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州市,2023-2024,学年

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3-21 类型:语文期末考试 学期:高一上学期 查看:9
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Z世代”来源于英文“Generation Z”,指代出生于1996年至2010年之间的青年群体(亦有学者认为Z世代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青年群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Z世代人数约为2.6亿。随着青年群体的不断成长,Z世代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步凸显。Z世代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不足为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媒介所建构的中国Z世代图景中,媒介形象往往是纷繁复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针对中国Z世代,当前大众媒介主要建构了三种与之相关的媒介形象,分别为顺势而生的数字原住民、寻求认同的文化盗猎者以及彰显风格的个性消费者。

    数字原住民之所以能够成为Z世代最为典型的形象,原因在于Z世代群体的出生与成长时期恰好高度契合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关键发展时期。可以说,Z世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一出生面对的就是数字时代。因此,在大众媒介的报道当中,相较于其父辈与祖辈而言,他们更加谙熟各类前沿科技产品的使用规则,通过技术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为多元,在技术领域体现出强烈的“土著”色彩。

    除了数字原住民这一最为基本的形象之外,近年来,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Z世代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以文化盗猎者的身份出现。“德塞都将积极的阅读形容为‘盗猎’”,Z世代的文本盗猎者形象则主要体现在他们善于通过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挪用获得文化层面的自主生产权,进而形成相应的亚文化群体。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COSPLAY”“二次元”“耽美”和“电竞”等青年亚文化纷纷在网络空间中涌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青年亚文化景观。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媒介作为社会的“瞭望塔”,时刻关注青年群体的发展动向,并会对Z世代群体这种文化盗猎者的媒介形象加以建构与传播。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Z世代以文化盗猎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善于生成具有自身风格特征的文本,创造自我表达的机会,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圈层性的亚文化群体。

    除了前两种形象之外,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Z世代也是一个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群体,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消费取向,在消费行为中彰显其独特个性。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与追求使用价值的父辈不同,消费对于Z世代来说更像是一种品味展演,抑或说是一种彰显自我的手段,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审美与情感追求。相较于产品的使用功能,Z世代往往更在意产品所带来的情感价值,他们也更倾向于购买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的消费产品。

    简言之,在媒介建构的中国Z世代各种形象中,数字原住民、文化盗猎者与个性消费者三种最为典型,它们分别对应着技术、文化以及消费三个不同层面。这三种媒介形象在相应的领域内形塑了中国Z世代的不同特征并共同生成了这一群体的整体画像。

    在大众媒介的报道中,Z世代可能是有着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追求自我的“后浪”,是在疫情中不畏艰险、敢于冲锋在前的蓬勃青春力量,也可能是校园中不服从管教的“叛逆者”,是缺乏勇气、喜欢逃避的“社恐”与“佛系青年”等。在纷繁复杂的有关中国Z世代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按照报道的价值与情感,将其分为积极话语与消极话语两种类型,前者建构了中国Z世代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后者则呈现了中国Z世代相对消极的负面形象。

    我们在积极话语中认识到的Z世代,是“长大”的一代,是拥有崇高道德理想与个体能动性的一代。而我们在消极话语中看到的Z世代却是“另类”的一代,是过度追求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代,这显然与积极话语中所描述的Z世代呈现出极大的反差。这两种话语的同时存在及相互冲突直接导致Z世代媒介形象的内在矛盾。

    诚然,大众媒介借助世代这一理想模型,为我们了解青年群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路径,但针对Z世代的报道却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当“Z世代”变成一种被大众媒介普遍征用的话语时,或许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Z世代的内涵与建构路径,赋予Z世代更多自我表达的空间。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呈现出更加真实的Z世代,进而找回这一青年群体的自我主体性。

    (摘编自蔡骐刘嘉佳《中国Z世代的媒介形象建构及其反思》)

  •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麦秸垛

    铁凝

    ①太阳很白,白得发黑。天空艳蓝,麦子黄了,原野骚动了。

    一片片脊背亮在光天化日之下。男人女人们的腰朝麦田深深弯下去,太阳味儿、麦子味儿从麦垅里融融地升上来。镰刀嚓嚓地响着,麦子在身后倒下去。

    队长派了杨青跟在大芝娘后头拾麦豄儿捆麦个儿。大芝娘边割麦子边打豄儿,麦豄儿打得又快又结实,一会儿就把杨青丢下好远。

    杨青咬牙追赶着大芝娘,眼前总有数不清的麦豄儿横在垅上。一副麦豄儿捆一个麦个子,麦个子捆绑好,一排排躺在裸露出泥土的秃地上,②好似一个个结实的大婴孩儿。

    杨青先是弯腰捆,后来跪着捆,后来向前爬着捆。手上勒出了血泡,麦茬扦破了脚腕,麦芒在脸上扫来扫去,给脸留下一缕缕红印,细如丝线,被汗蜇得生疼。

    大芝娘在前头嘎嘎地笑,她那黑裤子包住的屁股撅得挺高。前头一片欢乐。

    四周没有人了,人们早涌到前边欢乐里去。杨青守着捆不尽的麦个儿想哭。

    要是四年以前,杨青就会在心里默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然后身上生出力气,或许真能冲上去。那时她故意不戴草帽,让太阳把脸晒黑。那时她故意叫手上多打血泡——有一次最多是十二个,她把它们展览给人看。大嫂们捏住她的手,心疼得直“啧啧”。杨青不觉疼,心直跳。那时候过麦收,她怕自己比不过社员,有一回半夜就一个人摸到地里先割起来,天亮才发现那是邻队的地块儿。

    那时候就是那时候。现在她好像敌不过这些麦子,这块地。

    日子挨着日子,是这样的一模一样,每一个麦收却老是叫端村人兴奋。人们累得臭死,可是人们笑。汗水把皱了许久的脸面冲得舒展开来。

    太阳更白了,黑得人睁不开眼。队长在更远的地方向后头喊话,话音穿过麦垅扑散开去:“后头的,别絍懈着!地头上有炸鱷子、绿豆饭汤候着你哩,管够!管饱!”

