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二十六,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4-05-14 类型:语文中考模拟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10
百花园】
  • 学校百花园的美景吸引了许多同学。下面是某位同学写的一个小片段,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初夏的爬山虎,与秋日截然不同,烟霞般的红tuì去了,变换成这一片碧玉似的绿,像把终年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微风吹起,一把把小扇子随风起舞,于是那绿流动起来,真让人目xuàn神迷。绕架垂条密,浮阴入夏清。鲜yán明媚的校园之夏,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实。漫步其中,一种情愫在心头滋暗长。

心愿墙】
  • 班级心愿墙上贴满了同学们的心愿贴纸,其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还记得经典诵读大赛时,全班同学抑扬顿挫的吟诵,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还记得敬爱的老师们或在教学设计上另辟蹊径,或在课堂形式上自出心裁, 带领同学们遨游知识的海洋;还记得我们肃立于栩栩如生的孔子像前宣誓,立志不负先哲,凝浩然正气,做时代新人。岁月匆匆,我愿将这些难忘的浮光掠影永存心间,作为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A. 抑扬顿挫 B. 自出心裁 C. 栩栩如生 D. 浮光掠影
宣传栏】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双减”后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B.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它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C. 我最爱香气四溢的食堂,美味的饭菜驱走身体内最后一丝寒意,使一上午学习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D. 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
爱国主题日】
  •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 强大动力。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心系家国天下。为此,学校组织各班开展爱国主题日 活动。请按要求,将本班活动任务补充完整。
  • 根据提示默写诗文

    ①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一句,表现出诗人面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的豁达襟怀。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一句中,以春花喻冬雪,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无限温暖与希望。

    ③杜甫《春望》一诗中,表达安史之乱时,消息隔绝、久盼家人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

    ④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既感慨繁华易尽,又表达旧识重来的欣喜的诗句是:“___,___。”

    ⑤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___,___。”

    ⑥《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够让人发现自身不足和困惑的句子是:是故___,___。

诗词阅读
  • 对《满江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B.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描写的是篱笆之下的菊花争相盛开,秋天的景色十分明丽,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作者内心的沉重失落和苦闷忧伤之情。 C.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作者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暗指自己终于得到了帮助,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轻松、愉悦。 D.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这句写出了作者知音难觅的苦闷忧愁。
  •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一带地势险要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B. 《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生动地写出了君子追求淑女,求而不得后翻来覆去、夜不能寐的状态和对淑女忧思想念的情况。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柳絮飘尽布谷鸟开始鸣叫,我听说你要被贬为龙标尉,被贬之地偏远,要经过五溪。 D.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古人与来者是指那些与自己一样怀才不遇的文人,作者推己及人,表达了虽郁郁不得志但仍昂扬乐观的心情。
名著阅读
  •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创作了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B. 反对殖民压迫是《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位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C.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作者通过对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范进的描写,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 D.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土地” 和“太阳”是这一时期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在我们读过的名著中,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甚至放弃了对爱的追求。请你从以下人物关系中任选一对,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圣约翰与奥利弗小姐             (2)保尔与丽达

文言文阅读
  • 【甲】

    孙叔敖为楚令尹 , 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 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乙】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 , 溃之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

    左右曰:“罪当烹。”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以上两则段文均选自《说苑》,有删改)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③师经,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乐师。④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⑤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⑥溃之:把玉串撞散了。⑦符:凭证。

现代文阅读I
  • 随着时代的发展,爱读书、读好书之于我们更为重要。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勿在刷短视频的“狂欢”中冷落了读书

    ①根据央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调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休闲时间,排在手机娱乐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刷短视频俨然成了“杀时间”的第一利器。

    ②人们的大量业余时间被短视频所挤占,相反,鲜有人愿意捧起书卷,用阅读丰富闲暇时光。

    ③从整个人类发展史看,书籍和阅读是文明传承的必要条件。人类文明经过口传心授、龟甲刻文、泥板文献、竹简帛书、羊皮卷、活字印刷等绵延至今,尤以文字的出现、典籍的传播功英大焉。

    ④古代先贤正是在阅读典藉中沉淀思考,产生闪耀千古的哲人智慧。反现今人,本已忙忙碌,仅有的些许余瑕,也被海量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尤其是短视频消磨,更有甚者沉述其中无法自摄。

    ⑤诚然,短视频直观生动、互动性强,把刷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和休息的“调味料”未尝不可,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娱乐至死”,思维品质的发展、专业技能的提升、文明成果的传承,甚至一个民族教育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靠严谨、科学、系统、有深度的学习、阅读和思考。

    ⑥总之,要高度警惕“刷短视频成瘾”的危害,防止全社会在短视频的集体“狂欢”中这失了学习和思考。大力倡导读书,使之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唯其如此,才能早日建成“书香中国”和学习型社会。

    (选自2021年12月10日《阅读时代》,有删改)

    【材料二】

    刷短视频的时候,你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①最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2月,我国同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全体网民的93.7%。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 占网民总数的88.3%。短视频APP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比长视频高出27分钟,且差距呈增长趋势;53.5%的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看短视频节目。

                                

