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艺术 | 诗文内容 | 古人情志 |
借景抒情 | 挥手自兹去,①___。(《送友人》) | 强装潇洒,离别的不舍却如离群马匹的嘶叫回荡不止。 |
②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 自然静默无语,而淡泊的情怀随着古寺的声响袅袅不绝。 | |
③___ | ④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 凋谢于地而香气不改的梅花正是词人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
意象组合 | ⑤___,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富于意味的物象构成清冷的世界,表现词人被贬黄州的孤独。 |
直抒胸臆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⑥___ |
【总结】古人的抒情艺术,或如(tuì)⑦___色的画卷含蓄蕴藉,或似(jiǎo)⑧___洁的月光直白显露。他们在脑(pàn)⑨___勾勒山河,将情感藏于风物,用文字(zhèn)⑩___撼心灵。读他们的诗文,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的心跳,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温度。 |
【甲】
武陵
黄庭坚①
武陵樵客出桃源,自许重游不作难。
却觅洞门烟锁断② , 归舟风月夜深寒。
【注释】①黄庭坚:以谪仙自称。自为官以来,关心民生疾苦,拒不执行朝廷推行的劳民伤财的新法,仕途不顺,一贬再贬。②烟锁断:指洞口被烟雾封锁。
【乙】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丙】
仙游记
唐·顾况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①之间,云古莽然之墟② ,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③ , 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④。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⑤。
【注释】①瓯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②墟:村落。③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禺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④申以主敬:以主客敬重对待。申……敬,表示敬意。⑤省:察看:看。
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面。 C.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E.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F.…… |
市声拾趣
张恨水
①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肥卤鸡”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冰琪林,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②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如现在是冬天,我们就说冬季了,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里很少行人,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小贩穿了件老羊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噢……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
③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出那漫长的声音:“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
④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例如:炎夏日子,卖甜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琪林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苹果青脆甜瓜啦!”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小孩子就喜欢学,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话。例如卖馄饨的,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声音宏亮,极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吆唤了半天,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啰去了我两把勺。”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
(选自《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