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2025年,中考

广东省河源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5-01 类型:历史中考模拟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5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000年)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圭表(染表)及配套测影仪具。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 存在比较系统的天文观测 B. 国家治理体系非常完善 C. 已经出现第一个早期国家 D. 观象授时技术领先世界
  • 如下图。新石器晚期和商代的石犁没有入土角,不便于拖曳和连续耕作。战国的铁犁增加了入土角,大大改善了犁的入土性能。这一变化说明(     )

    新石器晚期石犁             商代石犁               战国铁犁铧冠

    (浙江绍兴出土)          (浙江余姚出土)       (河北易县出土)

    A. 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B. 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 战国时期北方冶铁技术更发达 D. 生产工具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 《70件文物里的中国》一书中展示了《商鞅方升》及所刻铭文(如题3表),秦始皇推行这些举措旨在(     )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一歉(嫌)疑者,皆明一之。”

    A. 奠定秦国统一的基础 B. 规范国家税收制度 C. 便于地区间文化交流 D. 强化国家经济管理
  • 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北核心区(南郡、江夏郡等)户口数和人口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口数(万)

    人口数(万)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

    约14,6

    约75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约4.75

    约23.8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

    约2.36

    约9.8

    A. 官府组织移民 B. 国家政局相对稳定 C. 社会动荡不安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隋朝初期对岭南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措施包括:设置独立的粤东行政州、削减粤西与粤北县级政区、削减俚獠(岭南原住民)首帅的力量,增加沿海和南岭的县级政区。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升岭南地区的文化素养 B. 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 C. 保护岭南地区的风俗习惯 D. 扩大岭南地区贸易规模
  • 唐太宗时期,设立弘文馆,选拔精通儒学的学者讲学,并编纂《五经正义》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此举旨在(     )
    A. 拓宽科举取士渠道 B. 普及地方官学教育 C. 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D. 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 北宋东京(汴梁)商业繁盛,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下列情景中,最可能出现在当时的是(     )
    A. 早上到蕃坊购买马铃薯 B. 午间到勾栏看《窦娥冤》 C. 傍晚去瓦舍看杂技表演 D. 夜间用会子结清茶酒账
  •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系统记载了不同地域的棉花栽培技术,对比了南北气候差异对种植密度的影响,分析了灌溉方法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并详细考察新作物甘薯的适应性栽培。这表明他注重(     )
    A. 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B. 革新农业生产工具 C. 推广西方农业技术 D. 培育优良作物品种
  • 观察图,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新疆伊犁将军府

    清代《避暑山庄图》局部

    A. 清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 B. 清朝的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 C. 清朝的文化艺术与建筑成就 D. 清朝的军事防御与边疆安全
  • 下图可知,图一时期的中国(     )

    A. 仍然保持闭关锁国 B. 完全卷入世界市场 C. 自然经济固若金汤 D. 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 1884年越南华侨商人日记片段:“法夷强占河内,劫掠商船,我等华商集资购枪械,助属旗军褒其粮道。朝廷虽言‘保藩固边',然兵饷不至,唯靠民间死力相抗。”该日记可用于说明(     )
    A. 甲午战争激发了民众救亡意识 B. 民众自发地支援抗法斗争 C. 文和团运动得到华侨广泛支持 D. 清政府积极反抗法国侵略
  • 如图,1919年,街头涌现了众多“本店不进日货”、“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标题的传单,这些传单

    A. 有效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B. 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所绘制 C. 有利于爱国思想的传播 D.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 如图为1917年的时政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人》,描绘了各路人士在四方的手臂推动下,争夺一把“交椅”。这幅漫画反映了(     )

    A. 北洋政府权力争夺激烈 B. 社会各界追求民主政治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各路人士追求国家统一
  • 阮啸仙(1898-1935)自1923年起,在广东多地进行农民运动实践,参与创办农民讲习所,井擅写了《中国农民运动)一书,论述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知,阮啸仙是(     )
    A. 青年运动理论的推动者 B. 工人运动的主导者 C. 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定人 D. 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 如图是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当地百姓主动拆下自家门板帮助红军架设浮桥。材料反映了(     )

