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道德,法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守护同步练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2-12 类型:道德与法治同步测试 学期:八年级下学期 查看:1
认知与选择
  • 2023 年 10 月 28 日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落下帷幕。本届亚残运会,1.2 万名赛会志愿以及许许多多的城市志愿者、保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亚残运会保驾护航。从出行至会保障,从饮食住宿到医疗救助,温馨的无障碍环境和志愿者们个性化的暖心服务,令人深刻。这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有( ___ )

    ①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②服务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 
    ③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④热心公养成亲社会行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刑法》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改为“已满十二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围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是否矛盾这个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降低刑责年龄削弱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②二者都是为了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都是为了捍卫公平正义

    ③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震慑青少年违法犯罪,避免误入歧途

    ④对未成年犯罪适用刑罚应当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易放大自我,忽视别人的存在。“任性”的发言,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交往中,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

    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互联网是虚拟世界,对一些扩大自我、“任性”跟帖,不要太在意

    ④网络跟帖发表意见时,应具有严格的法制观念和向善的道德意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阅读与思考
  • 材料一  一位读者在给媒体的信中说:“在高中毕业后到深圳一家企业打工,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而与我同样工龄、同一工种的正式职工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这让我觉得很不公平!农民工和正式工一样,都在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缘何同工不同酬?”

    材料二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搞好经济发展,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当前,我们特别强调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因为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幸福中国。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材料一   为持续开展道路交通治理,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了“一盔一带”专项治理行动。中学生宁宁的妈妈驾驶电动自行车时未佩戴安全头盔,被交警处以20元人民币罚款。

    宁宁在上下学途中发现,仍有部分市民驾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为此他感到疑惑不解:“戴不戴头盔是我们的自由,有必要进行处罚吗?”

    (1)请你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角度出发为他解惑。

    材料二   2024年1月24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宣传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包括孤寡残疾老人遗产指定管理案、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等十起案件入选。这些真实鲜活的案例讲述着中国法治故事,让每一个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正义。

    (2)请结合“守护正义”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探讨与运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公平正义,如“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等。

    材料二: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孙中山的“大同世界”,人类从未停止对平等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促进公平、守护正义、打击邪恶、扫除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