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4-27 类型:语文期中考试 学期:高二下学期 查看:2
现代文阅读I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艺术自唐宋以来出现一种思想观念:真正的艺术创造,不是追逐时尚潮流,而是要与这种潮流保持一定距离。艺术家应是冷静的思考者,而不是追赶热流的弄潮儿。

    “不作时史”便是在这一过程中凝结的重要观点。

    “时史”概念是由早期“画史”发展而来的。五代北宋以来,画院制度兴起,画院画家一般被称为“画史”(又称“画工”),作为职业画家,经过集中训练,重视形式工巧是其基本倾向,后来将画院外重视技巧的画家也称为“画史”。进而“画史”又泛指唯论工巧、不论情性的一类画者。明清以来,艺术论中又以“时史”去取代“画史”概念。“画史”与“时史”二者含义并无多大差别,但明清以来易“画史”为“时史”,关注的中心已从元之前的技巧斟酌转向与时代、社会、历史关系的思考。艺坛人士反“时史”的倾向,就是从“时”切入,来思考艺术的本质。在他们看来,染上“时史”的习气,艺术成为时代风气的传声筒、应声虫,附庸世俗,这是艺术的堕落。这种观念转换,也有现实针对性。明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艺术与普通人生活的密合度增强,为艺者迎合时尚、沾染流俗的气息也较浓厚。文人艺术反“时史”,不是远离时代,远离普通人,而是在超越时代和历史中,更好地呈现人的真实生命感觉。

    在艺术与时代关系的论述中,明末清初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影响很大。如今在学界,它成为艺术与时代密合关系的简洁口号。按一般理解,石涛这句话强调艺术创造要顺应时代、追随时代,但这种理解有片面性。他认为画家笔墨情趣会受时代影响,就像诗文风格的流变,早期的笔墨简朴,唐五代至北宋时趋于繁复壮丽,而发展到元代,复归于平淡幽深,并转出新的风调。画家陶染在不同时代风气里,思想感情在具体生活中激荡,创造动能也主要来源于与时代的互动,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时代。切入时代,直面当下体验,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这里说的“随”是受时代风气影响,陶染于直接生活,而不是“随顺”某种外在的法度和律令,去按谱按法为之。艺术不是要跟着时代节拍,成为某种时尚的传声筒,而是要跟上自己“性灵的节拍”——来源于时代、又超越于时代的生命节拍。石涛认为,文章翰墨一代有一代之神理,一人有一人之体验。画家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古法,不能随波逐流,而是画由心出,由生命真性酿造而成。他还提出了“不入时品”的创作主张。逸品、神品、妙品、能品是中国古代理论家对中国画评判的四个品级,由能到逸,渐次提升,能品主要指技巧上的功夫,而神、妙、能三品之上的逸品,则是価规矩,逸法度,独标孤帜。然而,石涛在四品论之外,特列“时品”一目。他认为,逸神妙能各有品第,均可论之,而“时品”是艺术的大敌,所谓“自不相类”,一落时品,即入俗流,一入俗流,笔墨成为时流的传声筒,就会丧失艺术的基本品质。

    中国艺术推崇空山无人之境,尤其在绘画创造中,抽去人的活动场景,略去人的活动过程,如元代以来的山水面目,大都是空山、空林、空亭、无人的山村、空空的院落,营造出浓浓的荒寒意境。这不是个别人的趣味,而几乎是整个文人艺术的基本趣尚。艺术是人的创造,为什么要刻意排斥人的活动?中国艺术的空山无人之境,与突出隐居、突出环境的阅寂没有多大关系,其要义在与十丈红尘隔开。艺术家表面上看似乎对人的活动失去兴趣,其实是在超越时间、历史的情境里营构人的存在世界。在艺术中抽离人的活动,是为了更好表现人的存在境遇。北宋以来,文人艺术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东坡语)为八字真髓,人们创造寂寞的境界,并非要表达老僧入定、心如枯井的感受,而是要通过它,感受世界的活泼,高扬性灵的腾踔。

