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调研,性学,阶段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阶段性学情调研试卷

来源:出卷网 日期:2025-04-09 类型:语文月考试卷 学期:七年级下学期 查看:4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  班级召开“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主题班会,小七同学想做以下发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人物长廊里,从古至今,群星闪耀:两弹元勋邓稼先“以jū gōng____

    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诠释了中国男儿的责任和担当;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研究学问,反对独裁,慷慨淋漓;花木兰代父从军,创造了____的英雄事迹……这样的光辉引导我们务实、向善、求美,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文学经典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木兰诗》①“____,____”十个字就写进了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画面;又以巧妙的比喻收束全诗,②“____,____?”赞美木兰的机警和谨慎。《竹里馆》中③“____,____”写出虽夜深人静,因有明月相伴而不觉孤单的王维。《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李白用④“____,____”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情状。

    它是一把智慧的钥匙,促使我们开启神秘的世界门扉;它是一艘涌动的航船,带领我们驶向广阔的生活海洋;____,____。

  •  小七又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参加活动后的感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修改。

    有一种深情表白,叫作“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甲“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曾写下的一句话,无数人为之泪目。清澈的爱,如此纯粹,又如此炽热。

    乙这份深沉的爱A,是戍边战士寸土不让的守护B,也是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的勇敢C,是科研新秀披星戴月的攻关D,也是年轻扶贫干部日复一日的坚守。他们是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让我们传承英雄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吧!

阅读
  •  名著阅读

    “眼中带出些渴望看到他的光儿;嘴可是张着点,露出点儿冷笑;鼻子纵起些纹缕,折叠着些不屑与急切;眉棱棱着,在一脸的怪粉上显出妖媚而霸道。”

    “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

  •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 , 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①解佩:神话故事。郑交甫游万山,巧遇神女,心生爱慕,并向神女索取佩戴饰物,神女解佩赠之,一霎时,神女和佩物均不见,交甫怅然久之。②棹:船桨。

  •  古文阅读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忧国报国的英雄事迹,小七正在整理宋史中的爱国将士名片,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元桂,抚州人。淳祜四年进士。累官临江军。时闻警报,筑城备御,以焦心劳思致疾。开庆元年春,北兵至临江,时制置使徐敏子在隆兴,顿兵不进。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门亭上督战矢石如雨,力不能敌。吏卒劝之避去,不从。有以门廊鼓翼蔽之者,麾之使去。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曰:“死不可去此。”左右走遁。师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其首于敌楼,越四日方敛,体色如生。

    (选自《宋史·陈元桂传》)

    注:①累官:积功升官。②知:掌管。③制置使:官名。④顿:驻扎。⑤麾:指挥。⑥县:同“悬”。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邓稼先(节选)  作者  杨振宁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小七同学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感觉画线部分内容相关联,可以合为一段。请你对比原文和小七的改动,说一说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皓月清辉映碧空——追忆王小谟院士

    (崔继先)

    ①我最后一次见到王小谟院士,是去年深秋去看望他。我们一行人坐在他家的棕色沙发上与他合影,我们在笑,他也笑,很随意地把胳膊搭在扶手上,笑得很惬意。现在他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总感觉他还在,仿佛推开他家的门,就能看到那张亲切的笑脸。

    ②2003年我刚刚进入电子科学研究院工作时,小谟院士在单位已是偶像级的人物。无论是带着研究所搬到贵州山沟沟里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还是与外方合作破裂后力主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国产预警机,他的故事大都荡气回肠,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③那时,他正带着一帮“老头+娃娃兵”的队伍搞出口型预警机,而我成了第一架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研制队伍里的另一个“娃娃兵”。搞预警机不是轻松的活儿,要三天两头跑试飞外场。但院里的人都知道,年过六旬的小谟院士常常在外场跟“飞”,爬十几米高的预警机机罩,忍受酷暑和寒冬。他都没为此皱过眉,我们这些“娃娃兵”又怎么好意思叫苦呢?

    ④不过,小谟院士并不是象牙塔里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他更像一位“老顽童”,思维敏捷,诙谐幽默,尤其善于用巧妙策略和方法实现目标。碰到难题,只要看到他嘿嘿一笑,就知道他又有“妙计”上心头了。

    ⑤很少人像小谟院士那样,耄耋之年还保持着少年的澄澈心性。有一次他在院里办讲座,播放了一个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PPT。事后我看见他的学生在摆弄电脑,便问道:“这个PPT是你帮忙做的吧?”对方却说:“都是王院士自己做的,我只准备电脑。”后来我才知道,他经常自己查看英文网站搜索资料,自己做PPT。

    ⑥对于前线冲锋的年轻人,小谟院士就像后方的灯塔,有他在便觉得安心。有一年在成都开会,我需要就某型预警机的方案作报告,因为经验不足,加上准备仓促,我表现不是很好。他一眼看出我的紧张,很和蔼地鼓励我,让我放松了不少。去年我们团队忙一个新的型号项目,小谟院士不顾刚刚化疗完的虚弱身体,四处帮我们奔走呼吁,并不断勉励我们不要怕,大胆创新,坚持自己的技术主张。2021年,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局隆重举行“军工记忆”盛典,要为小谟院士颁奖,表彰他为第一架国产预警机作出的贡献。他却把这个光鲜的任务交给了我:“你也为它工作过,你代我去吧。”

    ⑦他一生驰骋于国防科技的赛场,始终心无旁骛。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

    ⑧去年,小谟院士在电科院领衔成立院士实验室,雄心勃勃描绘新的事业版图,我们最后一次去看望他时,他心心念念的是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而非自己的病。遗憾的是,他已无法见证这最后一个梦想的实现。但我相信,他的品格与精神就像皓月清辉,长存不灭,他费尽心血播下的那些种子,终将繁花似锦。

    学校话剧社想把这篇散文改编成话剧,参加校园艺术节的表演大赛,你作为本次活动的编剧之一,遇到了下面几个问题:

综合性学习
  • “家国天下”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家之本在身。”现在,请你去挖掘“爱国元素”,完成下面任务。
作文
  • 请以“给我力量”为题目,写一篇写人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写出人物特点,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