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3-25 类型:语文期中考试 学期:五年级下学期 查看:5
同学们:“传承文化基因,守住民族根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手握接力棒,站在先辈的肩膀上,奔向广袤的远方。
  •  读语段,完成练习。

    童年令人①____juàn liàn,往事历历在目。曾记得风和日丽的季节,我跟着②____cí xiánɡ的祖父在园子里扑胡蝶,爬樱桃树,捉漂虫……十分开心;也曾记得自己常常从角落里突然跳出来吓唬小伙伴,挥舞着塑料“金箍棒”③____nà hǎn着,施展着自己的武艺,无比得意;还记得夏天的黄昏和哥哥在门前比赛跑步、跳远,我虽然是____,但乐此不疲,④____duàn liàn了身体。我不会忘记金秋时节在院子里摇桂花的情景,桂花如雨下,香气四溢,城市公园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不会忘记,雪花飘飞的冬天,祖父和我一起堆雪人……想起这些,我⑤qínɡ bù zì jīn笑出声来。

选择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山 窝 子  B. 漂 湖 停 水 C. 电  应  提   D. 唬  威  惊  军之计
  •  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是唐代的范成大。 B. 《祖父的园子》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萧红。 C. 《月是故乡明》作者是现代作家叶圣陶。 D.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倒酒) B. 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留宿休息) C. (众猴)一个个序齿排班, 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按年龄大小顺序依次排列) D.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朝着某个地方游去)
  •  读下面的小故事思考,这位才子写的字谜谜底是(     )

    有家小酒店,生意一直十分惨淡。有位叫吕朝辉的才子见店老板愁眉苦脸,于是问了原委,听罢笑曰:“我有办法使你的生意兴隆起来!”说罢,他写了一首诗贴于店家门口——一轮明月挂天边,淑女才子并蒂莲。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文人墨客路过一看,纷纷进店喝酒,这家店从此生意兴隆了起来。

    A. 有好酒卖 B. 生意兴隆 C. 财源滚滚 D. 诚信经营
  •  按要求完成练习。
  •  读例句,再照样子写一写。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大家忙得不可开交,___

  •  根据阅读积累连一连。
    曹雪芹《三国演义》鲁智深三借芭蕉扇
    施耐庵《红楼梦》诸葛亮黛玉葬花
    罗贯中《西游记》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吴承恩《水浒传》铁扇公主草船借箭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家风,即门风,指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之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宗祠(供奉、祭祀家族祖先的祠堂、家庙)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五件事》)

  •  课外阅读园。

    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他,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他,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带着梦想的“种子”去了远方。请阅读一下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稻花飘香的生命

    ①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②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来,举国同悲。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③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他用一粒种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袁隆平从小立志学农,十八岁考上西南农业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生活,去到条件艰苦的农村,走进稻花飘香的田野。他立下誓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60年代席卷全国的那场饥荒,更坚定了他的理想,那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⑤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试验。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试验田里度过。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爬田埂、蹚泥水。炎炎烈日下,他躬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狂风暴雨后,他身披蓑衣,屹立田头,睿智的目光扫过稻田,寻找能抗风雨的优质稻株。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⑥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 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科学没有国界”。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因此而增加了生的可能与希望。袁隆平院士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彪炳千古。2004 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同年还获得“世界粮食奖”。浩瀚宇宙中,还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在熠熠闪光。

    ⑦也许是长年累月与稻花为伴的缘故,袁隆平身上也浸染了稻花谦恭平和的习性。作为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他平易近人,生活也非常简朴。平时他总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住宿舍, 穿十几元一件的衬衫,一百元左右的皮鞋,风里来,雨里往,在全国各地弥漫着稻花香的田野来回奔忙。

    ⑧袁隆平院士常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的生命,就像一粒优质水稻种子,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又像朴实无华的稻花,虽然没有夺目的色彩, 没有迷人的芬芳,但结出的果实却很有用。

    ⑨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稻花飘香,香远益清……

  •  习作

    多少风光尽收眼底,多少坎坷踩在脚下,多少梦想已经实现。壮志在心扬鞭脚下,提笔流泻出你心中的芳华。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题目一:《成长的烦恼》。长大,不论你愿不愿意,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曾经走过的日子,潜藏着那么多的烦恼。这些烦恼,无处诉说,可能也无人理解,那就用笔记录在文字里吧。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成长的烦恼,内容真实,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题目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机器人有可能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课。假如你就坐在未来的教室里,听机器人老师讲课,那会是怎样的情景?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