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 | |
目的 |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 |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探究分子间有间隔 |
选项 | 方法 | 示例 |
A | 分类法 | 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B | 观察法 | 物质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
C | 类比法 |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
D | 归纳法 | 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一)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要 ___,细口瓶的塞子要 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 ___在试管口上方,不要接触试管。
(3)如图C所示,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___。
(4)如图D所示,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___。
(二)“铜绿”是铜器表面锈蚀形成的绿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易受热生成氧化铜(黑色粉末)、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按如图装置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5)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___。
(6)向试管中加入铜绿时,先将试管 ___,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固定到铁架台上时,试管口应略___倾斜,原因是___。
(7)实验中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
同学们通过学习水的知识,开展了以下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活动。
Ⅰ.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查阅资料】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
【进行实验】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
(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电解器中漏斗内液面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与b管相连的是电源的___(填“正”或“负”)极。若b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为5mL,则a玻璃管收集到的气体约为___mL。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如何检验b管的气体___(写出操作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___,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___能。
【实验反思】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不同,水电解快慢不同
【继续探究】
(5)分别向100mL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实验记录如表所示。对比三组实验,考虑课堂实验演示效果,选择实验___(填实验编号)更合适。
实验编号 | 氢氧化钠质量/g | 负极气体体积/mL | 正极气体体积/mL | 收集时间 |
A | 0.50g | 1.08mL | 0.5mL | 5分钟 |
B | 1.01g | 2.83mL | 1.32mL | |
C | 5.26g | 8.16mL | 4.06mL |
【微观分析】
(6)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请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___。
(图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Ⅱ.自制净水器
【取样分析】同学们取了运河水样,分析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色素、异味、矿物质、微生物等。
【设计装置】大家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
(7)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___(选填“A”或“B”)。
(8)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___(选填“适宜”或“不宜”)直接饮用。
【总结反思】
(9)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___(将序号排序)。
a.分析混合物成分
b.找到分离方法
c.寻找成分性质差异
(10)自制净水器净水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