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编版,五年级

【2025年春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汉字真有趣》同步练习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3-20 类型:语文单元试卷 学期:五年级下学期 查看:8
基础达标。
  • 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范___

    板___

    鸿鹄___

    敬___

    子___

    虫___

  • “佼”字的读音可能与下面哪个字的读音相近?(    )
    A. 休 B. 饺 C. 往 D. 他
  • “钟情于汉字是一种温馨,一种真切,一种执着。”“执”字的古文字 , 左边像手铐的样子,右边是一个被铐住双手的跪着的人。请选出“执”字最早表示的意思和在词语“执着”中表示的意思正确的一项(     )。

    执:①拿着,掌握;②行,施行;③固执,坚持;④捕捉,逮捕。

    A. ①③ B. ④③ C. ②④ D. ①④
  • 根据要求猜字谜。
  • 找出广告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默默无蚊___

    无可替带___

    百衣百顺___

    随心所浴___

    咳不容缓___

    无屑可击___

  • 成语加法。

    ___马平川+___贫如洗=___龙戏珠

    ___本正经+___管齐下=___思而行

    ___鸣惊人+___长两短=___面楚歌

灵活运用。
  • 读对联,谐音解谜。

    宋朝名相吕蒙正早年生活贫寒,有一年的除夕,见家徒四壁,遂题: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副对联很巧妙,上联“缺一”,谐音“___”;下联“___”,谐音“___”;横批有“南北”,没“___”。所以,整副对联的意思是___。

  • 读下面有关制作竹简的文字,按顺序重新排一排。

    ___把竹条外面绿色的薄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

    ___人们把竹子剖成同样长、宽、厚的细长条。

    ___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缀成一块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

    ___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

  • 下面一段介绍“汉字起源”的文字中有四处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汉字是一个生命体。①它生根于中华大地,绵延千载,谁都不会否认它不能记录着中华民族悠长而富有活力的历史。追寻它的根源,就仿佛在阅读一部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史。②最初的记载关于汉字起源来自战国时代及其后的有关文献。这些史料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吕氏春秋》《荀子》等皆持此论。③实际上,造字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不仅不能一蹴而就,却不能完成于一人、甚至一代人之手。通过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使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方尝试到约定俗成,不断发展变化。

    A. 第①句删掉“不能”。 B. 第②句把“最初的记载”与“关于汉字起源”互换位置。 C. 第③句把“却”改为“而且”。 D. 第④句把“使”改为“让”。
  • 关于有趣的汉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 小篆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 隶书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D. 普通话和楷书是我国通用语言文字
  •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碰撞书本。
  •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感受阅读。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

    这是星星的“星”。天上三光日月星,在甲骨文里,日和月都只用一个形体来表示,星星的特点是数量多,所以一开始用三个相同的形体来表示,以便跟日、月相区别。但问题是,这些简单的形体能表示的事物太多了,三块石头、三个拳头……谁说一定就是星星呢?于是,古人就在原来的字形上加了一个声符“生”。 强化了字音,就能把“星”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了。

    这是凤凰的“凤”,繁体字写作“鳳”。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它的样子有点儿像今天的孔雀,头上有冠,身后拖着漂亮的长尾巴。____如此,表示“凤”与表示其他鸟的字形____较难分清。 古人想出了办法:在原来的字形上增加了一个部件“凡”,用来标示字音。 这样一来,“凤”字有了声符“凡”,原来的象形字就变成了形符,是不是象凤凰之形,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星”和“凤”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汉字毕竟____绘画,____文字符号,字形经过演变,象形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 因此,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 课外阅读(一)。

    纪晓岚巧戏和珅

    纪晓岚与和珅是一对冤家,平时嘴斗,其实心斗。一清一贪,同朝为官。某日早朝,众臣正等待上朝,工部的金尚书跑过来告诉和珅,工部失火,损失严重,问和珅能不能再在原址上扩建一下。和珅当即拍板,尽管去建,并不问其他。

    恰逢纪晓岚从旁边走过,和绅素知纪晓岚有才,平时他常在皇上面前以才欺人,自己没少受他的气。这次上朝尚早,何不出一对联难难他,也好解解气。和珅便借这次工部失火之事出了一联:“水部(工部有时也称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很平常的火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被和绅一句话概括了。这上联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加了进去,就事出联,不可谓不妙。和珅满以为会难倒纪晓岚。纪晓岚先端详了和珅一会儿,说:“和大人虽是北方人,但是面色白皙,与南方女子可媲美。”和珅以为他真的对不出了,正要嘲笑,纪晓岚随口说出了下联:“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和坤当即目瞪口呆,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次又吃亏了。

    原来纪晓岚也知道工部失火了,他正想向皇上奏明要严查此事,不想和珅竟然有心思出对联来风雅。也好,借此机会骂他一通,警醒他一下。纪晓岚的下联也别出心裁,东西南北中全在里面,巧用“东西”二字,狠狠骂了和绅一顿。

  • 课外阅读(二)。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____”;清明时吟“____”;中秋时吟“____”;送别时吟“____”;喜悦时吟“____”;慷慨时吟“____”;激越时吟“凭阑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拓展延伸。
  • 错别字笑话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