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版,历史,八年级,8课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前、课中、课后练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2-08 类型:历史同步测试 学期:八年级下学期 查看:0
课前预学
  •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___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改革的历程
  • 【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在分配方式
    上,实行以 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___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中导学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 20世纪80年代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课后助学
  • 历慎思同学归纳整理了某一时期的热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时期应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___ )

     

    A. 探索农业发展道路 B. 改革开放 C. 探索工业发展道路 D.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 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曾说:“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鼓励发展乡镇企业 C.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图一 农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材料二:荣毅仁的一生,上关国家巨变,下系家族荣辱,演绎着经典故事。他从打造商业帝国的民族资本家,到新中国的上海市副市长,在荣毅仁的身上,几个时代的印记交织错落,耐人寻味。……解放后,对于民族资本家,毛泽东给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荣毅仁便开始积极地配合工作。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材料五: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如右图),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对这一政策,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