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卡片 | 名目 | 诗词溯①____源 | |
内容 | 起源 | 《诗经》《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之源,而词源于隋唐,盛于宋,是诗乐的进一步融合。 | |
演变 | 从汉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至唐诗宋词,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从自由的古体诗到受格律限制的近体诗,中国古典诗体不断演变。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风并驾齐驱,(chuí)②____范后世。 | ||
评述 | 诗词歌赋,摇(yè)③____多姿,流派各异,名家(bèi)④____出,成就卓⑤____著,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 ||
感悟:读诗使人灵秀,读诗使人雅致,读诗可以使人内外兼修,是通往“君子”之路。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人生路漫漫。穷冬烈风,求学之路艰难,“负箧曳屣①___”,但宋濂走得坚定;关山险恶,前路茫茫,“②___?雪拥蓝关马不前”,但韩愈何曾后悔;知音难觅,世俗强大,
“③___。莽红尘何处觅知音”,但秋瑾执着前行;无论进退,初心不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④___”,范仲淹之志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叶儿飘洒,花儿明丽,止野的情趣冲淡了温庭筠羁旅的辛苦,“⑤___、⑥___”;无路可通,托意青鸟,李商隐的惆怅尽在其中,“⑦___⑧___”;道路曲折又何惧,重要的是我们要心怀坚定的信念,“⑨___,⑩___
出场人物 | 王冕 | 范进 |
人物素描 | 才华横溢,画技高超,淡泊名 利,甘愿隐居深山,只为远离污浊的官场,可谓品行高洁。 | (1)___ |
对照发现 | 这两个形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品行高洁,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一个痴迷功名,迷失自我;一个是理想化的,一个是现实性的。作者创作这两个人物,似乎是借王冕反思范进等人的堕落。同时,这两个人物所代表的,何尝不是一个读书人的内在矛盾? | |
出场人物 | 匡超人 | 牛浦郎 |
人物素描 | (2)___ | 不懂唐诗,却摇身一变,成为诗人,品行可谓不端; 视结交权贵为荣耀,趋之若鹜,志趣可谓庸俗。 |
对照发现 | (3)___ | |
光阴消逝的地方,生命前进了
导读语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光阴的流逝本是无声无形的。但生活的观察者总能像抓住灵感那样,在稍纵即逝间捕捉到光阴走过的足迹,并赋予它诗意的表达。作家迟子建笔下的“时间”便如此。
本期主持:xX中学小严
xxxx年x月x日
时间怎样地行走
退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批注1:童年时期,被时间限制玩耍的经历,存在于每个孩童的记忆中,令人生发共鸣。)
②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批注2:与前一段形成情感上的对照,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地呈现在特定场景中,如电影般一帧帧掠过读者眼前。)
③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批注3:____)
①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批注4:与对挂钟的崇拜不同,手表因“走路”少了气势和声色,也就少了威严与尊重,借此进一步点出时间在无意中流逝得悄无声息。)
⑤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批注5:____)
⑥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⑦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批注6:循着时间不断前进的脚步,“我”也在不断地前进,不朽的时间会记录“我”所留下的足迹,生命由此充实丰盈起来。
(《新作文·初中版》2020年第03期)
鉴赏要点:青春在时间中流逝,也在时间中成长,小严想要把迟子建的这篇《时间怎样地行走》放入学校的精品导读部分,请同学们帮助他补全版面内容。
如水的放逐
朱以撒
①又是端阳了,我们想起了屈原。
②不可否认,这缕汨罗江上的不沉之魂,已经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爱国范式。我和大家一样感动,为他的爱国而不惜捐躯,为他的正义而不卖身求荣。
③但起初在大学抱紧绚丽的《离骚》时,我尚不知他的楚国究竟是怎样的世界。待到我学会查阅资料,我终于把楚国给查出来了。
④书上说:楚国本是丹阳一带(今湖北西部)的古老部族,到了战国,巴东以下长江南北归入了它的版图。屈原的一生就系在楚国的国运里,为其生又为其死,可谓忠贞不贰了。
