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5届,高三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9 类型:语文高考模拟 学期:高三下学期 查看:7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所有的血管加起来,长度超过10万公里。那些密布全身的末梢毛细血管触达并服务了除毛发、牙齿、眼角膜以外的所有角落。作为只占人体重量的2%却消耗了25%氧气的核心部件,大脑当然更是片刻都离不开末梢毛细血管的支持。一旦停止给脑部供血,只需两分钟,脑细胞就会因缺氧而停止活动,五分钟就会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但另一方面,作为人体中最为精密复杂的器官,大脑需要极其稳定的化学环境。毕竟我们需要各种神经递质触发各种反应,并交织成复杂的输入输出。必须严格控制脑能接触到什么样的物质,还得把可能致病的微生物跟脑隔绝开来,而完成这项艰巨使命的,就叫血脑屏障。

    其实一般的末梢毛细血管,结构是比较松散的,血管壁上到处都是缝隙,血管内外的物质可以自由进出和交换,这也是血管能供应养料和收集废物的基础。但在脑中,毛细血管从内到外分成这么几层;首先在构成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彼此之间就形成了紧密连接;接着血管壁外还围绕了一层薄而柔韧的基底膜;最后,在基底膜之外,大脑中的胶质细胞还会再加一层包裹。这三层结构就构成血脑屏障,它有效地阻止了血管内的物质渗漏。只有极少数物质,例如氧气分子和脂肪分子,能被动扩散、自由穿越血脑屏障。而如葡萄糖、氨基酸这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必须通过血脑屏障上的特殊“关卡”蛋白识别,然后被搬运到脑内。就好比多数小区快递都能直接送到家门口,脑部小区有小区“保安”,得登记的才能通过。

    这个“保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被破坏,就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例如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就是血脑屏障出现破损,免疫细胞伴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攻击大脑神经元表面的特殊物质,影响患者的感官、运动、心智等能力。但反过来说,也正是这道屏障,给人们开发针对脑疾病的药物造成了巨大障碍。为了让生物大分子药物,例如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基因治疗药物等能穿越血脑屏障,药物开发者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比如有人想到利用能进入脑中的寄生虫递送药物,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开脑洞。

    (摘编自《寄生虫当药物“快递员”靠谱吗?》)

    材料二:

    以色列研究人员所改造的寄生虫是一种弓形虫。弓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可广泛感染各类动物。

    跨越血脑屏障、自由进出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是弓形虫的天生本领。大多数弓形虫感染宿主后,一般对免疫力正常的宿主没有直接的损害,但是也有例外。最出名的例子当属感染弓形虫的老鼠不再怕猫,即使走到猫的近边也不会躲闪。

    原来,老鼠摄入受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之后,弓形虫卵囊随即进入老鼠肠道,通过血液循环以弓形虫包囊的形式,进入小鼠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有核细胞内,最终穿越血脑屏障进入脑,弓形虫包囊通过分泌一些效应蛋白,作用于老鼠神经系统,使得老鼠对猫的味道不再敏感从而失去了对猫等天敌的天生恐惧,导致老鼠更容易被猫吃掉

    这样,弓形虫也更容易进入猫的体内,并最终在猫的肠道中完成它们生命周期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衍后代,形成弓形虫卵囊排出体外,开启新的生命周期,而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一般只能依靠无性方式进行繁殖。

    弓形虫之所以能让老鼠不怕猫,最主要的原因是弓形虫不仅能突破血脑屏障,而且它们拥有三种分泌蛋白的细胞器,包括微丝粒、棒状体和致密颗粒,其中后两种细胞器可将相关蛋白直接递送到目标细胞。正是受到弓形虫这一特性的启发,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弓形虫内源性细胞器的蛋白递送系统,希望将其开发成一种全新的大脑给药方式,以解决神经系统疾病给药难题。

    研究人员对弓形虫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细胞器自身蛋白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表达各类重组蛋白,包括一些已证明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组蛋白,并借助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的蛋白分泌及递送的功能,将重组蛋白准确地递送到神经元。