    艺术“不作时史”,又如何体现社会责任感?一种连人都不愿意触及的艺术,会对人生有什么价值?文人艺术的“为一己陶胸次”,绝不是一种自私行为。李流芳说:“夫人之性情,与人人之性情,非有二也。人人之所欲达而达之,则必通;人人之所欲达而不能达者而达之,则必惊,亦非有二也。”文人艺术追求的就是“人之性情”与“人人之情性”的合一,反映的是对艺术普遍价值的关切。文人艺术的荒寒之旅,常为人误解,被讥为一己之哀鸣。而恽向认为,以元画为代表的文人艺术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如高柳上的寒蝉,瓦砾间的飞蛩,声虽细,意悠长,以萧瑟冷寒之音,发人深省,觉人所未觉。艺术家超越自身限制,横绝时空之域,唱出生命的清曲。

    千余年来,中国艺术特别强调对时间、历史的超越,推崇荒寒境界的创造,艺术家的意绪常在寂寞无人世界里徘徊,这是世界艺术史中的独特现象,所体现的不是对人生存环境的疏离,恰恰蕴含着对人类真实生命的殷殷关切。对这种传统艺术观念的准确诠释和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从而将其转化为当今文化艺术创造和精神营构的有效动能。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艺术的“不作时史”问题》)

现代文阅读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褐纸鸢

    牛维佳

    车一上国道,方老就坚持亲自驾驶。牛仔这才明白,为什么他有高速不走非要上国道,原来早就动了这个心思。他可是年过九十了!牛仔不同意,方老也不再废话,要下车杵上拐杖自己走。牛仔无奈,只好哄他说这里路况复杂,等到人少车稀了再让他开。

    牛仔自小景仰爷爷,大了就变了,觉得他其实很平常,越老越成了一个自以为是的犟老头。这次赶着清明去沂蒙老区扫墓,牛仔是有所犹豫的。他对爷爷那段抗战的历史感兴趣,但又忌惮他的固执,不大想陪他去,今天一开始果然就出了问题。

    牛仔对爷爷在山东抗战的事还是知道一点的,这次爷爷又讲了一个他从来没讲过的故事。

    方老的部队在沂蒙老区打过游击。那个时候土匪四起,也打着抗日的旗子,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八路军的办法是做思想工作,晓以民族大义,具体做法是先了解土匪们的构成,清除顽劣分子,再去说服收编他们。

    方老是本地人,教导员去做工作的时候特意把他带了去。有一次,谈判还没开始就出了意外。一个脸色发白个头瘦高的小土匪太紧张,作势摆弄手上的老毛瑟枪,不料却弄走火了。枪声一响,双方差点就动了手。教导员厉声呵斥他们不守信用。土匪头子恼火差点坏了事,拔出枪要干掉那个冒失鬼。

    这时,方老却为他说了一句话。说对方那把老毛瑟容易滑膛走火,等他们归顺了八路军,可以换把七成新的汉阳造。那个小土匪以为自己算是到点了。不料这个一触即发的场面却被方老一句话给化解了,反而使收编顺利地完成。土匪们看到的是八路军的强大和自信。

    事后,那个小土匪提着一坛酒找到方老,表示感恩,此后他们成了感情不错的战友。

    他叫高飞。

    后来团长让高飞进了方老所在的侦察连。据说上头是看他学过小九九,手挺巧,会写写画画,随便就可做个风筝,说明他心细,说干侦察就要这样的。

    进了鲁南境内,方老就开始嘴里念念有词地唱: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哎,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方老兴致很好,让牛仔停车。牛仔以为他要方便,或者看看油菜花,正好自己也要方便,停了车就去了厕所。待完事回来,发现驾驶座已被方老占据,便连请带拖想让他回到自己座位。方老却像被黏上了一样,纹丝不动。

    牛仔急了,说要报警。方老理都不理,喝令他上车,接着就启动了车。没想到方老这么一开就是一百多公里,已经快到了沂水。牛仔看着还顺利,也就渐渐地放下了心。

    路边还是鲁南的乡间风光,方老一边看一边在想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他说这里空气的味道都还是老味道……

