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文明熠熠生辉,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探寻古代文明之旅”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
任务一【辨文明之别】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以上文明代表进行归类。(请填写序号,漏填、错填不得分)大河文明:________;海洋文明:________。
任务二【寻思想之光】 材料二
区域 | 人物 | 主要思想 |
中国 | 孔子 |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希腊 | 苏格拉底 | ①认识你自己:②木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③求得知识的最好方法是有系统的问答。 |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请任选其一,谈谈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任务三【较制度之异】材料三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 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所有公民均可参与公民大会讨论和表决城邦事务,但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伯里克利时期,公民通过抽签担任公职,陪审法庭的权力极大,但民主的范围始终局限于少数人。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印度种姓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任务四【探工程之奇】材料四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罗马的引水道工程将泉水从数十里外引入城市,高架水道桥横跨山谷,输水量可满足每日百万人的需求。铅管和公共喷泉将水分送至浴场、民宅与广场。
——老普林尼《自然史》节选
(4)根据材料四,分别概括都江堰和古罗马引水道工程的作用。
(5)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认识。
应对危机,不同国家策略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日本与俄国
中国 | 日本 | 俄国 |
1856—1860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自救运动。 | 19世纪中期,美国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 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外交困之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改革方案。 |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罗斯福上台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实行“新政”,尽快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为此,政府和国会颁布了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公的状况,避免了因经济危机而引起激烈的社会动荡,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统治危机,资本主义由此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
——摘编自朱汉国等主编《初中历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三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相互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革新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革新】
图解A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
图解B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变化(重轻出现),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庄园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
(1)根据材料一的两组图解资料,分别概括生产革新给中国与欧洲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思想革新】
思想革新 | 社会影响 | 案例 |
百家争鸣 | 成为各诸侯国变法理论依据。 | 商鞅变法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思想理论来源。 | A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 B |
(2)根据材料二,为A、B两处补充案例。
材料三【党的革新】
领域 | 思想领域 | 经济领域 | 政治领域 |
内容 |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3)请从材料三中选取两个史实,围绕“党的革新与发展”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