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春节促进文明互鉴,承载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②春节反映了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世界的一致认同
③春节体现中国精神,架起世界多元文化交流桥梁
④春节体现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的特点
①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爱国情怀
②继承革命文化,赓续党的红色基因
③创新革命文化,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④铭记奋斗历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①表明中国对世界各国已实现全面自由开放
②有利于让世界看到更加包容、自信的中国
③充分保证了中国公民更加安全地走出国门
④可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①刺激居民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②发挥政府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③促进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④扩大投资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展板一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帕提古丽·亚森 | 展板二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 |
2005年,帕提古丽·亚森毕业后来到治沙站工作,成为且末县第一批防沙治沙女护林员之一。春季沙尘暴来袭,黄沙弥漫,让人呼吸困难,加之沙粒如刀割般刺痛脸庞,令人痛苦不堪;夏日骄阳似火,地表温度高达60℃,沙地滚烫,每一步都似在火中行走,更是令常人难以忍受。恶劣的条件没有打垮她,她用自己近20年的坚守,书写着守护家园、战风斗沙的故事。 经过几代人的植树造林,且末县已在沙漠区域建成了一条生态长廊,有效阻挡了沙漠侵蚀。帕提古丽·亚森说,“只要我还拿得动铁锹,就会一直种下去。” |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侯朝茹的座右铭。为了改善这里的教育环境,她一待就是二十四年。 2000年8月,一支河北保定学院优秀毕业生队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揣青春誓言和理想,奔赴且末县任教。24年来,他们铭记嘱托,传授文化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播撒团结“种子”,帮助9000余名孩子圆满完成学业,其中500余人考入知名学府,3300多名学生回到家乡,与他们一起并肩建设边疆。 如今,河北保定学院的新一批优秀毕业生抵达这里,让这种奉献精神得以延续。 |
2024年是我国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截至目前,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履约成效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新年贺词中提到:“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深圳人常言:“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深圳的最高峰名为“梧桐山”,这句谚语也寓意着深圳对优秀人才、企业的渴望。
2022年9月,深圳就发布了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此后,深圳市人大代表人工智能产业联系点积极参与《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的执法检查,以“行业人”的角度为这部前沿领域法规的更好实施,以及今后的适时修订给出专业建议。
深圳市政协“委员讲堂”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委员举办讲座,发出政协好声音、传播社会正能量,凝聚共识。
深圳市政府围绕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4个维度,发布多项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以超常规力度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AI技术编造新闻事件、伪造公众人物音频视频,打着“科普”旗号散播伪科学和谣言的音频视频层出不穷。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