本特征:___(答出一点即可)。
四、饲养小结。
(5)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___→成虫四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