    牛仔怕累着爷爷,建议找一户农家,吃个农家饭。方老表示同意,边开边找地方。不一会儿就给他们找到了一处。这户农家有一老一少,那老的问明了来意便迎了他们下车。山区村户很散,这里就几家。看见这家来客了,乡邻老少没事的都围过来看热闹。

    方老问他们老辈的事还记不记得。老头说看什么事了,要说德国传教士和日本兵的他也知道些。

    方老说就说日本那块儿的。老头点点头,说这一带是游击区和根据地的接合部。有一次日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说八路军有部队在这一带,就进行了偷袭。但奇怪的是,八路军好像天上有眼,总能顺利突围。八路军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为鸟兽也在助力八路军,每次突围都有鹰隼在空中出现。日本人总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没捞着。这个传说是真事,现在的学生都知道……

    饭后,告别。回去的路上,牛仔一本正经地说,什么鸟兽的那么玄,回头我查查资料,肯定都是民传,不是信史。

    方老没理他,过了一会儿,悠悠地对牛仔说:“那老农说的并不假,我们当年可不就有千里眼!”接下来他说了一件往事。

    1943年夏,抗战最困难的时候。日军实施铁壁合围政策,进攻一次接着一次,不给喘气的机会。那天一早日伪军就把他们一个旅部和一个主力团,给围在了一个七八公里见方的山谷里。当我们的警戒哨发现的时候,对方已经控制了周围的两个山头,子弹炮弹呼啸横飞。很快,八路军的预备队都全用上了,节节阻击,牺牲不小,压力巨大。

    这时刚才提到的那个高飞出来了,他主动要求自己去山上侦察,寻找敌人包围圈的缝隙。高飞手持几只风筝说,现在风力不错,他要是放了纸鸢就说明那里有空隙和机会,部队就要马上从那里突围。后来部队果然凭着高飞纸鸢的指引,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接合部,成功突围。

    事后高飞被记了一大功,提升为副排长。炮兵连长也找到高飞,和他商量了一套土方法,用他的纸鸢为炮兵观察员通报目标的密位、坐标。以后作战中屡试不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纸鸢通讯法很快在部队推广开来,不久,高飞被提为副连长。但是在日本人投降前半年,这个高飞却还是战死了。

    那次遭遇战,战斗一开始就对我方不利,东西方向是日军,有汽车机动。为了搞掉敌人的指挥部,侦察连连续派了两次炮兵侦察兵上去,都没了动静。最后高飞只好自己带了几个战士摸过去。

    那天正好有风,四十多分钟后,高飞那边的褐纸鸢就可以看到了。纸鸢上传递的密位、坐标显示敌人的指挥所和炮兵方位。我方炮兵试射校正后连续进行了三轮急射。

    敌人也发现了高飞的观察点,立刻集中火力对他们进行炮击。为了掩护高飞,我们的炮兵加大了射击速度。一时,两处都响起密集的炮声,硝烟弥漫,土石横飞。

    二十多分钟之后,战场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日军进攻渐渐终止了,后来悄悄撤出了战斗。

    战后,他们怎么找就是没有找着高飞,就像气化了。这样的事战场并不少见,一仗下来人给打没了。大家心里都是明白的,都默默地脱下帽子。

    方老说那次敌人是坐上车跑掉的,我们的两条腿追不上,当时要是有车开,绝对不会便宜了他们……

    牛仔恍然明白了一件事,爷爷为什么这一路执着于开车,原来是有这样一个情结。

    牛仔半天都没再作声,只听见沙沙的车轮声。

    (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汉文帝以柔御天下,刚强者皆乘风而。尉佗称号南越,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佗去帝号,俯伏称臣。匈奴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遣书,厚以缯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吴王濞包藏祸心,称病不朝。帝赐之几杖,濞无所发怒,乱以不作。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则东南之乱,无由起矣。至景帝不能忍,用晁错之计,削诸侯地。濞之号召七国,西向入关。汉遣三十六将军,竭天下之力,仅乃破之。