    ③我们大脑中有一条“奖赏回路”。当我们刷到一条有趣的视频,多巴胺分泌会离于平常水平,带来了快乐兴备的感觉。大脑渴望更多的快乐,因为渴望而形成的紧张感会促使我们重复刷下去,这种不断循环的兴奋体验,会让人对短视频形成依赣,也就是“上瘾”。上瘾会使大脑经历三个阶段——脱敏反应、敏化反应和大脑前额叶功能退化。大脑神经在经过有趣的短视频刺激后,就会想要一直延续这种快乐,但到了一定程度,大脑习惯了这种刺激,它产生了脱敏反应。从前刷2分钟短视频大脑就会变得愉悦兴奋,但是现在刷1小时也未必能感受到兴套,但你又很渴求这种兴奋感,所以只能花更多时间刷短视频。而敏化反应就是你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这种获得快乐的方式,你对世界上其他获得快乐的方式,比如看书、学习、运动,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而在不断的刺激、脱敏和敏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前额叶(是我们大脑发育最高级的部分,具有记忆、判断、分析、思考等作用)功能会退化。

    (选自2021年10月9日“网易首页”,有删改)

    【材料三】

    如何防止刷短视频成瘾?网络上有多种多样的声音。

    一、专家:

    对于青少年来说,温暖的家庭氛围、有效的社会监管、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

    青少年不仅是受众,也可以是参与者、制作者和发布者,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制作并发布一些有意义的短视频,在创作中学习,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也有助于移注意力。

    二、网友“终身学习者”:

    其实如何成功戒掉短视频,我只用了两步:物理删除-手机里不再下载短视频的APP:精神替换——找有价值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填补空出来的时间。

    三、网友“超人”:

    作为一个抖音,我是这样自我治疗的:找到替代性活动:试着去找一些替代性活动,例如读书、运动、绘画等。

    制定奖惩措施:例如每天只允许自己刷视频30分钟,做到就奖励,否则就自我惩罚。

    变更环境:走出自我小天地,多与亲人、朋友交流,感受现实中的真情的温暖。

    四、网友“才华有限的年轻人”:

    回归现实:走出网络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

    制定休闲计划:制定具体的休闲计划,把休闲时间分配到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上:如打球、唱歌、登山等,减少刷短视频的时间。

现代文阅读Ⅱ
  • 秋荷

    ①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那一脸稚气、才十四五岁的通信员小叮当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

    ②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

    ③可不是,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还有画着青天白日旗的飞机时不时贴着后龙山飞来,低得好像用竹竿都捅得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数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秋荷听男人说,这些都是从江西方向撤过来的部队,那边的仗打得很辛苦。男人原来是乡苏维埃的赤卫队长,响应“猛烈扩大红军”的号召,带领全体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秋荷和男人刚成亲不久,男人不在的夜晚,辗转反侧的秋荷总能听到有“嘚嘚”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溜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

    ④秋荷,秋荷。熟悉的脚步声在荷塘边停了下来,秋荷听到男人急急的叫声。

    ⑤秋荷低着头,将两手伸进泥里,捞着藕,装作没听到,心里却兀自笑开了花。

    ⑥男人摘了军帽,脱去上衣和鞋,解了绑腿,“扑哧”就跳进荷塘,哗啦哗啦朝秋荷这边走过来。黑油油的塘泥在男人的脚下向两边湮开去,男人的脚板像犁又像船。男人走近秋荷,无话,从秋荷手中接下荷锄,一下一下挖起藕来。

    ⑦秋荷。男人停下锄,唤了句。

    ⑧秋荷回过神,见男人怔怔地看她,欲言又止。秋荷看着男人,一脸娇羞地等着男人再说出什么。

    ⑨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

    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手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       

    ⑪秋荷低了眼,问,去哪?

    ⑫男人的眼光越过高高低低的荷塘,望向村后起伏的山脊,后龙山顶一轮夕阳正缓缓而落,溅起漫天红霞。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和秋荷一道用筐装了藕,“嘿”的一声,藕担就上了肩。男人迈开大步在前里走着,藕担在宽阔的肩上“吱吱呀呀”地叫着。

    ⑬回到家,夜幕就合起来了。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飘飘拂拂的,像女人长长的头发。

    ⑭秋荷升起火,和了面,有些手忙脚乱地给男人贴藕饼。村里的旧俗,有男人出远门,家里人都要给他贴藕饼,据说荷花仙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⑮秋荷有了预感,男人这回一走,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了。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

    ⑯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⑰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冒起一股股细小的烟雾来。

    ⑱在浸淫着浓浓藕香的夜晚,秋荷美美地做了个梦,她梦见男人全身浸染在混沌的夕阳余晖里,划着小船在离自己不远的荷塘中愈行愈远,总让秋荷追不上。秋荷急了,在高过头顶的田田荷叶中,蹚着齐腰深的水,大声喊着男人的名字拼命追,终于追上了,只见男人笑哈哈地抱出一个面若荷花的粉嘟嘟的小胖娃儿来。

    ⑲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

    ⑳秋荷追出了村口,只见当头一杆红旗被山风扯得呼啦啦地响,山路上的红军密密麻麻的,蚂蚁搬家一般正朝北开去。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士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

    ㉑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㉒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

写作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5)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