    年年都一模一样。年年麦收最忙的几天,各队都要请社员在地头吃炸绳子。四年前,杨青插队的头一年麦收就赶上吃鱦子。那时社员们在地头围严了鱦子笸箩和绿豆饭汤大桶,杨青就躲到一边儿去。队长喊她,她说不饿;大芝娘把鱦子塞到她手里,她说钱和粮票都在点儿上。人们被逗乐了,像听见了稀罕话儿。后来一切都惯了。甚至,每逢麦收一到,杨青首先想到的就是炸绳子。现在她等待的就是队长那一声鼓动人心的呐喊。在知青点,她已经喝了一春天的干白菜汤。

    杨青没有往前赶,就像专等大芝娘过来拉她过去。大芝娘到底小跑过来。

    杨青抬起脸,大芝娘已经站在她跟前。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太阳那里吸收的热量好像格外充足,吸收了又释放着。她身材粗壮,但活计利索。

    杨青望着大芝娘,腿上终于生出些劲。她擦了擦眼,站起来。

    “忙走吧,还愣着干什么?”大芝娘招引着杨青。

    杨青跟上去,发现前边净是捆好的麦个儿。③分明是大芝娘劫了她。

    地头上,人们散坐在麦个子旁边那短浅的阴影里,吃鳃子、喝汤,开始说闲话解闷儿。那解闷儿的闲话大多是从老光棍栓子大爹那双翻毛皮鞋开始。那皮鞋的典故,端村人虽然早已了解得十分详尽,但端村总有新来人。比如谁家从外村请来了帮工,比如谁家的新媳妇在场,再比如城里来插队的学生。

    皮鞋是真正的日本货,硬底,翻毛。那是闹日本时,栓子大爹从炮楼上得来的。村里派当长工的栓子给鬼子送过一趟麦子,栓子赶着空车回来,就捎带回这么一双鞋。刚得到这鞋时,栓子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年代久了,皮底掌了又掌,走起路来变成了咯噔咯噔。

    日本投降了,栓子还一直穿它。解放了,栓子还一直穿它。人们问:“栓子叔,你恨日本鬼子不?”

    “兴许就你不恨。”

    “那还穿这鞋?”

    “谁叫它是鞋呢。”

    “这可是日本货哩。”

    “你叫它应声儿?我不恨鞋。”

    栓子大爹的回答理直气壮却并不周密。许多时候,端村人就是从这双鞋上来审度形势的。那鞋有时也会变得理不直气不壮起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前,那鞋便销声隐迹过好一阵。后来,公社的造反派到底为鞋来到端村,勒令栓子大爹三天之内必须交出。否则他也将被踏上一只脚,闹个永世不得翻身。栓子大爹受了些皮肉之苦,造反队却终究没有找到那鞋。再后来,本村造反队包下了此案。栓子大爹把鞋亮给本村的造反队,他们却没有把它当作胜利果实拿走,就因为那是端村的造反队。眼下他们虽然造反披挂,但端村人的习性难变,他们生性心软。

    寒来暑往,栓子判断了形势,端村终于又响起了那鞋声。这是栓子和鞋的故事。

    澠子笸箩被人们吃得露了底。众人四散开,一片脊背朝着太阳。

    黄昏,大片的麦子都变成麦个子,麦个子又戳着聚拢起来,堆成一排排麦垛。那由远而近的一挂挂大车频频地托起她们,她们呼吸着黄昏升腾起来,升腾起来,开始在柔暗的村路上飘动。

    ④杨青独自站在麦田里,只觉着脚下的大地很生。她没有意识到麦垅里原来还有这样多的细草野花。毛茸茸的野草虽然很细、很乱,但很新;大坂花宛若一面面朝天的小喇叭,也欢欣着响亮起来。被正午的太阳晒蔫了的她,现在才像蓄满了精力。那精力似从脚下新地中注入,又像是被四周那些只在黄昏才散放的各种气味所熏染。又仿佛,是因了大芝娘那体态的施放。

    杨青在黄昏中挪动着脚步,靠了那矗立着的麦个儿的牵动。远的、近的、那被太阳晒得熟透的麦个子。她朝它们走去,一整天存进的热气立刻向她袭来。她感应到那里对她的召唤,那召唤渗透她,又通过她扩散开去。

    (节选自《麦秸垛》第一章,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稣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滨②。

    [注释]①镌镵(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行至耒阳,因病卒于舟中,草葬耒江边。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臭氧层大约出现于6亿年前,它是地球生命的重要保护伞,吸收了绝大多数对地球生命有害的太阳紫外线。在臭氧层形成之前,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毫无遮拦地照射到地球表面,在致命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下,A____。因此,6亿年前的生命都匍匐于深海之中,演化非常缓慢。

    ①大约5亿多年前,②地球上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寒武纪大爆发”,③突然涌现出了眼花缭乱的生物。④它们从深海到浅海,⑤又从浅海到陆地,⑥这才有了今天的人类和后来的恐龙。

    B____。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若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球每年因白内障而失明的人将增加1万-1.5万人;若臭氧浓度下降10%,非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将增加26%,人体免疫系统机能将会减退。此外,紫外线中的UVB还会破坏植物的叶绿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

  • 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就像一局棋,进不一定赢,退不一定输。《礼记·曲礼》曰:进退有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