⑤约在楚怀王十五年,做过左徒的屈原被疏黜,退居汉北。屈原以为怀王偶然为小人所惑,一定会有云开雾散之时。大约楚怀王十九年,由于蓝田之战,屈原被迫离职远游,他觉得还是很有希望返回的。果然,怀王末年,军事外交上接连失利,只能再度起用屈原。时日如水,大约在楚顷襄王七年,屈原做了秦楚议和的牺牲品,被放逐陵阳。他经洞庭湖、溯沅水、过辰阳、上溆浦,边走边吟,不时回望朝廷的方向,然而召他回去的终于只是滔滔江水,他扑向了汨罗的怀抱。秦国野心勃勃,楚国早就腐朽了,十个屈原也无济于事。这也决定了屈原只有一死了之。
⑥战国天空风云变幻,君王喜怒无常,奸佞常胜于君子,这个时期的很多人都有着无可奈何的过客般的痛楚。可是这时的人似乎也特别有执着的精神,如管仲、申包胥、勾践,锲而不舍,矢志于事业,全身心地托付,使今人灵魂战栗。屈原始终持抱不放,一次次遭受重创,以至让我写到这里隐隐作痛。
⑦只能多谈些他的诗了。
⑧屈原是很爱自己的,他的自恋在很长的时间里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在诗里,他总是佩戴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诗歌里有许多令人眼亮的化喻、香草幽花,美人珍禽,如瑶璎相衔而出。这种内在的清洁孤独,洋溢着文人一以贯之的精神秉性。
⑨失宠怀王,积怨南后,同僚猜忌,学生背叛,他所到之处,无论是郢都、秭归、沅湘、陵阳、溆浦、汨罗,都是孑然一身。他的文字像他行经的水流一样,回旋往复,永远指向同一个地方,在他不断回望的故国王宫里,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正在寻欢作乐吧,而怀王总不至于如此冷漠寡情吧,可怎么总让自己在宿命的怪圈里走不出来呢?他变得不爱与人相交,却爱自言自语。他的情感放逐开始走向广阔辽远,瑰丽无比。
⑩我比较信服某个研究者所云,《离骚》是屈原势单力薄时求助于巫术的过程展示。南楚素来有以花草娱神的习俗,在巫术幻影的描绘中,才会有天国神游。卜一卜未来,权为回归的日子许个愿吧。
⑪与日、月、风、雷诸神频频交接,这些翩翩而来的美丽幻影抚慰着他焦灼的心灵。而当幻象收起最后一缕浪漫时,屈原嘴角的笑意就凝固了,现实的苦痛又一次涌上了心头。
⑫其实,屈原理应振作起来,我是把后来的左思和他相比而说的。当年,一篇《三都赋》使左思一举成名,不久,接纳他的上流社会又使他失望,他在《咏史诗》里记录了他由急切到厌恶,由希望得到承认到不屑世俗毁誉的历程。最终,左思主动远离荣华,回到本真。在这心灵超越中,他对自我的肯定,涌涨着庄严的潮水,形成了特有的“左思风力”,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⑬爱国救国,对于人而言,总是太大的题目。先学会自救吧,像左思那样,救赎身体,救赎灵魂。可是,屈原没能完成自救,他以投江的方式毁坏了身体,令政敌们始料不及。
⑭楚国衰弱了,秦国强大起来,屈原最痛心疾首的莫过于此。他那么地爱楚国,爱着楚国的文化,他的纸面上,总是生长着茂盛的江蓠、薛芷、幽兰、芰荷、芙蓉这些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这些花草,让人想起了清洁、高雅、素净,想起楚文化独有的特征。这些诗章,使我们嗅到楚风楚雨,飘进耳鼓,漫上心田。屈原的投江,他的想不开是我素来反对的。我喜欢的是他那种刻入骨髓的真爱,九死而不悔。
⑮爱国的屈原,诗人的屈原,总是随着端阳的临近,再次为我们耳熟。岁月远去了,屈原成了一批人命运的注释,苦役的行程使他们成了璀璨的星座,排列在永恒的苍穹下。
(选自《古典幽梦》,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有删改)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① , 即劝京决策南归。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斩弃疾。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孝宗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朝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②害之,县以科率③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 ) 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刬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且历任多文职,又常赋闲于家,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注】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材料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有时候你以为你输了,其实你赢了。”这是电影《美梦成真》里极为经典的一句话。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可以讲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感,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