    为了验证这两种弓形虫细胞器向大脑递送重组蛋白的效率,研究人员设计了融合蛋白的蛋白表达策略,即采用棒状体或致密颗粒细胞器固有蛋白的 DNA 片段与需要递送的外源蛋白相应的DNA片段重组,并采用细胞器固有蛋白的基因调控结构,使得目标蛋白能在弓形虫细胞器中高效合成。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基因改造的棒状体细胞器同样可与宿主细胞膜结合,借助“亲吻和吐痰”机制,将含有目标蛋白的融合蛋白分子递送到宿主细胞内部,从而实现目标蛋白的独立递送。

    研究人员也对弓形虫进入大脑后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弓形虫更喜欢在大脑皮层——大脑的最外层区域,这部分区域主要参与感知、推理和决策等活动;其次是大脑的“记忆中心”——海马体,以及脑干、下丘脑和丘脑等部位。这些区域正好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目标区域。

    (摘编自《用寄生虫向大脑递送药物》)

    材料三:

    大多数研究表明,毒性较小的弓形虫菌株很难到达大脑,因为通常它们会被免疫系统破坏。所以,这有点像第22条军规:如果你想让弓形虫的毒性和危险性降低,它可能也不会那么容易进入大脑。

    格拉斯哥大学的寄生虫学家 LilachSheiner目前正在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一种选择是设

    计营养缺陷,使生物体在缺乏生长所需化合物的情况下无法增殖。他们也在探索设计按需消除的基因杀死开关的方法。事实上,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实现这种衰减,他们将很好地将弓形虫从病原体转变为对抗神经系统疾病的盟友。

    (摘编自《基因工程弓形虫携药入大脑》)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   香

    徐全庆

    寒风呼呼地吹着,有一种渗入骨髓的冷。好在下面一单是郝大爷的,我可以喝上一杯热乎的茶。

    想起三年多前第一次给郝大爷送快递,我至今还有点儿不好意思。我打他电话,让他下楼取快递,他说:“我坐轮椅,不方便,你给我送上来吧。”

    我从送货地址上知道他住在十六楼。我很讨厌这样的顾客,他们总是不肯下楼取快递,找各种借口让我送上门去,完全不在意会耽误我多少挣钱的时间。我回话说:“这幢楼上有好几份快递,你得等他们都拿完了我才能给你送。”

    “我有的是时间。”他声音平静,但我总觉得那语气里有一股和我校劲儿的味道。我先去了旁边两幢楼送快递。我是故意的。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报复他的唯一办法。

    我敲开郝大爷的门时,他确实坐在轮椅上,但我看出他能走,那个轮椅只是他的代步工具而已,因而我对他更加嫌恶。他小心翼翼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跑上来一趟。”他把愧疚毫不掩饰地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这让我释然许多。

    我正准备离开,他把一杯茶递给我:“专门给你泡的。”我虽然并不懂茶,但看那茶叶在杯中舒展着腰身,仿佛要翩翩起舞,也觉得那是很好的茶叶。

    轮到我愧疚了。

    那天的茶真香,从内到外浸润了我,直到今天仿佛还没散去。

    那之后,我和郝大爷熟悉起来。他很规律地每周五买一样东西,我每周一给他送上楼。他每次都会泡好一杯茶等我。我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每次我放学回家,母亲立刻就把饭菜端上饭桌。

    我很快注意到,䣂大爷每次买的都是几元一件的小挂件。这东西不是消耗品,他为什么会买那么多?为什么不干脆一次性买上很多?有一次,我把这些疑问说给他听,他只是笑笑,并不解释。

    郝大爷每周给自己买一个小挂件,只有春节例外。我曾经问过郝大爷原因,郝大爷很认真地说:“过年了,你们都应该回家过年。”

    谁不想回家过年呢?但春节生意正好,我更想多挣一点钱。郝大爷听了我的想法,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爸妈应该更想你回家过年。”

    郝大爷的话我并没有听进去,但我喜欢给他送快递。不仅仅是因为能喝到一杯热茶,更因为每次我们能像亲人一样聊上几句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地和我说上几句话。每天的顾客,绝大部分都无视我的存在,取了快递就走。偶尔有两个与我说话的,也多是趾高气扬的样子,不是挑毛病,就是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这让我更加念起郝大爷的好。

    我拨打郝大爷的手机,没人接。也许他恰好去卫生间或在忙别的事情,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我期待的热茶怕是要泡汤了。

    我挂了电话,直接去了郝大爷的家。

    敲门,无人应。我再次拨打郝大爷的电话,隐约听到屋内有手机铃声响起。我使劲拍门,还是没人应。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找到物业公司,物业说他们有郝大爷家的钥匙。一个保安随我到了郝大爷家。我第一次走进郝大爷的卧室,发现他死在了床上。卧室里摆满了他买的那些小挂件,全都没有拆封。

    床头柜上放着两封信,一封是给我的,另一封是给他儿子的。

    给我的信上,郝大爷写着:“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每周买一次用不着的东西了吗?”

