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3年,南宁,市西乡

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3-06-28 类型:化学中考模拟 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查看:6
选择题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金刚石用作钻探机钻头 D. 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B. 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 C.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是分解反应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化镁 B. 汽水 C. 不锈钢 D. 硬铝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2:1 C. 通过活性炭的作用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D. 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某农民种植的荔枝生长较慢,叶色泛黄,且产量低。下列肥料最适合他使用的是
    A. B. C. D. KCl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留下较深的划痕 C.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下列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柴架空火更旺——增大了氧气浓度 B.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C.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D.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 )
    A.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 两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一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 在点燃条件下,每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 镁条和稀盐酸 B. 大理石和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水 D. 生石灰和水
  •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之一。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 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
  •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 C. 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D. 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 已知金属R和Fe、Ag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一定有气泡产生 B. 金属铁放入无色的溶液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 C. 金属R放入溶液中,R可以将镁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D. 金属R放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R表面会出现银白色固体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

    B

    C

    D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

    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A. A B. B C. C D. D
  • 某同学利用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整理出如图的反应图,图中的“—”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只有一个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B. 甲与碳反应,固体总质量减小 C. 乙与碳的反应属于典型的吸热反应 D. 甲可能是CuO
  • 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无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C. 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为9:34 D. 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酸性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B.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有机物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 D. 洗洁精除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乳化作用
  •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 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___ )

    A. NaNO3 HCl Na2SO4 B. NaNONaCl CuSO4 C. NaCl Na2SONa2CO3 D. NaOH BaCl2   Na2SO4
  •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

    B

    检验敞口放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溶解,滴加澄清石灰水后观察现象

    C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停止后蒸发结晶

    D

    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稀盐酸加水稀释 B.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 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 D. 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填空题
  • 用化学用语填空。
  • 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 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简答题
  • 复合材料是运用先进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硬性优良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在航天、航空、电子、交通等领域发展迅速的重要先进材料。复合材料由基体与增强体两部分组成。常见基体材料有金属、陶瓷、树脂、玻璃。增强体材料种类繁多,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高分子纤维等。

    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是一种常见的基体,化学式为(C11H12O3)n , 具有质量轻、电绝缘性能优良、耐腐蚀、粘接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涂料、胶粘剂、建筑等领域,环氧树脂的热导率较低,不利于散热。近年我国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如图1。

    碳纳米管是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磨性好、电学和热力学性能优异等特性。研究人员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并通过实验比较了该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比磨损率,其结果如图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复合材料将会被广泛应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溴(Br2)及其化合物可被用来作为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广西北部湾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图为利用海水(含氯化钠、溴化钠)制取溴单质的流程。

       

实验题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与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

       

  • 面包、蛋糕之所以松软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膨松剂,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③碱石灰(NaOH和CaO混合物)可用于干燥氨气。

    ④氨气能与硫酸反应。

    【实验一】定性检验膨松剂成分:

    【猜想】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___,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2)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仍有固体。结论:猜想___成立。

    【实验二】定量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如图2所示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3)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将a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可以重复使用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     ②熄灭酒精灯     ③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④称量装置D的质量

    (4)实验二中,装置E的目的是___。
    (5)测定氨气的质量:另取a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将图2中装置C和装置D的连接顺序对调,___(填“能”或“不能”)测定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6)实验中测量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g,氨气质量为1.7g,则a值为___。
计算题
  • 同学们用石灰石和过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取反应后的溶液5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