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城区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城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18 类型:语文期中考试 学期:八年级下学期 查看:0
【站点一   慢积累,厚底蕴】
  •  活动一:与诗文有约

    初中生活史即是阅读史,每次阅读都成为初中这首诗里美丽的章节。阅读,可以让我们欣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草长莺飞、大雁迁(xǐ)____的事理;阅读,可以让我们□古人的情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感染和慰(jiè)____……让我们以书籍为石,阅读为脚印,来铺就人生的闪光之路。

  • 阅读古诗文,可以感受四季之美、情感之真。“班级开展诗文辑录活动,请你帮小语完成以下表格。

    诗中有真情

    1 “___,___”巧妙地营造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经·郑风·子衿》

    2 “___,___”表达了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谱写出一首积极向上的别离之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中有美景

    3 “___, 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营造了一种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朦胧景致。

    《诗经·秦风·蒹葭》

    4 “___,___”展现了一幅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洞庭湖壮景。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中有理想

    5 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陶渊明虚构出一个“___,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当时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君子好逑”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周南·关雎》

    诗中有节气

    7 微雨众卉新,一雷___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韦应物《观田家》

    8 金气___,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飙香远。

    谢逸《点绛唇》

    请依据语境,为(7)和(8)中的诗句选择正确的节气。(   )

    A.惊蛰   B.芒种   C.秋分

  •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处处之___   
    折蛇行___

    ③其两膝相者___   
    ④神情与苏黄不___

活动二:与名著有约
【站点二   深阅读·提素养】
  •  现代文阅读

    (一)夜风送来槐花香

    梁新会

    ①入夜;乘公交车回家。刚一下车,一股清甜之气扑鼻而来。槐花,是槐花开了!我一眼就瞅见三棵洋槐树,站在路边的冬青后面,显得卓尔不群。

    ②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香气愈发浓郁,我忍不住深吸了几口。一瞬间,我仿佛置身槐香的世界,不,应该是故乡漫山遍野的槐树林中。此香,彼香,分辨不清。在此之前,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唯有故乡的槐花才配叫槐花。

    ③而今夜,我站立在城市的街头,却分明嗅到了故乡的槐花香。

    ④故乡永寿地处偏远,气温回升慢,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县城附近的四十万亩槐花才开始绽放。其时,恰逢五一黄金周,槐花节盛大启幕,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槐林,赏景采花,品槐花蜜,游览古县城,敲打战鼓,玩得不亦乐乎。

    ⑤老家离县城远,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植有洋槐树,花开时节,香气冲天。槐树高大多刺,难以攀爬,不易采摘,需要全家齐上阵。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槐花开的那几天,家家都会蒸槐花麦饭,晾晒槐花。以前,槐花麦饭是人们度过饥馑荒年的主要饭食。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心灵手巧的媳妇们,变着花样吃槐花,大家也就学着样儿用槐花烙菜盒子,包饺子,炖肉了。

    ⑥夜色滤去了城市的繁嚣,也隐没了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世界一下子变得很安静,静得只有几棵开花的洋槐树在风中窃窃私语。我身在花香最浓处,被纯粹的香气包围起来,鼻翼翕动,整个世界瞬间香甜如蜜。

    ⑦贪婪地深呼吸,想要这清甜之气带我回到故乡。那一刻,我喜悦而安详——我确信我在城市的街头闻到了故乡的气息。我曾经在想念母亲做的臊子面时,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最正宗的家乡风味;我曾经陪着在外地工作的亲友,按图索骥去网红店品尝记忆中的味道,结果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每每如此,我便确信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离开故乡,在外打拼,得到的同时也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⑧一位朋友说他压力太大的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只好驱车二三百里,回到故乡的老屋踏踏实实睡一觉。第二天满血复活,再杀回城市继续打拼。故乡的清风朗月是治疗失眠的良药。如今,他事业发展顺利,一双儿女乖巧可爱,他的失眠早已不治而愈。多年后,父母相继离世,他才从众人口中得知那些年他回老家睡安稳觉时,父母整宿整宿都不敢合眼,生怕他有什么闷失。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希望儿女不要忘记根本,但更希望儿女在外万事顺遂,随遇而安。此心安处即吾乡。朋友感叹着,为自己当年的鲁莽之举而自责。

    ⑨其实。今世之人,能够一辈子不离开家乡的少之又少。谁没有在陌生街头举目无亲、踽踽独行的悲凉和无助呢?好在住久了,时间会治愈一切。他乡也就有了故乡的气息。你看,满街的美食,来自天南地北,它们要想在城市里存在,就得既保持住故乡风味,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喜好。人世一样,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故而,人们常把工作久了的城市叫作第二故乡。

    ⑩夜晚的清风送来槐花香,我站在城市里闻见了故乡的味道。心生欢喜!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  非连续性文本

    以“诗”迎新,读懂“中国式浪漫”

    【材料一】

    正月初三(1月24日)晚,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在春节之际以“诗”迎新,陪伴观众走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烟火人间,从温柔敦厚的诗意和向史而新的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发挥节目化文本艺术为视听享受的表达张力,带领观众回到丰富而质朴的历史场景,一举获得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次文化探源的旅程:诗意不在远方,它就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以“诗”迎新,读懂“中国式浪漫”。

    【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已经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的便利性、丰富性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然而,我们也要扪心自问:今天的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安安静静地阅读传统经典?又有多少人读得懂、读得进传统典籍?典籍的内容是抽象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力求使自己沉浸其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但是,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繁重的生活压力使人们无暇去将自己沉浸在典籍的海洋。

    内容形式的创新是文化类节目频频成为爆款的利器。纵观近期几档文化类节目,不难发现,各代表性节目主创均在主题内容层面上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当下流行的元素和风格。

    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通过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将戏剧、影视及访谈的舞台表现形式相结合,使《尚书》《论语》《史记》等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变得生动易懂,实现了古今读书人的跨时空对话。

    【材料三】

    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典籍里的中国》是面向过去的传承,是面向未来的开启。节目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打造穿越历史时空的观感。前沿科技对舞美技术的加持,强化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打破时空界限、引发共鸣,这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典籍里的中国》致敬传统、尊重观众,有风骨、有血肉、有方向,深挖传统精髓,向古人要智慧,把中国真正的精神呈现了出来。同时,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准找到能让古代人和当代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

  •  古诗文阅读

    【甲】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榖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 (xià):石缝。④榖(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站点三   诚写作·表情怀】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这首诗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给我一个就够了”为题,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许抄袭套写;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