    我当然明白。我按照郝大爷的遗愿,联系了他远在外地的儿子,并且帮忙张罗郝大爷的后事。

    一切都忙完了,郝大爷的儿子对我说:“你去我的公司工作吧,这也是我父亲的遗愿。”

    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激动。但我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我突然觉得送快递也很有意义。

    我依然送我的快递。每次到了郝大爷家楼下,我依然会上到十六楼,敲响郝大爷家的门。门内寂然无声,但我分明能感到一股浓浓的茶香透过厚厚的防盗门弥漫在我周围,久久不散。我站在门外,心静如水。

    有一天,我如往常一样敲门,门开了,一个陌生男人警惕地问:“你找谁?”我愣了一下,说:“这儿曾经是我的家。”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4年第19期

古代诗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愚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材料二:

    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之。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言于上曰:“可试观矣。”上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材料三:

    夫性恶者,心木石。木石犹为人用,况非木石!在君子之迹,庶几可见。有痴狂之疾,歌啼于路,不晓东西,不睹燥湿,不觉疾病,不知饥饱,性已毁伤,不可如何。前无所观,却无所畏也。是故王法不废学校之官,不狱理之吏,欲令凡众见礼仪之教。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使丹朱之志亦将可勉。何以验之?三军之士,非能制也,勇将率勉,视死如归。且阖闾尝试其士于五湖之侧,皆加刃于肩,血流至地。勾践亦试其士于寝宫之庭,赴火死者,不可胜数。夫刃、火,非人性之所贪也,二主激率,念不顾生。孟贲勇也,闻军令惧。是故叔孙通制定礼仪,拔剑争功之臣,奉礼拜伏,初骄倨而后逊顺,教威德,变易性也。不悲性恶,患其不服圣教,自遇而以生祸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率性篇》)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暮  春

    【宋】陆 游

    忙里偷闲慰晚途,春来日日在东湖。

    凭栏投饭看鱼队,抉弹惊鸦护雀雏。

    俗态似看花烂熳,病身能斗竹清癯。

    一樽是处成幽赏,风月随人不用呼。

    暮  春

    【元】黄 庚

    寂寞园林三月时,客中几度见春归。

    柳眉绿皱莺无语,花脸红销蝶倦飞。

    节物暗催双鬓老,功名长与寸心违。

    百年身世成何事,回首西山又落晖。

    【注】①黄庚:字星甫,天台(今属浙江)人,宋末元初诗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长期客居越中王英孙、任月山家中。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丝是天然的长纤维,具有纤细柔软、亲肤性好等特点,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丝在丝绸等织物领域的应用已经很广泛,是    A    的高档纺织原料,但由于其力学性能较差,在高端领域如运动器材、航天织物等的应用还有些“力不从心”。

    2024 年10 月 14 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将碳纳米管喷洒在桑叶上喂养蚕”的研究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小于10纳米,长度小于15微米,并且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水中。为防止碳纳米管团聚影响蚕的“食欲”,研究者利用木质素磺酸钙(表面活性剂)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均匀性,并且制备成均匀的溶液。最后将均匀的溶液喷洒在新鲜的桑叶上,供蚕宝宝享用。

    通过蚕丝在不同缫丝速度条件下的对比,喂食碳纳米管的蚕吐出的丝在120毫米每秒的缫丝速度下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18GPa,相当于用一根头发丝吊起一个手机,高于未喂食碳纳米管的对照组。

    这种增强蚕丝俱有高强度的特性,有望实现在高端领域的天然高强度纤维的应用。随着养蚕技术越来越成熟,蚕丝产量还在逐年递增。尽管碳纳米管喂食蚕的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未来的养植技术有望匹配现有的增强蚕丝生产规模,我们用上碳纳米管参杂的蚕丝   B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春节生意正好,我更想多挣一点钱”,然而当郝大爷的儿子邀请“我”去他的公司工作时,“我”却拒绝了,只因“我突然觉得送快递也很有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经历、见闻或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