    四渡赤水纪念馆陈列的门板

    A. 国民大革命的艰难 B. 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C. 作战方针机动灵活 D. 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实行这一政策(     )
    A. 推动了土地国有化 B.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加速了农业机械化 D. 扩大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 1947-1949年,中共中央在中原新解放区推行统一征粮、发行中州币以统一金融市场等财经政策。推行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A.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 推动新解放区政权民主化 C. 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 D. 构建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
  • 据河源市《和平县二轻工业志》载:“1951年初,县城有15个纸伞手工业者入股办社,30元一股,贷款800元,定名‘雨具生产合作社'。”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传统文化 B. 集中零散手工业者,推动集体生产 C. 完善企业股份制度,增加经济收益 D. 吸引大量外来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 题19表反映了20世纪70-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部分)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2年底至1978年底

    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语言学科

    1451人

    93.7%

    语言学科

    1150人

    15.4%

    自然科学

    97人

    6.3%

    自然科学

    6039人

    81.0%

    其他

    267人

    3.6%

    A. “五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高考制度的恢复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D. 改革开放的需要
  • 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举世瞩目。下列选项中,属于医学领域且获得国际权威奖项认可的重大突破是(     )
    A. 袁隆平团队培育高产籼型杂交水稻 B. 屠呦呦团队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 “墨子号”团队实现量子通信实验 D. 钱学森团队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 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指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原始记录或实物遗存,能更直接反映历史真实。以下选项中,作为研究古罗马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A.罗马斗兽场遗址

    B.《罗马帝国衰亡史》

    (爱德华·吉本著)

    C.电影《角斗士》

    D.民间传说中的“罗慕路斯建城”故事

    A. A B. B C. C D. D
  • 13世妃,法国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的教师有裁判权,若教师与市民发生纠纷,由大学自行处理:英王授予牛津大学自主制定课程和颁发学位的权利。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 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B. 彰显了王权高于教权 C. 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D. 完全摆脱教会的影响
  • 塞万提斯(1547-1616年)在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尖锐地抨击了封建主的残暴、狡诈,教会的伪善,热情歌颂了西班牙人民热爱自由、追求真理、反抗压迫的精神。他的作品表达的精神是(     )
    A. 人文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理性主义 D. 浪漫主义
  • 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制作的布料,在质量和产量上无法与亚洲等地的产品相提并论。但是,英国棉纺织业很快后来居上,并成为棉花帝国的中心。其根本原因是(     )
    A. 工人的薪酬提高 B. 蒸汽机广泛应用 C. 资本的快速积累 D. 手工工场的推动
  • 下表为日本明治政府转让部分企业的价格表。日本政府此举意在(     )

    产业

    年份(年)

    政府投资(日元)

    转让价格(日元)

    接受人

    长崎造船厂

    1884

    1,200,000

    450,000

    三菱会社

    富冈制丝厂

    1885

    350,000

    120,000

    三井家族

    札幌啤酒厂

    1886

    180,000

    50,000

    大仓组

    A. 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B. 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技术 C. 推动企业改革,废除封建制度 D. 扶持私人资本,推动工业发展
  • 1928年,作品《三分钱歌剧》聚焦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其中写道:“勤劳的人啃着硬面包,聪明人吃着奶油蛋糕……”这句歌词主要反映了(     )
    A. 职业差异决定消费方式 B. 分工不同形成社会分层 C. 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差距 D. 能力差异决定生活水平
  • 20世纪初,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甘地鼓励印度人民使用本国手工纺织的“卡迪布”(Khadi),并亲自推动手工纺织运动。其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经济效益 B. 弘扬手工技术 C. 抵制殖民统治 D. 增强民族自信
  • 下表中,选项与表格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为匹配的是(     )

