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名师,导航,专题

【名师导航】专题19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3-11 类型:生物学一轮复习 学期:中考阶段 查看:8
题目
  • 某同学把自制的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贯众、葫芦藓、紫菜、地钱;另一类是马尾松、银杏、侧柏、小麦。他这样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 叶的有无 B. 根的有无 C. 茎的有无 D. 种子的有无
  • 人类和数百万种动植物及微生物共享地球。以下关于生物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B. 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种、属 C. 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着,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D. 根据体温是否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变化,动物可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 小刚收集到四种“鱼”的图片,依据它们的主要特征拼出脊椎动物进化大致历程,如图所示,其中摆放正确的是(       )

    A. 鲫鱼 B. 鲸鱼 C. 娃娃鱼 D. 鳄鱼
  • 小秦将“羚牛、大鲵和朱鹮”归为一类的原因是(    )
    A. 都是脊椎动物 B. 都会飞行 C. 都是胎生 D. 都用鳃呼吸
  • 破伤风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个体微小 B. 繁殖速度快 C. 含有 D. 无成形细胞核
  • 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甲包含乙和丙,丙包含丁和戊。则下表中内容与图示不相符的一组是
     

    A

    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B

    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真菌

    细菌

    C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D

    花蕊

    雌蕊

    雄蕊

    花药

    花丝

    A. A B. B C. C D. D
  • 狼与兔属于哺乳纲,狼与虎属于食肉目,狼与狐属于犬科,狼与狗属于犬属,则与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兔 B. 虎 C. 狐 D. 狗
  • 中国国宝、全球“网红”大熊猫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如下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代表分类等级“属” B. 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最近 C. 图中的分类只以动物食性为依据 D. 图中四种动物只有大熊猫的牙齿有分化
  • 下图为部分动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与亚洲黑熊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北极熊 B. 大熊猫 C. 荒漠猫 D. 兔狲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正式发布,共收录物种135061种,其中动物就有13861属,65362种。与2022版比较,新增10027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 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 C. 名录可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D. 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 春末夏初是樱桃收获的季节。德州本地樱桃有红灯、美早、黄蜜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生物数量多样性
  • 基因工程让普通水稻更加耐盐耐碱,体现了生物的(    )
    A. 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环境多样性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一定不会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 B.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禁止一切形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 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 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这是我国及世界不同地区的代表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展示的重要基地,体现生物多样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B.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 丰富资源时应慎重引进外来物种 D. 体现了对不同地区植物的迁地保护
  •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只包括生物种类和基因的多样性 B.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把有害动物消灭掉 C. 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应该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D. 目前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 加强法制管理 B. 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C.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迁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