    错言:诸侯强大,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世皆以其言为信,吾以为不然。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必未反。迁延数岁之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矣。猛虎在山,日食牛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刺之,幸则虎毙,不幸则人死,其为害亟矣。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能高其垣墙,深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此则文帝之所以备吴也。

    呜呼!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

    (节选自苏辙《汉文帝论》)

    材料二:

    三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者也;自魏、晋及五季,虽乱臣盗贼圈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忌;文帝则幽隐之中,常若不足以事此,而惧于不终,此即大禹“一夫胜予”、成汤“栗栗危惧”之心也。世徒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以简,以为黄、老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

    然文帝用此治术,亦安于浅近,苟可以为而止。其闻张季之论犹曰卑之毋高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民非己所能任也。孔子曰:“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也。”《书》曰:“周公师保万民。”若文帝者,能保之而不能师也。夫是,乃杂于黄、老之病矣夫!

    (节选自方苞《汉文帝论》)

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倔侄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 , 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欹枕:斜倚枕头。②兰台公子,即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他写过一篇《风赋》,将风分为“雌风”和“雄风”,以此讽谏楚王。③刚道:硬说。

名篇名句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在《燕歌行》中,用“___,___”两句描写将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不计个人功勋、视死如归的情景。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对小事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酿成大祸。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语言文字运用I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害怕吃油,其实是害怕油里的脂肪。脂肪是产生能量最多的营养素,脂肪摄入并不是越少越好,               A             。摄入过少会影响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摄入过高,就会增加饱和脂肪、胆固醇等的摄入。此外,          B            , 比如保护内脏、调节体温、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

    相较于吃还是不吃脂肪,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摄入脂肪的种类。首先,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我们平时吃的猪、牛、羊肉,都含有比较多的饱和脂肪。减少饱和脂肪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有重要意义。其次,要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比如,烹饪的时候适当增加含有益脂肪酸的茶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多吃三文鱼、凤尾鱼等高脂肪的鱼类。①根据研究是示, ②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 ③能减少患型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④清淡饮食不是不吃油,⑤最重要的是,⑥要控制烹调用油的量。⑦再好的油终究还是油,⑧每天的量要控制在25~30克左右。

语言文字运用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

    当我踏进湖南湘西泸溪县的马王溪时,古人留下的诗句,跟着踏了进来。

    那折折青山,的确像一扇扇折叠的屏风次第打开,一页一页,起伏错落,蜿蜒迤逦。清晨云雾缭绕,傍晚霞光晕染,一望无际的墨绿和青翠,一望无际的刚劲和妩媚。一湾溪水,就在山涧里奔涌而来。水薄处,清亮清亮的,透明透明的,有如蝉衣在卵石上滑过,亦如丝绸于沙砾上飘过。水厚处,则一层一层地生出了颜色,绿莹莹的颜色,碧蓝蓝的颜色,像光洁的翡翠和碧玉。那永远鲜活的山、永远鲜嫩的水,就这样山水一色地融为一体,让马王溪村的祖先留了下来,升起了第一缕炊烟,开出了第一片田园。

    此时的马王溪,正是果木飘香的时候。山与山的交界处,山和山都相互客气地让出一大片空旷来,平展展的,若一张宣纸,任马王溪人挥毫泼墨。点一片桃红,黄桃和蜜桃就朵朵绽放开来;滴一片梨白,雪梨和香梨就盏盏倒挂起来。而另一片地里的草莓,则在一片郁郁葱葱的青翠里冒出一星星火焰,仿若一地的红烛,等待点燃一段旷世奇缘。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有些学校的课间十分钟已经变成了课间“圈养”,孩子们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甚至不能出教室。面对此现象,有的学校认为,学生安全最重要,学生在校有个磕碰,学校就可能面临赔偿和问责追究;有不少学校和老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搞“一刀切”是最稳妥保险的做法;也有人表示,取消课间活动问题不大,节省出来的时间还能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