    部分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爆发

    1.希特勒的战争;2.孤立的英国……

    第二部分 形成

    1.日本崛起;2.全球战争……

    第三部分 转折

    1.全球战争的形成;2.东线炼狱……

    第四部分 反攻

    1.重返欧洲;2.太平洋的终局……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太平洋战争 D. 诺曼底登陆
  • 2025年2月,《全球经济观察》报道指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导致其制造业成本上升了18%,部分企业被迫将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和越南等国家。由此可见(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B. 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亚洲利益 C. 世界多极化格局加速形成 D. 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完全丧失
  • “世界粮食日”、“世界人口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等的设定,本质上反映了(     )
    A.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B. 资源短缺成为全球难题 C. 全球性的挑战复杂多样 D. 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邮驿,即古代的邮政,有“国之血脉”之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六典》载:“凡三十里一驿,天下驿凡一千六百三十九所。”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东至安东都护府(今辽宁),西达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南抵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通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驿站设驿长、驿丁,配备驿马、驿船。

    ——摘编自《唐六典》卷五

    材料二   宋代《宋会要辑稿》记载:“急递铺兵士昼夜行四百五十里,军情急速五百里。”南宋时期,临安府至荆湖、四川等要道均设金牌急脚递,凡赦书及军机要务,附金牌日行五百里。普通驿则承担官员接待、文书传递等职能。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方域》

    材料三   历代邮驿管理制度

    时期

    管理制度

    管理特点

    驿长负责制

    驿长由刺史选五品以下官充任,驿丁以富户多丁者轮差

    急递与普通驿分立

    急递铺(军情)与普通驿(政务)分设,雇募专业递铺兵

    站赤制度

    重要站官由中书省任命(正/从九品)

    驿丞专职制

    驿丞(未入流)专职管理,弘治后经费改州县支应

    ——整理自《唐六典》《宋会要辑稿》《元史·兵志》《明会典》等

  • 中国电影通过鲜明的价值导向与持续的技术创新,构建起独具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成为展现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部分)

    电影

    上映时间

    电影简介

    1956年

    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电影一:《上甘岭》

    1964年

    讲述了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电影二:《英雄儿女》

    ——摘编自《中国电影报道》等

    材料二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涌现出多部现象级票房冠军作品。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票房36.5亿,该片凭借口碑逆袭春节档,成为年度票房冠军。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亿,标志国产动画的崛起。2021年上映的《长津湖》,票房58亿,凸显历史战争片的工业化制作水准。2025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再创新高,高达154亿(截至2025年3月29日),展现出国产动画电影从技术追赶向价值输出的跨越。

    ——摘编自《中国电影报道》等

  • 一颗咖啡豆,半部文明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时间阶段

    咖啡的传播与演变

    9世纪

    非洲埃塞俄比亚牧羊人卡尔迪发现咖啡果有提神效果。

    15世纪

    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苏菲教徒用咖啡助夜间祈祷,咖啡烘焙与饮用方式初步形成,在宗教仪式推动传播下,咖啡从食物转变为饮料,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饮品。

    16世纪

    咖啡屋("KavehKanes")出现,成为社交与思想交流中心,咖啡文化雏形形成。

    17世纪

    咖啡通过海上贸易传入欧洲,逐渐成为时尚饮品。

    18世纪

    英国等欧洲国家在美洲开辟咖啡种植园,利用非洲奴隶种植咖啡,咖啡馆在欧洲普及。

    19世纪

    咖啡需求增加,咖啡种植进一步扩大到南美洲等地,巴西等国成为咖啡主要生产国。咖啡价格平民化,咖啡成为工人缓解疲劳的饮品。

    20世纪初

    咖啡种植技术进一步发展,咖啡成为日常必需品,速溶咖啡(20世纪初)发明。

    二战后

    咖啡成为全球性饮品,连锁品牌兴起,第三波咖啡浪潮(精品咖啡)推动咖啡从大宗商品向精品化转型。美国等国成为咖啡消费大国。

    -—整理自(美)威廉《咖啡的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